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1-26 17:08:46 | 人氣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本很好玩,其一有各種各樣的「祭」。

祭,大都是神社及當地居民所為。明治維新後獨尊神道,神化皇威,新政府下令神佛分離,例如東京淺草寺便分出個淺草神社,觀音祭也一分為二,淺草神社(祭祀三個開創淺草寺的人,舊稱三社神明社)五月搞「三社祭」,而淺草寺三月搞法會,叫「示現會」。京都祇園祭是日本三大祭之一(另二祭是大阪天神祭、東京天王祭),已經有千餘年歷史。「祇園精舍之鐘聲,有諸行無常之響;沙羅雙樹之花色,示盛者必衰之理」,這是《平家物語》的開篇,讓人不由地念佛。操辦祇園祭的本來是祇園社,供奉素盞鳴尊,乃天照大神的弟弟,被比作守護祇園精舍的牛頭天王,神佛混在,廢佛毀寺便改稱八神社,祭也單是神社活動了。大概東北三大祭之一的仙台七夕祭最不含宗教性,最初或許有鼓勵婦女之意,現今完全是一個觀光節目。沒有教典,也沒有說教者,是日本傳統信仰的特點,基本活動就是祭。據統管全國約八萬神社的神社本廳調查,大大小小的祭多達三十萬,看是看不過來的。雖各有巧妙,但外行看熱鬧,也無須處處看。三社祭以勇武著稱,卻聽說那些抬神輿的多是暴力團分子。

商店搞促銷活動也叫祭,而學園祭、映畫祭相當於我們說的校園節、電影節,祭這個字被用得太廣泛,已經不可能給它下個定義,恐怕外語也難以迻譯。既然還用著漢字,搬回來就是了,雖然這也使我們對日本的了解常不免望文生義,強作解人。

按中國古義,聚集為「會」,祭祀土地神為「社」,宋代儒學家筆下有「鄉民為社會」之語,1875年日本人福地櫻癡用「社會」一詞翻譯英語的society,後來再被我們拿回來,沿用至今。祭當初是祭神,供它吃喝,還給它唱歌跳舞。可是,神給人一副軀殼,又給了一顆自私的心,祭來祭去就不單討神歡心,想方設法讓它替自己辦事,隨心所願。中國改革後恢復了解放後掃蕩殆盡的祭孔祭黃帝,莊嚴肅穆,但祭神祭祖之意不在神或祖,在乎尊重既成禮教也。祭還有另一面,那就是打破日常的社會秩序,甚至借機發洩一通對神仙老子的怨氣也說不定。日本更多見這樣的祭,看他們抬神輿、拉花車簡直像胡鬧,去年三社祭竟有人登到神輿頂上,被警察逮了去。不過,日本人辦事認真,敬神如神在,胡鬧也顯得一本正經,而中國人聰明,以致要教育他們領導在跟領導不在一個樣。

自娛,娛人,人們樂此不疲,祭便得以綿延。商人抓商機,更是唯恐天下不祭。大規模的祭,如京都三大祭之一的時代祭啟始為紀念平安京建都一千一百周年,例行百餘年,不過是化裝遊行而已。值得讚嘆的是做工精良的華麗服飾都經過嚴密的歷史考證,不是從舞台上搬來的。目蓮救母,釋迦不肯援手,只給出了個請鬼吃飯的主意,叫盂蘭盆會,被日本民間略為一盆字。也有人把盆字坐實,解釋為用素陶的器皿盛食物上供。盆時跳舞叫盆舞,最有名的是德島「阿波踊」,男女老少沿街起舞,招徠四方。富山的「噢哇啦風盆」被高橋治寫進小說《風盆戀歌》裡,近年鬧得很紅火,交通、旅遊等行業推波助瀾,五千人口的小城三天裡湧來二十萬遊客,就不好從祭神來解釋了。

日本沒有中國式的城牆,不曾把農民擋在城外,徹底隔離了自然,似乎也就沒形成中國特色的城鄉差別。祭的原初目的是祛病免災、祈禱五榖豐登,更能使城市保留些農耕氣息。東京的芝大神宮有祭,長達十一天,被取笑為「耷拉耷拉祭」。傳說由井正雪造德川幕府的反,在飲用的川水裡投毒,偏巧有一位老婆婆洗生薑,薑能解毒,怪不得孔子是不撤薑食的,薑水就救了江戶居民。「耷拉耷拉祭」供奉薑,過去有農家開市賣薑,現在也還賣,雖然已經是神社的生意,但成束的生薑,綠莖黃根,還有段嫣紫,終歸能親近一下農業色彩。

【2009/01/26 聯合報】@ http://udn.com/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一元大武說》丑牛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詩主義》新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