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26 17:06:55 | 人氣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一元大武說》丑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一元大武說》丑牛

牛的「尊號」是「一元大武」

牛的字形,《說文解字》說:「牛,大牲也;……象角、頭、三封及尾之形。」「封」是指牛背隆起的部分。所以「牛」是一個象形字。

牛,如果加上因為大小顏色性別的不同,有很多的別名,特別是還有一個很威武的「尊號」,就叫「一元大武」。《禮記‧曲禮》說:「牛曰一元大武。」後人的解釋很多,或者說:「元,頭也;武,跡也。牛若肥則腳大,腳大則跡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或者說:「以六牲中牛最大。」合起來看或許就是了。所謂六牲就是六畜,馬、牛、羊、雞、犬、豕;通常在祭祀上用得最多的是牛、羊、豕三牲,三牲齊全,稱為「太牢」,其次是雞、犬。舉行祭祀時,得先給這些「牲」另外取個好聽的別號,牛既是最大的牲,所以給牠取了最美的尊號「一元大武」。羊的別號是「柔兒」,豬是「剛鬣」,犬是「羹獻」,雞叫「翰音」,唯獨沒有為「馬」取號,可見祭祀時的「牲」是用不到馬的。而所謂「一元大武」,意思應該就是「一頭特大的牛」。

牛角竟被小老鼠吃掉

過完了戊子鼠年,就該輪己丑牛當值了。「丑」在十二地支中緊跟著「子」,而十二生肖的首位既被「鼠」給占了,「牛」就只得屈就「丑」位。十二生肖的十二種動物中,除了分占第五、六位的「龍」和「蛇」是屬於「長蟲」,排第十位的「雞」是「禽」之外,其他九種都可以說是「走獸」;就體積而言,「牛」和「馬」差不多,但牛的體型顯然較壯大,速度也一點不含糊,所以三頭牛在一起就成了「」(奔),並且還有一對「牛角」,可以衝鋒陷陣,照理說「牛」才應該是十二生肖之首,怎會被小小的鼠輩給搶先了?在十二生肖文化的多元傳說中,有這麼一說:當這些動物一起比快的時候,牛是一路領先的,小老鼠緊跟在後;小老鼠眼看難以超越大牛,於是用勁躍上牛背,在快到終點時,更從牛背上奮力向前一跳,然後拚了命作最後衝刺,結果竟然就以「一鼠」的差距贏了大牛,搶了第一。這種說法當然無法追究討論,但「鼠食牛角」的事卻在古代經典中真實的記載著;事情發生在公元前584年,距離現在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春秋》魯成公7年的經文說: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據學者考證,「鼷鼠」是一種非常細小的鼠類,又叫做「甘鼠」、「甘口鼠」,因為實在很小,不容易被看見,人或牛馬如果被咬,當時沒有感覺,卻會長瘡潰瘍。祭天叫做「郊」,準備用來做祭天供品的牛稱為「郊牛」。「鼷鼠」連續把兩頭「郊牛」的角都吃了,使魯成公被迫放棄用牛做牲禮。《春秋》上類似記載還有兩次,分別在魯定公15年(公元前495)和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魯國如此,其他不見記載的又不知有多少。看來,大牛一碰上小鼠,就真沒轍了。這也難怪,連號稱是老鼠天敵的「貓」,在卡通影片裡都會被鼠子戲弄得焦頭爛額呢。或許也只好說是「君子可欺之以方」了。

牛真是遇「人」不淑

「牛」雖然在十二生肖中屈居第二,但和人的親密關係,卻應該是「六畜」之首。在十二生肖中,六畜已占了一半;人們都希望年年都能夠「六畜興旺」,而「牛」的地位應該是最特殊的。前文說魯成公要祭天,就先用「牛」占卜吉凶。人們豢養牲畜的地方叫做「牢」,雖然也有屋下從羊的,但從牛的「牢」已經長久獨占,幾乎是「牢不可破」了。「牢」又引申為祭祀時所使用的牲,古代天子祭社稷用「太牢」,單獨用一牲時叫「特牲」,就是牛。「牛」除了在祭祀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外,又要耕田,又要拉車。有人以為牛原先只是用來拉車的,用來耕田則要晚到漢朝,但春秋時代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馬耕字子牛,都說明了牛與耕田之間的關係是滿早的。無論是先拉車後耕田或先耕田後拉車,牛一生替人服勞役則是事實;並且牛皮可製成皮革,牛肉更是普遍被食用,雖然禮書有「諸侯無故不殺牛」的告誡,但史書上卻可以隨時看到「椎(擊殺)牛釃(酌)酒」的記載,還有「五日一椎牛,以饗賓客軍吏士卒」,甚至是「百哩之內,牛酒日至」的情形。古往今來,正不知有多少「一元大武」祭了人類的五臟廟。牛為人奉獻犧牲,真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近年來,台北每年舉行「牛肉麵節」,人們在大快朵頤之餘,會不會也想到「牛」遇「人」不淑的悲涼感受!

牛會是耳聾眼花嗎

北宋名臣陸佃,是南宋大詩人陸游的祖父,學問淵博,在他的著作《埤雅》裡說:「牛耳無竅,以鼻聽也。盟者聽於人神,故執牛耳而正,以不聽為戒。焦贛《易林》曰:『牛龍耳聵』,蓋龍亦聾者也。先儒以為『面牛鼓簧』,聾故也。」

陸佃引用漢代焦贛《易林》的話,再加引申,說明了四件事:第一,牛的耳朵是堵塞不通的,所以是聾的。第二,古代盟會時,主盟的人所以要「執牛耳」,是因為盟誓的話既是對人說的,也是對神說的,「執牛耳」,正是告誡參加盟會者不能像牛一樣耳聾聽不到。第三,牛因為耳聾,所以才會有「面牛鼓簧」的說法。第四,龍和牛一樣,也是耳聾的。

牛是否耳聾,雖然南宋人張世南在他的《遊宦日記》中以親眼所見證明,並引陸佃的說法為證,但是還得由動物學家解疑。至於「執牛耳」,也有不同的解釋,有人以為「牛」是最順從人意的,執牛耳並割之以取血,正是要求會盟者必須順從聽命。「對牛彈琴」見於南朝梁僧祐《弘明集》所收漢代牟融的《理惑論》中,要比宋人生造出的「面牛鼓簧」傳神多了;原來,對著牛臉彈琴,就是因為牛是用鼻子聽的。至於「龍」也耳「聾」,恐怕也是望字生義吧!

牛的耳朵既被認為是聾的,牛的眼睛也出了問題。南宋羅願在《爾雅翼》中說:「牛,畜之有力而順者;說者云:『牛但有豎瞳而無橫瞳,見一物輒長造天,故童子得而制之。』」意思是說牛的眼珠子看東西只有直的影像,而且會變得很長,卻沒有橫的影像。這種視覺的錯亂,會讓牛把一個小小孩看成了巨人,心生恐懼,只好順從的被拉著走。我們只知道歷史上有些名人是有「重瞳子」──兩顆黑眼珠的異相,像舜、項羽和李後主都是,而這裡所說眼珠子有「橫瞳」、「豎瞳」的分別,也有待眼科醫生的解惑了。

「牛」轉乾坤也不錯

把「扭」轉乾坤說成「牛」轉乾坤,是硬拗嗎?因為「牛」和「扭」的聲調不同呀!或者可以這麼解釋:牛既是丑,有文字學家把「丑」解釋成「扭絲之形」,「丑」原是象形字,本來就從「手」,後人再加手就成了「扭」。而「丑時」是半夜一點鐘到三點鐘的時間,正是人們休養生息準備重新面對新的挑戰。「牛」是「丑」,自然也可以說「牛」轉乾坤了。今年正是牛年,大家一起來「牛轉乾坤」吧!

【2009/01/26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過去, 永遠過不去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