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5 20:16:09 | 人氣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藝文賞析】【非如此不可】 非如此不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藝文賞析】【非如此不可】 非如此不可! 
 
  2009/8/5 | 作者:宇文正
 
  看到這個欄名,大致便可以猜測,我是昆德拉迷,至少迷過一段時間。是的,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托馬斯從自由世界蘇黎士開車回到俄羅斯入侵的布拉格,一路上他輕輕重複著貝多芬的旋律「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心裡想著自己對特麗莎的愛;後來,他從醫生變成一名洗窗工人,而他也只說這都是來自「非如此不可」--內在的需要;他說內在的命令,比外在的還要強烈。令我迷戀這個詞語的原因是,他解釋這句話的出處,說托馬斯不知道貝多芬是把一句討債時的玩笑話「Muss es sein非如此不可嗎?Es muss sein!非如此不可!」自然天成的語音旋律,寫成嚴肅的四重奏,變得莊嚴沉重,如出自命運之神的決定。

我實在很想學會這個語音旋律,我是說,原來的那一句德文的玩笑話。這個在書裡只占一頁多篇幅的段落完全地象徵了這整部小說,把悲劇--絕對應該是沉重的悲劇變輕,輕得難以承受;變得不是巨浪,而是流水,必定如此地流下去。

讀這裡時,我總會想到瘂弦眾所熟悉的詩句:「陽臺、海、微笑之必要/懶洋洋之必要/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世界老這樣總這樣……」同樣帶著旋律性,好像兩人,不,還加上貝多芬、欠他錢的那位可憐的鄧布舍先生,四個人隱隱這麼唱和著。

我想說的是,關於命運的選擇,常常並不是驚心動魄的強烈叩門,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隨著心走,流水般自然而然。要到多年後,從一個較廣遠的視角,才能察覺,一個心念,竟是生命裡巨大轉折的起點。然則只要是跟隨自己心念所作的選擇,如果可以重回現場,我們往往還是會選擇一樣的道路吧,因為非如此不可啊!

而昆德拉最動人的是,當他讓筆下的托馬斯回到布拉格,他不是說托馬斯「為了特麗莎」回去;說「為了誰」總使對方感到沉重,把承擔自己抉擇的勇氣加諸對方身上,他說的是「非如此不可」!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人氣(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藝文賞析 |
此分類下一篇:【藝文賞析】過馬路的青蛙
此分類上一篇:【藝文賞析】【在天涯】末班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