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陳先生,你一定以為我又要講那位X劇團的導演D了是吧,錯!這次我要說的是一個紀錄片導演的故事。我和他不熟,不過他前女友M和我倒挺有話聊的,我喜歡同她聊天,一聊就是從夜半到天亮。M是一個生活極度精彩的女人,與她相識則是種巧合與緣分……歐,你可別會錯意,我和她並沒一腿,也沒所謂男女間的曖昧情愫,只是單純地喜歡聽她說故事而已。
我喜歡聽別人說故事,愈唬弄愈離奇或愈古早的故事我愈喜歡。生活乏味,偶爾幾則新鮮消息會讓我覺得世上真是無奇不有,值得生存下去,說不定哪天我也會變成故事裡的主角,可以提供別人一點存在的價值,或意義,誰曉得?或許我只是對生命底屢見不鮮的的荒謬感興趣罷了!
不久前我看到一則報導,說有一名男子在自宅裡離奇死亡,他生前養了一隻貓,幾天後他的屍體散發出惡臭被鄰居發現,警察撬開大門,才發現他半邊臉早已被飢餓過度的貓啃爛,而傷心欲碎的女友則把貓帶回家繼續養著。從此以後,她每晚都被驚醒,深怕那隻貓以為她也死了,正躲在暗處目露兇光、蠢蠢欲動……我不曉得自己是否心理變態,這種事總讓我印象深刻。
扯遠了,總之呢!我與那位陳先生並不熟,工作原因見過一兩次面,兩人只是點個頭微個笑,並像放屁一般迅速的打聲招呼,除此之外,並沒更深刻的交談了。有一回,我們兩個同時看著一張超級做作的劇照,他突然罵了聲幹!我則禮貌性的微笑表示善意與認同,於是他也跟著笑了起來,然後兩人就各忙各的去了。你以為我會刻意同他談話,聊些個導演生態電影文化什麼的?並沒有!我打心底知道他不會說故事,就像我的死黨菜頭貴,那個人你一看就知道,不要說講故事啦,就算要他發表意見他都嫌懶。
其實這些人的個性很容易辨認的,如果你神經不算大條的話。他們通常就這麼個姿態:想什麼作什麼,說那麼多幹嘛!所以我知道,就算有問題想請教陳先生,倒不如問M還比較快些,反正那時她們還沒分手。
我喜歡寫不熟的朋友的故事,實際上,不熟就不能算是朋友,「朋友」這詞兒有更深刻的意義。以前我是這樣想的,現在長大了,卻越來越濫用「朋友」這詞兒,自己控制不住,又覺得心虛,只好把真正的「朋友」升級成「死黨」或「換帖」,其實只是叫個心安罷了!朋友或死黨,聽起來有差嬤?就像你在辦公室裡老親暱地嚷著「ⅩⅩ哥早」「ⅩⅩ姊好」,不就是前輩嗎?喊人來疼惜的吧!真正親大哥親大姊,你不都直呼名字了?假的你喊他,真的你倒不喊了,怪哉!
總之,我喜歡寫不熟的人物的故事。
與其說「故事」,不如稱之「事件」,反正就是對他人生活片段之即興素描啦!寫不熟的人物比較沒顧忌,他們不敢罵我,也不會反駁我,確實點說,他們壓根兒不曉得有這鬼地方,雖然我曾告訴M自己有開設個新聞台,不過一方面她恨陳先生入骨,一方面她現在和一位德國音樂家關係正打得火熱,所以我寫不寫陳先生或怎麼寫陳先生?對她來講應該無關緊要吧!
我得承認,會想寫陳先生,完全是因為昨晚在【心事開花】新聞台的留言版上看到他最新動態的緣故,在這之前,我幾乎忘了有這號人物存在。而我想,絕對沒有一個人,能有辦法確定自己記憶的淡化將會持續到何時?或開始於何時?說不定哪天這些記憶突然全迸出來了,但你的腦袋卻遲鈍了,就只好靠著模糊印象來瞎拼虛湊了,於是某人對你的好只會變得更好,某人的壞卻也變得更壞,反正到時你也糊塗了。記憶消失得太突然,說走就走,所以我必須趁著記憶尚未消褪時趕緊勾勒一番,再遲些就來不及了。
我當然瞭解你的疑慮,你認為我這行為要不得,是在搭明星的順風車,我的種種解釋只是合理化後的藉口?錯錯錯!我告訴你,你真大錯特錯。我得先聲名,陳先生並不是什麼明星,如果你瞭解他的為人,知道他幹過的勾當,準認定他是典型地社會邊緣人。
不過你的疑慮值得讚賞,真的,我的確遇過不少這樣的人。以前當兵有個學長,處理業務混得很,同我第一次聊天就臭屁,說「林志穎」曾把他的愛騎借給他街上兜風,兩人還一塊兒在酒吧把妹;還有一個新進的劇團演員,同他聊沒幾次就說「李威」是他同學兼好友。真的,這些喜歡攀親帶故沾關係搞資本玩政治耍陰謀的投機份子還真不少,專靠些手段撈油水賺窩囊錢,姿態媚俗的很。不過,這也不是沒道理,在這社會上,不窩囊又哪能賺錢呢?
坦白講,自己也並非沒動過這腦筋,所以才會在M面前擺烏龍。我覺得那次是被死黨豬肉陷害的,他說他有個同事J,曾經是「張震嶽」的專屬吉他手,每次張震嶽開演唱會,J就會跟著南征北討。我喜孜孜地將這消息告訴同樣在搞音樂的M,她聽後精神百倍爽得不得了,說那趕緊得介紹介紹,互相切磋切磋!後來阿,J才親口向我們證實,根本是豬肉在那兒瞎掰!
其實我認為,有個明星朋友並沒什麼不好,雖不需隨口炫耀,倒也不需刻意隱瞞。只是,有些明星,你同他攀關係,對自己形象可沒好處,像林志穎或李威,如果我真認識他們,寧可保持緘默。
話說回頭,在眾多「明星朋友論」經驗裡,我學得兩種看法,這還是得舉個M的例子。她說,她好朋友的室友就是「柳信美」,所以她常常從朋友口中聽到柳信美的小道八卦。你知道那種明星選手和「陳純甄」就是不一樣,長成那付德行,私生活通常不會亂到哪去,頂多就是邋遢了點,內衣褲隨意亂丟了點,餅乾屑到處亂掉了點,僅此而已。
所以,我的第一看法是,明星的臉蛋呢!往往代表她們老實的程度,而那種臉蛋上不了台面卻想盡辦法塑身減肥彌補天生缺陷的明星呢!你可從她們塑身的成效來判斷野心的大小,野心越大減肥速度越快的通常就越不老實,所以說阿!減肥塑身之路也正是她們的老實死亡之途。嘿嘿!我這兒可沒說是李ⅩⅩ玟,或我女朋友。
我第二看法則是從第一看法衍生而出。
要判斷某些明星的個性,最好從他們剛出道時就盯住。人紅越久阿,越容易感染明星病,一旦他們抓住自己的魅力特質,嘿嘿,那你只好乖乖當觀眾囉,因為他們已熟悉說話技巧與鏡頭前的自我表現方式了,馬腳怎會輕易揭露呢?像那位舒ⅩⅩ淇,漂白速度之快,真叫人驚愕,現在人家可是國際明星了呢!
講到這裡,題外話,我覺得那隊名字特怪的少女團體,叫什麼S‧H‧E來著,我告訴你,一看她們我就知道是群pots bar……呵呵,我這英文用法可是學nami的,他在留言版上寫了個white lie,我真他媽想破腦袋才明白,原來就「白爛」這個意思你懂吧!挺逗的。好,既然我是white lie,那S‧H‧E準是pots bar,錯不了。
真的!你甭擔心,我從良已久,所以絕無搭明星順風車的媚俗企圖,我知道你不懂我的意思,這裡再給你說個關於自己豁然從良的故事。
一年前,我有一回返家,老爸從書房裡拿出一粒棒球給我瞧,說是一位朋友太太贈與的簽名球,她的職棒寶貝兒子現在可是當紅炸子雞呢,正準備到日本發展囉!挖靠,許銘傑耶!我對老爸說,要真飛黃騰達了可不得了,這顆球起碼三、四千元跑不掉,就算紅不了回台灣職棒發展,也起碼值它個千百元,了不起阿老爸!你這電信局站長的面子可真大。是歐?我老爸接過簽名球,狐疑一會兒,問我要不要拿去台北?我考慮良久,還是婉拒了他。老媽旁邊聽到,馬上將球撿了過去,往電視機上一擱,口中叨唸著:拿去台北糟蹋是可惜了點,不如就擺這兒吧!以後客人來也是個門面兒。
你看看你看看,明星就是塊招牌阿!和我們這種賤民是不一樣的。不過,當時我的心情卻快樂無比,何解?我發現當自己婉拒這份禮物時,其心態正巧是種媚俗的自覺;我媚俗,所以想把這顆明星簽名球據為己有,然後自覺媚俗,最後反倒不接受了,媚俗的自覺讓我快樂無比。呵呵,這想法挺複雜的吧!
你終於受不了我長篇大論,於是提出第二種質疑,就算不是搭明星的順風車,你也擺脫不了與藝術家掛勾的嫌疑?
藝術家?我反問。你點頭說對阿!諸如導演啦!表演啦!你總是搬出這些來討寵。這下我火了,什麼人配稱得上藝術家?我罵你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你永遠不懂我惱個什麼勁兒?只在一旁竊笑,自認為一針見血戳到我的痛處!關於這件事我並沒同你反駁,僅僅表情黯然地轉身走人。
你知道我氣什麼?這搞藝術呢!就寶貴在個「創」字。那,什麼叫「創」呢?「創」,正代表「創新」與「創造」兩種雙重意涵,並不是自己胡搞瞎搞出來的東西都可統稱為「創」。「創作」正是先人所沒有,後來的藝術家才「創造」出來的。所以,真正的創作,思想表現於作品,間接反映出一種既豐富又具價值意義的人文精神,唯有這樣的作品,才能真正不朽於千古,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檢證,可見這「創」的工程有多艱鉅!這正是藝術家所必須終生面對的難題,也是藝術家必須具備的基本姿態。
所以我說你簡直胡扯,隨隨便便就在某特定職務上套個「藝術」光環!我只是為你的無知而氣結,彷彿所有從事創作的人都可通稱藝術家,正如同所有公司裡的前輩都可通稱大哥大姊一樣。照你這種講法,三重夜市那位賣大腸麵線的老闆阿龍也是藝術家囉!因為他研發出一種把九層塔加進麵線裡當佐料的新吃法;想當然爾,你的偶像周杰倫更是位不折不扣的藝術家,因為他「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
更或者,你所謂的「藝術家」只是種諷刺?專指那些你認為整天不務正業卻老想出人頭地的妄想家而言?
我是生氣了,不想多費唇舌解釋,反正你講也講不聽聽也聽不懂,所以我掉頭走了。臨走前,你還是很好奇那位陳先生的故事,可是我累了,只想回去洗個澡然後睡覺。至於陳先生的故事,唉,不重要囉!記憶本來就是該淡化的,至於那些個道聽途說是是非非,遲早終成雲煙,況且新的故事仍陸續搬弄著呢,還怕被說完嬤?要是哪天故事真說盡了,可能也是種幸福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