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8 18:31:12 | 人氣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名人軼事》馮玉祥 山東泰山興辦教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名人軼事》馮玉祥 山東泰山興辦教育 
 
  2009/10/28 | 作者:戴永夏
 
  從一九三二年三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國著名抗日將領馮玉祥先生曾兩度寓居山東泰山,除潛心讀書和探求救國之路外,還在泰山興辦教育。

馮玉祥先生身為軍人,一生戎馬倥傯,卻十分重視教育事業。他一向認為,社會改革的基礎在教育。他在詩中寫道:「大眾難讀書,國家須栽培。大量辦義學,急務此為最」(〈牧牛〉);「全國貧民知多少,各地宜速設學校」(〈小學生的家〉),反復強調興辦教育的重要。

他到泰山後,親眼目睹了當地農民生活貧困、文化水準低、缺乏科學知識等落後現象,認為要培養抗日救國的新生力量,改變山區的貧困落後面貌,當務之急就是辦好教育。

他說到做到,在一九三三年冬季,就委託夫人李德全主辦,由副營長孫繼顏協助,在普照寺西南隅手槍營新建的三間草房內,創辦了第一所學校,招收了三十多名男女學生。因為學生都是貧苦農民的子女,所以定名為「貧民學校」。

翌年春,他又委託著名教育家范明樞先生在泰山前麓創辦了十五處小學。因仰慕武訓辦義學的美德懿行,這些小學都命名為「武訓小學」。

在對學生教育上,馮玉祥特別重視品德教育。他所辦的這些武訓小學中,都掛有青年畫家趙望雲畫的「武訓行乞興學圖」,教育孩子學習武訓吃苦耐勞、捨己為人的思想品質。他還編了兩段讚揚武訓的歌詞,在學生中傳唱。這些樸實的歌詞,為孩子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營養:

愛人的武訓,利他的武訓,為人民的武訓。我們敬佩他,我們紀念他,我們一定要學習他。

愛人是我們的本分,利他是我們的志願。我們要犧牲一切,為人類謀幸福。勇往直前得勝利,堅持到底,光大我們的學校和團體。

宣導文明,革除陋習,也是馮玉祥教育學生的重要內容。在武訓小學,馮玉祥發給每個貧困學生一套包括臉盆、牙刷、牙粉在內的洗漱用具,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因為當時山區生活條件差,又缺水,許多學生平時不洗澡,也很少洗臉,更談不上刷牙。馮玉祥為糾正這些陋習,在學校中雇工貯水,規定學生每日必須洗漱。

但一些學生積習難改,視洗漱為畏途,在教師監督下才草草應付一下。這樣臉雖然洗白了,脖頸還是黑的,被人戲稱為「銀勺鐵柄」。馮先生有時親臨學校,發現白臉黑頸的學生,便立即捉住,讓他們站成一排,他親手一一給他們搓洗。

當時的學校還有個困難,就是缺少統一的教材。為此,馮玉祥就親自編寫一些通俗歌謠,作為教材使用。這些歌謠多在日軍占領泰安時散失,鮮見文字流傳。前些年民俗專家袁愛國等根據當年親歷過的老師和學生的記憶,整理出以下數首:

「日本人,不講理,殺我同胞奪我地。小朋友,快快起,打倒日本出口氣。 」

「這些煎餅,家庭供給,父兄血汗,來之不易。我們吃了,應當努力。」

「大白菜,產泰山,既能保養,又能下飯。是好男兒,起來幹!」

「小小子,到南窪。刨個坑,種西瓜。葉兒綠,花兒黃。結個瓜,敬爹娘。」

這些歌謠充滿抗日愛國思想,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反抗侵略,發奮圖強,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在當時頗受歡迎。即使在今天讀來,也富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