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3 15:33:46 | 人氣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詩人心事】不畏浮雲遮望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詩人心事】不畏浮雲遮望眼 
 
  2009/11/23 | 作者:羅秀美
 
  「不畏浮雲遮望眼」語出王安石〈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此詩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飛來峰在浙江杭州西湖附近靈隱寺前。相傳東晉咸和年間,天竺僧人慧理登此山,嘆曰:「此是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因稱之曰「飛來峰」,又名「靈鷲峰」。詩人說道,登上飛來峰,但見飛來峰上的塔高高聳立。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便可以看見日出東昇了,可見飛來峰聳入雲天的氣勢。

然而,寶塔雖高,卻也並非高不可攀。沒多久,詩人已登臨塔頂,萬物盡收眼底,浮雲再多卻怎麼也擋不住視線。因此詩人乃說道:「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此處反用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詩句:「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之句意。而漢代陸賈《新語‧慎微》篇也有「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東漢孔融〈臨終〉詩則有「饞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皆以浮雲指小人之意。由此可見,「自緣身在最高層」的王安石,全然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不可一世。因此,後兩句看似寫景,其實另有一番體會,詩人雄心勃勃的自勉之意表露於此。

王安石是北宋知名政治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也是詩人。其詩文俱佳,尤其是晚年退居江寧期間的詩作,刻意錘煉,雅麗精絕。

然而,王安石寫此詩時,正值三十歲的青壯年階段,當時他正在浙江做地方官。皇祐二年(一○五○)夏天,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準備返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而寫下此詩。當時的他初入宦海,正是意氣風發之際,正好借由登高以抒發胸臆,寄託壯志。

一般言之,宋人之詩較唐人更多理性的思索脈絡,王安石此詩即可見此一特點。詩的前兩句是登高望遠、日出東方的盛景,後兩句狀似寫景卻是對自己當時境況的理性反思。「浮雲」既是登高望遠時身邊飄動的雲氣,同時也是詩人在政治生涯中各種困頓的象徵,如小人或讒言。因此,詩人登高望遠乃顯現不凡的理性與豪情,「不畏浮雲遮望眼」更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