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5 20:24:21 | 人氣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在路上】陶瓶的境界微物語1985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在路上】陶瓶的境界--微物語1985 
 
  2009/5/15 | 作者:陳義芝
 

一九八五年,陶藝家楊元太舉行個展,我寫了一首詩,題名〈甕之夢〉贈他,他一高興就送了我一具雙口陶瓶。

楊元太通常塑燒巨大的作品,像雙口陶瓶這麼小巧、只及一雙掌攤開大的物件,十分稀少。陶土並未上釉,但高燒一千三百度以上,呈現褐紅色。瓶身密布針眼般的氣孔,其上有些許凹陷、裂紋,還有刻意畫的三條線,整體像山崖邊一塊渾成的巨岩。

這件作品的奧妙在,它不僅是摹形的,更是寫意的。瞇起眼看,兩個瓶口很像兩個人的頭,兩人併立而寬袍如一氣場罩住全身。這造型足可與朱銘的太極系列爭輝。

一九八五年我觀賞楊元太陶藝寫的〈甕之夢〉,是將陶甕當作偏遠村落的意象。在我記憶裡,童年舊厝所在的彰化縣伸港鄉溪底村防風林,就是一個黑甕。木麻黃一片片延伸到海邊,偶爾間雜的竹林吊掛著死貓,小河攔水壩經常可見流漂的死狗。白花蛇蟠踞在雞房,受傷的斑鳩在後園哀鳴。送喪的人群總是吹吹打打地走我家門前的小路;為了截流爭灌溉水而鬥毆的村民,也走門前的小路。村民很窮,連土地廟都只見燒殘的香枝,而難見←←的香火。

春分,烏秋站在土埕的草垛上

鷂子憑天空打轉

野狗夾住尾巴翻撿垃圾吃

煙蓬蓬的灶上終日煮著

地瓜葉及番薯籤

這就是我的童年,透過楊元太人形雙口陶瓶,遠眺時光隧道另一頭,重新撿拾的碎片。

古人有所謂「甕中退筆」、「瓶裡著書」的典故。王羲之的孫子王智永曾在永興寺練字,寫壞的筆頭裝滿十二甕,每一甕各有好幾萬個筆頭,可見用力之勤。白居易曾做七層木架,架上擺滿陶瓶,命其門生記事分門別類投到陶瓶裡,然後由他倒出記事紙片,匯整成一本類書,叫《六帖》。陶瓶竟是古代的卷宗夾;以電腦時代而言,那就是檔案中的「資料夾」了。

《淵鑑類函》還有一個有趣的記載:

鄭文淵臨死時,告訴他那批好飲的朋友說:「請務必將我葬在製陶之家的旁邊,百年後,我的身體化成泥土,我最期待的就是被燒製成裝酒的壺。」

陶瓶可以是人的化身。有人懷著一顆想當酒器的心;我的陶瓶裝詩,其中包含「非淚水所能表達的沉思」,一種內在的精神。要當陶瓶,至少也得是王羲之家或白居易家的陶瓶。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