【藝文賞析】有「我」,愛就狹隘
◎釋德
◆7‧1~2《農五月‧二十八至二十九》
【靜思小語】執著「我」所愛、「我」所有,愛很狹隘;體無常、破我執,開啟長情大愛。
愛與善,台灣之寶
「社會若不平安,錢賺再多,也因動盪而難保。你爭我奪、彼此敵對、相互批評謾罵的社會,絕對不能平安。」對高雄區榮董開示,上人表示「品德」、「道德」,才能建立好社會、好國家。
一位企業家表示,對於《靜思語》「人生因利他而豐富,慧命因自覺而成長」有甚深感觸,自勉將慈濟人文帶入企業,以身作則影響員工。
上人肯定其用心,強調帶動員工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日日發心、時時行善」。
「行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有心人的付出;心中有愛、發心救人,是人生『致富』之道。若社會人人富有愛心,愛心凝聚,就能平安少災難。」
今逢農曆二十八日,是高雄分會每月例行發放日,上人對會眾簡短開示,期勉善盡己能,為眾生付出。
「例如環保志工回收寶特瓶製成環保毛毯,用在海內外賑災,可以讓許多人得到溫暖,且知道小小的台灣島,有許多愛心人與善心人。人人內心有愛、有善,是台灣最珍貴的寶藏!」
法入心,自度度人
在四川什邡市洛水鎮,六十八歲的唐枝蓉奶奶來慈濟服務站捐款。篤信佛教的她,多年前就透過衛星收視大愛台,尤其最愛看上人開示;雖然聽不懂閩南語,也能藉著字幕薰法香。
唐奶奶感動於上人的平等愛,不分種族對全球人付出,且教育大眾行善、行孝。她還能琅琅上口許多《靜思語》,如「太陽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知福,惜福,再造福」等。
唐奶奶的家人與住家在地震中安然無恙,唯頂樓架設的衛星小耳朵被隔壁倒塌的圍牆壓壞了。地震後看到電視上熟悉的「藍天白雲」身影來到四川,唐奶奶的外孫女秦子義主動到慈濟服務站幫忙……
與高雄慈濟人座談,上人以此為例表示,即使遠在四川,也有大愛台忠實觀眾,期許眾人精進求法。
「大愛電視每個節目都在說法,多看自然就『有法度』——法水入心,不只懂得道理,還能度人。」只要打開電視,師父就到家中說法,上人勉眾要珍惜;法入心,自然就有智慧引導人。
佛法不離生活,上人表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不只是經典中的文字,而是佛陀為我們開出的路。
「慈濟有道、有路——路就是『人間菩提』,道就是『靜思晨語』。要多收看大愛台,生活中有法,人生才能夠心寬行路!」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是佛陀教導四種攝化人的方法;上人勉眾開闊心量,行此「四攝法」利益人群。
「布施,隨眾生根性行法施、財施、無畏施;愛語,以柔和溫暖的善言勸說,讓人易於接受;利行,所做皆利益眾生;同事,在人與人之間同理教攝。能做到這四法,日日歡喜結好緣!」
放下「我」,愛就開闊
抵達屏東分會,上人與當地慈濟人談及多年前發放日見到的一幕美好畫面——
「三人同騎乘一輛三輪車來領物資;他們各有殘缺——一人眼盲、一人手腳不方便,另外一人不只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見。眼盲者扶著方向盤,由手腳不便者指引方向,載著既盲又聾的另一人前來領取物資;三個人合起來剛好發揮一個正常人完整的功能。」
這一幕經由攝影存錄,已成經典之作,展示於花蓮靜思堂慈善館中。上人表示,此一境界傳達出「眾生平等」之法。「只要有心、有願,沒有做不到的事;人人都是有用之人、都應該受尊重。」
凡夫多為一己的情愛、利益、享受而活;佛陀大覺者超脫欲望,為了追求真理、解救受苦眾生而出家;終發現天地萬物雖有不同的相、其用亦不等,然同樣具有清淨本性,遂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慈悲、智慧是佛法的精粹,上人指出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而慈濟人當謹記「以慈導悲,以悲啟智,以智顯慧,以慧等觀」。
「慈悲、智慧就像人的雙腳,前腳走、後腳放,才能順利前進。要放寬心胸,莫執著於『我』——這是我愛的東西、這是我先生、我太太、我孩子……執著於這些都是『我的』,愛就會很狹隘。要認清無常的道理,破除執著,學習『無我』,才能開展長情大愛。」
上人表示,四川大地震後,慈濟人「以慈導悲」,出錢出力前往付出,以大慈大悲心救苦救難;想方設法引導受災人走出悲痛,心開意解,還能去做其他人生命中貴人,這就是「以悲啟智」;還要進一步「以智顯慧」,有智慧才能平等視眾生,做到「以慧等觀」。
耕心田,儲慧命道糧
屏東分會地處青翠田園之中,空氣清新;本該是一片金黃色的稻穗收割時刻,惜附近農田多改植經濟價值高的檳榔樹……二日上午將離屏東前,上人對眾開示,感嘆人們短視近利,讓良田變成檳榔園。
「全球糧食價格飆漲,供應也出現危機。如果只是貪圖眼前利益而放棄耕作,將來無糧可吃,後悔莫及!」上人叮嚀眾人莫耽於一時享受;也由此引伸,要照顧好心中正念,積存慧命道糧。
「人人都是福田農夫,要努力精進,在人間耕耘出一片景致優美的淨土!」
南台灣的炎夏,烈日展現威力;上人在暑氣逼人的午後,來到台東聯絡處與眾分享,四季交替本是自然規則,然而近幾年來氣候異常,實因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使全球暖化所致。「減少碳足跡不只是口號,人人要在生活中身體力行!」
提及四川地震及緬甸風災,上人教示面對驚世災難,除了「見苦知福」,以同理心為受災難者付出,還要戒慎虔誠。
「期待天下少災難,必定要調整心念,啟發人人的愛心,尊重生命。」上人籲眾「守戒」——首要以平等心尊重天地萬物,不為口欲而殺生;還要精進聞法,淨化己心。這就是「口素心也素」。
「若人人都能起一念善心、造一分福,福氣匯集,就能沖淡天地間污濁燠熱之氣,使四大調順,人人平安!」
來源:慈濟月刊-第501期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