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4-16 00:54:53| 人氣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雜感」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長今」的迷思

  此際在公仔箱播放的韓國古裝劇,在坊間捲起一陣旋風,公眾場合中無分老幼,也在談論該劇;上致公司白領,廢寢忘餐的觀賞,下致稚弱小兒,一身韓國侍女打扮,連頂禮膜拜、說話語氣,也依樣畫葫蘆的模仿戲劇中人。傳播媒介、資訊節目、互聯網聊天室,「疲勞轟炸」式的談論,甚致出現了以此劇為題材的小說、漫畫媒介。一些少年人,更因劇集關係,學習韓語,走訪韓國,到劇集拍攝地方旅遊。

  這麼厲害的「韓風」,倒教人唏噓!台劇、日劇、韓劇的先後流行,蔚為成風,迷倒了不同的世代,如果,有一天,坦桑尼亞或印尼的戲劇、演員在香港廣受觀迎,我們的下一代便學習非洲土話、印尼方言或禮節,作為父母的我們,會作如何想法?

  究竟是我們迷失了自身的價值,還是別人的價值優越?是香港拍攝的劇集質素那麼不濟,還是別人的劇目有勝人地方?

  曾經聽過一班小朋友在討論這套劇集的情節,竟然有小朋友說「針炙」、「食用藥療法」是韓國人發明,這種言論,不正是近代不肖的中國人做成嗎?我們已不能繼承和發揚祖先的文化遺產,現在連保守這個遺產也不能!怪不得韓國人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是他們的習俗傳統了!

  對此,感到的只有迷惘和苦痛,中華文化已變得不淪不類,韓劇的如何好看、「長今」如何奮鬥,已深入民心,但試問「李時珍」何許人、<本草網目>、<天工開物>是甚麼?相信中小學生也難回答!或者這真如新儒家學者的意見,戰後成長的香港人,是無根的一代,沒有文化認同,談不上文化使命,這就是為何我們不能拍一套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背景的出色劇目,而韓國人能!!

  不過!新儒家學者忽視了一點,香港人只愛「一窩蜂」,缺乏創意,是以此,下一個世代,我們只有眼睜睜的看著子孫扮演坦桑尼亞土酋或印尼蘇門答臘的漁民了!

台長: 月影兒
人氣(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