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07 23:27:13 | 人氣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零分的哲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零分的哲學 
 
  2008/8/31 | 作者:謝鵬雄
 
 

許多人,對於考零分也可以上大學的可能性,似乎很介意。這個「介意」,如果該介意,似乎也介意得太遲了一點。該早些介意的是:這考零分的考生,在高中階段裡到底接受了什麼教育?或者更早的國中、國小的階段裡,接觸了什麼樣的教育?才會走到這個聯考裡來考零分?

至於零分的考生上大學,是否降低了大學教育的水準、權威、或資源,又是另一種思考。

「大學」這個名稱在中國出現甚早,據辭典解,夏、商、周之世,已有「大學」。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認為:「學校所以養士也珥珥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認為學校不只是作育英才之地,也是發明禮法制度等「治天下之具」的地方。他引證「東漢太學三萬人,危言深論,不畏豪強,公卿避其貶議珥珥」以明學校為輿論中心。

作為教育學府的大學(university),在歐洲到十一世紀才出現。其時「大學」指學生與教授結合的團體,其結合之動機,或因宗教、或因求學、或為領導文化,追求自由思想。最早期的現代化大學在德國哈勒成立,當時「哈佛」(1636)、耶魯(1701)學生平均年齡16歲,學習水準相當於今日的高中,但學生素質優良,自願向學,都有較高的成就。直到十八、十九世紀,英、法、德、意等國貴族及中產階段的子弟,通常都在家跟家庭教師學習幾年閱讀及拉丁文,就直接進入大學學習文學、法律、科學等學問。那時候的大學是沒有什麼入學考試的。因大學出來既無權威可言,也不保障有什麼前途。都是一些愛讀書研究或過群體生活的少年,才會來的地方。

今日,考零分也能上大學的問題,源於社會以僵硬的「學歷」甄選人材,使人人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去讀並不愛讀的書。這個問題如果想解決,並不難解決。政府單位可以恢復千年來沿用的文官考試,而民間企業用人則更可以使用新的方法來識別人才。

上大學與「前途」無關之後,仍要上大學的大概是真想讀書、研究學問的人,雖然過去讀書零分,但如今發奮圖強,二十歲開始讀書,猶有機會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就讓他上大學,不也是美事一樁!

(作者為專欄作家)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人生,向前行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一桌落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