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青蛙王子〉中的變身魔咒
刊載日期:2008-09-07
對讀者而言,「變身」應是童話裡最具魅力與深意的魔法;對創作者而言,「變身」也是童話裡歷久不衰的書寫主題。在什麼事都可以發生的童話世界裡,南瓜可以變成馬車,情人可以變成湖水和野鴨,哥哥變成鹿,妹妹變成夜鷹,蟾蜍變美女,青蛙變王子。
為數眾多的哥哥變成烏鴉或野天鵝,是「變身」版本較多的故事,故事裡維持人類之身的妹妹為了解除哥哥身上的魔咒,必須忍受七年沉默之苦,甚至還得不停紡線織衣,忍受蕁麻似火一般的燒痛。雖然被下魔咒的是男性,但卻也因此得以翱翔天際,而真正被詛咒折磨的卻是女性,這裡面有嚴重的「男性沙文」的操弄,但女性主義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我感興趣的是童話裡變身的主題。
最為世人熟悉與著迷的變身故事除了〈美女與野獸〉應該就是〈青蛙王子〉了,故事裡的王子都被巫婆施了魔咒而變成醜陋無比的野獸或青蛙,野獸必須獲得美女的真愛才能破除巫婆的魔咒,而〈青蛙王子〉卻省略了「真愛」的主題,純粹是個戲謔與幸運(王子怎會毫無理由地喜歡一個不守信用而脾氣暴躁的公主呢?),重點是一隻又老又醜的青蛙變成一位英俊有禮的王子的魔法奇蹟。
另一層重要的意義,在童話裡把人類變成青蛙、鳥類或其他動物,這種懲罰的背後也突顯出以人類本位的偏狹思想滋生出來的人類為萬物之靈,並貶低其他生物地位的人類意識。
而在另一個領域,科學家則以謙卑的態度努力證明「有生命者與無生命者之間的差距,也釣瓣ㄕp一般所想的那麼寬闊而不可跨越」。
西哈諾˙德˙貝傑赫克(Cyrano de Bergerac)這位不凡的法國作家在《月球之旅》中曾寫到:「你驚嘆物質隨機變化,竟然創造出人類,這番形塑過程要費多少奶珧琚I……這物質在化為人形的過程中有千萬次的機會中斷,而化為石,化為鉛,化為珊瑚,化為花朵,化為彗星……只需小小的變動,眼前的事物便會變化成另一種事物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作家在紙上小小地更動字母的排列,眼前的事物便會變化成另一種事物了。
西哈諾甚至宣稱人類和包心菜是兄弟同胞,因而幻想包心菜在即將被砍頭時抗議道:「人類啊!我親愛的兄弟,我哪裡冒犯你了,竟然罪當該死?……我從泥土中冒出頭來,生長、開花,向你伸出手臂,獻出自己的孩子做種子;可是,到頭來你卻要砍我的頭,來報答我的好意!」這份鼓吹四海皆兄弟的言論,大約寫於法國大革命前一百五十年。約在一九七二年間,蘇聯科學研究團隊便發表評論:「植物有記憶能力。我們讓一個人用各種方法折磨一棵天竺葵,包括捏它、撕扯、用針刺它的葉子、滴酸液在它的組織上、點火柴燒它、割它的根。另外有一個人則溫柔地照顧這棵天竺葵,給它澆水、鬆土、用水噴灑它、把較重的枝子撐起來,治療它的燒傷和割傷。然後把儀器的電極接上這棵天竺葵,折磨天竺葵的人才一走近,儀器的記錄筆就發起飆來。天竺葵不只會「神經緊張」,而且會害怕,嚇得要命。這惡煞才走開,讓善心的照顧者站到靠近天竺葵的位置,天竺葵立刻平靜下來,記錄紙上畫出平坦的││也不妨說是溫柔的││線跡。」在十八世紀初期,科學家已證實我們眼中本來固定不動而沒有知覺的植物,比起動物和人類似乎並不遲鈍,而且往往比人和動物感覺更靈敏。
循著這條思路,童話裡的變身魔法便不再顯得那麼樣地荒誕無稽,回歸我們肉眼可見的事實,蝌蚪變青蛙,毛毛蟲化蛹羽化成蝴蝶,不就是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奇蹟?而人類在胚胎形成的過程中心臟的發育,剛開始是像魚一樣,只有一心房一心室,接下來便發育成像青蛙那樣兩心房一心室,最後才發育成像鳥及哺乳類動物的兩心房兩心室││人類生命形成的發育過程,不就是童話裡的變身魔法嗎?
孟加拉偉大的科學家博斯(Sir Jagadis Chandra Bose,一八五八│一九三七)曾說:「我看見了植物寫下它吸收氣體食物的速率。我也觀察到回音記錄器記錄植物激動時脈動加速的過程。這一切都比童話故事還來得奇妙。」然而,在「青蛙王子」這類變身魔咒的想像力,卻讓我們看見童話和科學的對立與相似。※
參考書目:
一.格林兄弟,《格林童話全集》,
(臺北,聯經,一九八0.十)
二.伊塔羅˙卡爾維諾,吳潛誠校譯
,《給下一輪太平盛事的備忘錄
》(臺北,時報,一九九六.十
一),p37~38。
三.湯京士 Peter Tompkins,柏德
Christopher Bird,薛絢譯,《植
物的秘密生命》,(臺北,商務
,一九九八.五)p71、p99。
來源:更生日報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