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15 21:27:23 | 人氣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藝術/音樂】〈親子會客室〉孩子犯錯 你先別發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親子會客室〉孩子犯錯 你先別發火
圖/陳佳蕙

文/雲霓

有一次看見一對小兄妹在沙坑玩沙,五、六歲的小哥哥忽然拿起一把沙撒進妹妹的衣服。

一旁的媽媽見狀相當震怒,怒氣沖沖地走過來,一把拿起哥哥裝滿沙子的小水桶往哥哥頭上撒,「誰叫你欺負妹妹的?你喜歡人家給你倒沙子嗎?」口中大聲斥喝著哥哥的媽媽,一手抓住不停掙扎大哭的孩子,一手還拿著沙直往孩子衣服裡倒。旁觀的大家見到被負面情緒籠罩的3人,真有無限的感慨。

<家長手冊1>孩子犯錯 錯在哪要說清楚

俗話常說「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但是這是個適當的教養方式嗎?

許多場合中孩子會做出許多惹人心煩、讓人惱火的事情,但是這些行為不一定都是所謂的偏差行為。有時孩子們只是好奇,有時他們只是想要引起人們的關注,有時他們只是用一些他們所知的方法來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正好這個方法是不被社會認可的);也或許是他們只是用經驗中相同的方式表達感受。

若是一個不懂得由溜滑梯跳下來是危險的孩子,父母對他的行為大聲斥責並予以處罰,孩子可能直到被處罰了,還是不清楚父母為何生氣。孩子不清楚父母處罰的用意,所以處罰並未達到效果。下一次孩子可能還是不清楚由高處跳下來的危險,而改由樓梯或其他危險的地方跳下來。

假若孩子犯錯的動機是存心引起注意,大人的處罰對他來說甚至是一種「獎勵」,讓孩子得到他想要獲得的注意力,因此,當處罰變成獎勵,孩子可能還會一而再地重複這些令人生氣的事情,以獲得他想要的關注呢!

<家長手冊2>以暴治暴 孩子學著呢

除此之外,研究指出孩子經常以自己父母為楷模,學習父母的行為。若經常用「以暴治暴」的方式處理孩子的紛爭,容易使孩子學習到以這種方式面對自己和其他人的人際關係,可能會增加孩子與其他人相處上的困擾。

而在生氣的時候處罰孩子,孩子可能感受到,原來大人可以用這類方式發洩怒氣,如此既可能使孩子不能體會大人處罰背後的用心,也可能讓孩子模仿父母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因此,父母衝動下所施予的處罰可能會有很多意料之外的負面影響,這些不良的影響都不是父母原本所期望獲得的效果。

孩子並非不需要規矩與界線,但孩子需了解自己行為的限制與後果,以自我控制代替由父母來控制。處罰的目的是減少孩子不良的行為,可是在生氣的時候處罰孩子,經常會演變成大人一時情緒化的反應。這類衝動下的處罰常讓孩子看到父母沒有自我控制、任意發洩情緒的負面行為。

所以,父母應事先訂立規矩、多多示範良好的行為與鼓勵孩子良好行為的產生。父母若能多用這類的方式面對孩子,減少衝動之下的生氣與處罰,孩子將可減少許多負面行為的學習,也更可能產生父母期望的好行為。


 

自由時報-990315

台長: 落葉之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