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十二點多出門口,轉車到沙田火車站,向文化館方向進發,耶~腳程五分鐘,一點就到文化館了。
@@真笨阿,原來有車子直接到門口,那我幹嘛坐到火車站那咧,車程又慢。
看展覽的人還蠻多耶,特別是學生。哈~肯定在做學校的專題報告。
唔~真是令人懷念。。。
入場費要二十塊耶,因為有專題展的關係?
ya~上了一樓,開始絲路之旅。唔~這展廳以介紹絲路的形成,在各代的一些文化風俗為主。
新疆人可說是歐羅人種跟蒙古人種的混雜。
其中不得不說,「新疆」這名是始於清初喔。之前都叫西域,漢時就納入中國版圖,唐時在這設立「安西都尉府」,「安史之亂」後被回紇人控制。
佛敎、祅敎、摩尼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在這流傳。十六世紀後,因這地區統治者的推行,以信伊斯蘭教為主了。
現在所說的西域在廣義是指玉門關以西的中細亞地方,狹義則只指今新疆地區。
補充一下唷,絲路有個叫「酒泉」的地方,想必聽過吧,大陸的火箭都在那發射嘛。名字有個很美的傳說,據說漢霍去病打西域時,有次打了勝仗,漢武帝賜酒以示獎勵,霍去病把酒倒入泉眼說,得勝是所有人的功勞,他不敢獨佔,一個人喝不下去這酒。沒想到不久後涌出來的泉水都變為酒了,因此改叫「酒泉」。別深究真假,但這美麗的傳說很動人。遊絲路經過酒泉時可要想起來唷^_^
很多的生活風俗或面貌,對篷車最有印象。那是以前貴族出門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用牛來拖。前後的木板弄成弧形到篷頂,撐起篷車,左右兩邊的木板只到車身的三分之二,再用木條連接到篷頂,有透風作用。而篷車前還有一個可以移移的幃,一向前拉就可當帳棚了。前面有兩個窗框,有簾幕喔;後面有一個門,下車用的;裡面很寬闊,可以做下棋、喝茶等等消閒。
當然有唐代的墓壁畫,看到唐妝、唐服等等唐文化,唉~日本都學走了,還變為她們的文化,中華文化,淪喪了~_~
以前,去西域可是要申請一種叫過所證喔,類似現在的通行證或護照,上面除了本人姓名籍貫外,還要清楚寫明隨行物件、隨行僕人、旅行目的等等。還要有倉、州、府批准,每過一道關卡都會有蓋章跟記錄。
逛完一樓進攻二樓,整個展覽的精彩就在這了。呵~
一進門就有一付大棺木放著,暫時沒空理會拉。古屍正在呼喊我咧,哇~哇~保存得真好耶。共有三具,都是新疆博物館的收藏喔。
展出的第一具古屍是男性,叫「扎滾魯克男子」,約公元前800年,身高178cm,1985年在且末縣扎滾魯克出土。
歐羅人種,面有繪色,仰身屈膝,雙臂置腹,毛髮保持完好,髮鬚呈棕色且間有白髮。耳垂有穿孔,孔內穿有紅毛線,下顎至頭頂後部繫有一條紅色毛織帶。上身是v領棕色開襟羊長毛外衣,下身棕色毛布褲,腰繫彩色毛繩,足穿長筒印花氈襪,外套長筒皮靴。左中指戴有皮箍,左腕及雙腿繫有紅褐兩色捻成的毛繩。
跟「扎滾魯克男子」合葬的還有三具女屍,其中一具也有繪面。繪面的風俗在尉犁縣營盤墓地及鄯善縣蘇具希墓地皆有發現。
在這逗留時間最久,看了又看,長相還不賴耶。有些參觀者還懷疑是假的,a~別置疑嘿,這些可都是從新疆博物館運來的咧。
第二具古屍是木屍,兒童的屍骸,約公元前2000年。
這古屍的特別之處就是只有頭顱是真的,其它的四肢皆用木塊接成。隨葬品中有四根木箭,推斷是男性。面部塗滿,身裏斗篷,足蹬短皮靴。其墓上插有太陰﹝代表女性﹞,女的墓上則插一根生殖器﹝代表男性﹞,這是一種原始的生殖崇拜思想。
第三具是女屍,叫「樓蘭女子」,約公元前1800年,身高156cm,o型,約四十到四十五歲。
這樓蘭女子是古歐羅人種,下巴尖削,深目微閉,鼻尖而翹,頭髮呈褐色。全身包裹毛布,上蓋羊皮,頭戴氈帽,足穿多次縫補的皮鞋,臉上原蓋一個草編的簸箕狀扁筐。因其生活環境缺水嚴重,很少洗澡及更換衣服,以致頭蝨遍及女子全身毛髮,甚至連鞋靴中的毛皮也有。
呵~看到這,頭皮有點發麻耶,受不了髒兮兮~_~
因其墓葬文化與鄰近的古墓溝墓地及小河墓地文化相似,說明屬於一支古人部落。活躍於四千多年前的羅布泊北部之孔雀河兩岸,以畜牧業為主。
這樓蘭女子因為屍身的水份都沒了,變得好像黑炭,都縮小了耶,我努力看了又看,但流失水份的屍體,真的有點恐怖耶,害我後來不太敢正眼看了。
有一幅原貌圖喔,真的很美耶^_^可惜不讓拍照,我有趁人多混亂時拍了那男子,可是呀>“<效果強差人意耶
看時好好笑,有一個家庭,父親跟子女介紹時竟說是公元1800年,離現在才兩百年,害我暗笑到要死。a~是公元前1800年好不好,樓蘭亡國很久了耶,真是亂教。
呵~今天真是收穫豐富耶。。。
在那磨了四個多小時耶,當香港人真幸福耶,拉~拉~~拉~~~
ps展期一直到3月19日喔,有興趣的一定要去看,下面的連接網址有簡介
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nese/main.asp
敬請期待接代絲路展的古代消閒娛樂文化,呵呵~~
這篇真難貼耶,都當死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