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4 15:38:58 | 人氣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牛年說牛》肖牛信仰──鞭春牛、崇牛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牛年說牛》肖牛信仰──鞭春牛、崇牛王 
 
  2009/2/4 | 作者:士涵/輯
 
  十二生肖之中最憨厚勤勞的要數牛了。在幾千年的農耕社會裡,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牛,人與牛也生了相互依存的深厚感情,牠以自己的堅忍勤勞成了牧童的夥伴,成了農民的幫手和朋友,許多詩詞裡就大量記載到人牛之間的事;畫牛的也不少,僅以當代為例:大畫家齊白石自稱「耕硯牛」,李可染一生酷愛畫牛,在自己的畫室裡掛著「師牛堂」的橫幅。

我們從詩詞中覓牛、從圖畫中找牛,便可看到中華民族燦爛的農耕文化,而人牛之間也從育牛、牧牛、役牛、相互依存,昇華到崇牛敬牛的信仰。以下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歷代歷族對牛崇信的習俗:

立春鞭春牛

中國封建時期最為盛行的崇牛活動是「鞭春牛」。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每年的二月四日前後。古時每逢立春日,州縣官與農民便鞭打春牛,以祈豐年,又稱「打春」、「鞭春」等。這一活動不僅是民間信俗,官府的積極參與使它有了濃厚的「勸農」色彩。

鞭春牛與周代的「出土牛」有淵源關係。《禮記‧月令》載:「(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帝磔,出土牛,以送寒氣。」土牛,即泥土製的牛。這一活動固定於立春之日,始於漢。《後漢書‧禮儀志上》云:「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至於鞭春牛,在唐人詩中多見,如白居易詩:「布澤木龍催,迎春土牛助。」

宋人筆記於鞭春牛的記述轉詳,吳自牧《夢梁錄‧立春》云:「臨安府進春牛於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鎮鼓鑼吹妓樂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館內,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鞭春,如方州儀。」

從宋至清,鞭春牛一向是官府所主持,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官辦歲時活動。

敬牛崇牛王

宋代以來,多奉冉伯牛為牛王。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一:「北方牛王廟,畫百牛於壁,牛王居其中,則冉伯牛也。」冉伯牛本是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姓冉,名耕,字伯牛,將他奉為牛王,是從其名字有「牛耕」兩字取義;畫百牛於壁,也是從其字「伯(百)牛」而來。

也有些地方尊漢代的龔遂為牛王大帝。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編《安徽‧徑縣東鄉佞神記》云:

六月初八日牛王會……牛王會雖不熱鬧,然香火則較盛。牛王大帝者,則漢渤海太守龔遂也,以賣刀買牛之故事,鄉人訛之,稱為牛王大帝。

祭牛王一般在農曆十月初一日。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牛王〉條云:

今人多於十月初一日相率祭牛王。牛於農家有功,以報本也……按《大玉匣記》,牛王生辰在七月二十五日,今用十月初一者,以七月農方收穫,故相沿改期,以便民也。

中國少數民族也有敬牛王的風俗,日期或有不同。如廣西西北山區壯族的牛王節在農曆四月初八日,這天讓牛休息,並準備牛喜歡吃的東西與鮮草給牛吃;在貴州遵義一帶的仡佬族,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日舉行「敬牛節」活動,《中華全國風俗志‧貴州盤縣十月朔之俗》云:

十月朔,俗傳為牛王神生日。鄉農各寨,捐資舉牛王大會,爆竹之聲,各寨相應,極一時之喧鬧。各家並出糯米製餅,先取一團餵牛,一團掛牛角上,牽之至河畔飲水。俗傳牛飲時於影中見角上之餅,格外喜悅,知人酬其勞也。

中華民族「敬牛王」習俗現在已少見,但其充分體現了農耕社會人民祈求豐收美好願望的用心,是令人懷念的。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