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6 18:33:43 | 人氣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流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流籠 
 
  2009/8/6 | 作者: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先民來到台灣,建設新的家園,墾山種地,挖煤開礦,艱苦倍嘗。

要生活,要貨物流通,就少不了交通和運輸,在陡坡多又河溪密布的山地,先民遇山開路,遇水架橋,讓行路變得順暢,易於行走和搬運,但若是山過於陡峻,或遇到深谷,路開不成,就運用智慧架起流籠運送物品,這樣反而可以加速運輸,運量也大大增加。

流籠,構造很簡單,在山上和山下連接起兩條鋼索,一條上山一條下山。裝煤礦或木材的箱子,綁著兩個滑輪掛在鋼索上,箱子裝滿煤,從山上往下滑送,山下另一條鋼索上的空箱子自然就被拉上山,待被拉上山的空箱又裝滿煤再往山下滑時,原先滑下去裝滿煤的箱子已經倒空,空箱子被拉上山,這樣一來一往,一上一下地運送煤礦,節省許多人力。

當時還沒有電力,流籠完全靠煤的重量,讓木箱沿著鋼索往山下滑。這種最簡單的運輸方式,缺點就是只能運東西下山,不能把東西往山上運。

不過這種最原始的流籠,有一個巧妙的設計,就是不必人管理就能自動卸貨。它的秘訣就在流籠頭的地方裝有一個機關,那是一根高高的,像電線杆一樣的木棍,當木箱底部接觸到木棍,就會使箱底自動打開,煤或木材就會掉下來。

這種流籠,鋼索長度不能超過六百米,否則貨物重,鋼索下垂過度,拉不直,不僅無法運送而且很危險。

早年交通工具未普遍,每遇颱風暴雨或洪水爆發沖毀橋梁時,人們也利用流籠過河,但是所用的流籠跟這種不一樣,那是在溪流兩岸架設木架,拉一條鋼索,然後在鋼索上安裝一個滑輪,下面綁著一個竹籠子,過河的人站在籠子裡自己拉繩子,帶動滑輪過渡到對岸,如果竹籠斷裂,或是籠子裡的人沒站穩摔下去,就會掉入河中被水沖走,甚是危險。

流籠的好處是不受地形限制,據考證諸葛亮發明的流馬,就是現在的流籠,當時用來在棧道上大量運送武器和兵力。

還有一種最簡單的搬運法,就是先民在建設台北城時,將砍伐的樹木直接由山坡上像溜滑梯那樣讓它溜下山,人們只要等在山腳下搬運樹木就可以了。

如今流馬和流籠,都已走入歷史,運木古道也成了令人懷念的古蹟了。

劉興欽老師為這幾近失傳的流籠,留下了這首打油詩:

深谷兩岸一線牽,

萬噸貨物靠它搬;

大家稱它為流籠,


來源:人間福報
++++++++++++++++++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