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
原文作者:Barbara Ehrenreich
佔領Amazon商業類暢銷書榜長達十年,1999年這本書就出版了,前些日子我在水準看到它悄悄的窩在一角,於是先上網查了一下關於這本書的資料,接下來始終猶豫著要不要買下它,
我擔心自己更憤怒現今的不公義社會現象,那對於目前我極力追求雲淡風輕的瀟灑豁達似乎過於沉重,卻又因為彷彿看見它一直向我招手,於是付了$210買下了接下來好幾天的憤怒
作者:『如果你想瞭解一個階級,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他們』,對於這句話我非常認同,每當我想了解一個族群或是議題時,
我總會嘗試去融入那樣的環境,試圖與之對話,像之前我想學習活的豁達,於是去認識喜愛大海的人,心想也許每天靠近大海的他們也許活的比較快樂,
於是我去蘭嶼一個月,以工換宿,並且與當地人作朋友,吃他們吃的,玩他們玩的,
我發現海洋帶來的魔力與當地文化帶來的勇氣,成為在苦悶的生命中往前繼續走的力量。於是我手帶著海洋之友送的陶珠鍊,每天假裝自己是生活在台北的小島人.....
網路上有些書評殘忍的說,誰不會臥底一陣子?反正過些日子作者又可以回到白領階級的優渥....對於這樣的冷言冷語我嗤之以鼻,你去臥底看看?我就笑你連臥底的膽量都沒有!!
當我看見書裡寫著;[越窮的人,他們可以改變的成本就越少越低,使得貧窮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心狠狠被揪了一把!
隨即聯想到我童年時,母親為了每個月的房租,忍著發燒的身體去餐廳上班,
諸如此類的許多而時的記憶
不堪的,羞愧的,浮現在我腦海,而這惡性循環彷彿也如血緣一般,承傳我的身上.....
作者其中一段寫到;「在社會如此富足豐裕的時刻,即便有著種族、教育、健康及動機所帶來的一切優勢,一個人在經濟的最底層仍然必須掙扎求生。」是的!從小在萬華區生活的我對於[掙扎求生]這四個字印象深刻,這並不是描寫我的苦難,
在我的之前,還有太多更苦難的人了!!在龍山寺外緣我親眼看見遊民揀拾垃圾桶食物抓進口裡吃,看見60幾歲濃妝豔抹的婦人站在暗巷裡,
我只是另一個把眼光默默移開的懦弱鬼而已.....
另一段書裡寫;[回到租金問題,其實很簡單,即使沒有讀過經濟學的人都會知道問題在於—市場。當富人和窮人在開放市場裡競爭住屋時,窮人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富人永遠出得起比他們高的價錢,把他們的住房買走,然後再以高價出租。窮人只能被迫負擔昂貴的租金。]這個問題不只是10年前美國的普遍問題,這也是10年後台灣最危及的問題,政客不段的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在爭取選舉上,
而財團所付出的政治獻金剛好利用這一點緊緊抓住法律的保護傘,不只貧窮成為一種惡性循環,貪婪貪污官商勾結更是社會福利的惡性循環!!
作者所指:「有罪惡感根本不夠,我們真正該有的感受應該是羞愧,對我們如此依賴他人以過低薪資付出的勞力感到羞愧。當某個人為了一份養不活自己的薪資而工作時(例如他必須挨餓才能讓你吃到更便宜的食物),那麼他/她是為你做了極大的犧牲,他/她用自己的能力、健康和生命的一部份為代價,給你一份贈禮。社會讚許地稱這些人為「貧窮工作者」,實際上他們才是我們社會上的大慈善家。他們忽視了自己的孩子,好讓其他人的孩子能有人照顧;他們忍受貧困,好讓通脹率低,股價可以上漲。成為一名貧窮工作者就是成為一名匿名捐贈者,一個沒有名字的恩人,無名地奉獻給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這一段文章讓我的喉嚨緊縮到一種無法再忍耐的極限,多麼赤裸的文字,侃侃而談弱勢族群的存在意義!而這意義卻牴觸了聖經裡每個人都平等的真理
這本書真的讓我離憤青更進一步了,當然這其中文章有些還是諷刺的蠻好笑的啦!但是比起那些真實又扎心的低層生活百態,10年前的書現在看來依然不落伍,很可悲吧?而且是全世界通用!!
文章定位: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