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9-24 16:54:42 | 人氣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嬸婆挽臉有一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嬸婆挽臉有一套 
 
  2009/9/24 | 作者: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挽臉,是一種習俗,也是古代女人的美容術之一,從隋朝以來就非常流行。台灣也曾經風行一時。從前婆婆媽媽們會搬張小凳子,拿出香粉和棉線,坐在家門口互相挽臉,還一邊閒話家常。會挽臉技巧的大都是年長的老人家,像嬸婆、阿嬤一輩,年輕人沒有那樣的好功夫。

女人為什麼要挽臉呢?當然是為了美白和潔淨肌膚,讓自己的臉看去更白更光滑,也更容易上妝。挽臉是將臉上的細毛和雜毛拔除,少了一層細毛,臉看去自然顯得白一些,摸起來也柔嫩些。

挽臉,在古代的習俗中是有象徵意義的。女人在出嫁前不能挽臉,一定要在新嫁娘出門前夕,才能做第一次的挽臉,將臉上細微的汗毛除掉,意味小女孩要嫁為人婦,成為女人了。男方送來的聘禮中有一項「修容禮」,就是提供給新嫁娘挽臉的禮數。修容即挽臉,是一件很慎重的事,要焚香祭告神明,新娘也要恭敬上香,然後端坐在廳堂中,由年長的親友挽臉,也稱為「開面」。

劉興欽大師為嬌滴滴的挽面新娘寫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詩,詩云:

嬸婆挽臉有一套,

村裡村外都知道。

阿花就要當新娘,

痛在臉上心裡笑。

女孩出嫁,成為人婦後,每年過年前也要挽臉,而且必須選在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這天挽臉在傳統習俗中代表改頭換面,迎接新的一年。所以挽臉在古時候是很流行的,只是後來時代進步,各種做臉、保養、水療、敷面取代了挽臉。

但是挽臉在消失一段時間後,現在又敗部復活,經常在街道邊可以看見,像士林天主堂旁邊一字排開的挽臉服務,客人各種年齡層都有,還有男士喔!

挽臉可除去臉部的雜細毛,還可以去角質,修眉形,讓人感覺光潔如新,而且挽臉比較不會讓臉上的毛孔變粗,這也是挽臉受歡迎的原因。

挽一次臉約需時四十分鐘。挽臉婦人和客人對坐在小板凳上,先在客人臉上塗一層白色香粉,再用一條棉線,左右手各抓住一端,用牙齒咬住線的中段,然後將兩股線,在中間的地方交錯,將棉線扭轉個幾回,就形成了像剪子一樣的叉形,這時只要將棉線靠在客人的臉上,讓右手一張一合地,就能一絞一絞地剪除臉上的細毛。

最容易挽的地方就是臉頰,兩頰面積大,沒有障礙,挽起來很順手,至於鼻子、雙眼附近和眉毛等地方,可就要煞費工夫了。

但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挽臉,像皮膚比較敏感的,或臉上長豆豆的,因為細毛拔除後,臉上暫時失去保護層,皮膚變得較為脆弱敏感,有人會引起毛囊發炎,所以挽過臉之後,要特別注意保養皮膚。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