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7 19:14:56| 人氣1,9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ade in Latvia]拉脫維亞的音樂家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幸運的,我在Riga時剛好遇到LNSO(Latvian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的80週年紀念,於是盛裝欣賞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音樂+歌劇+芭蕾音樂會。

後來就很有興趣地研究了一下拉脫維亞出了哪些有名的音樂家。

1.Mischa Maisky米夏‧麥斯基

大提琴家,1948年1月10日出生於出生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在里加音樂院與列寧格勒音樂院接受音樂教育,17歲贏得全蘇聯大提琴大賽,一年後奪得國際柴可夫斯基大賽大提琴組首獎,並保送到莫斯科音樂院師事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麥斯基在70年代獲准離開蘇聯,但條件是需賠償蘇聯從小到大栽培他的教育費,後來在美國富商的贊助下麥斯基賠償給蘇聯一大筆錢以換取自由,美國富商同意麥斯基以後有錢再償還。麥斯基在1972年投靠居住在以色列的姊姊,1973年獲得佛羅倫斯國際卡薩多大提琴大賽首獎,不久就在史坦堡指揮匹茲堡交響樂團下,第一次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音樂會後,一位匿名仰慕者當下贈送麥斯基一把十八世紀「蒙塔格那那」(Montagnana)名琴。麥斯基至今仍然使用這把大提琴。麥斯基在1974年跟隨皮亞提格爾斯基(Gregor Piatigorsky)學習,成為大師生前最後一位弟子。史上只有麥斯基得以同時向羅斯托波維奇與皮亞提格爾斯基兩位大師學習。

麥斯基音色溫暖厚實,素有「羅斯托波維奇傳人」之稱,但是他演奏時,總愛穿著三宅一生的衣服,與他的捲髮落腮鬍相襯,有股現代時尚感,與音樂呈現出來的慢古典風有極大的反差。

2.Gidon Kremer基頓‧克萊曼

提到探戈大師皮耶佐拉(Astor Piazzolla),誰不會聯想到克萊曼?他演奏一系列皮耶佐拉的作品,已然成為完美詮釋的代言人。

小提琴家,1947年2月27日出生於拉脫維亞里加,師事歐依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頭頂帕格尼尼大賽、伊莉莎白大賽、柴可夫斯基大賽頭獎光環,克萊曼卻不想將自己侷限在古典音樂圈子裡,將20年代的探戈灌入新意,重新發揮探戈的魅力。1997年更是成立了波羅的海弦樂團,將他自身豐富的音樂經驗傳承給波羅的海三小國年輕音樂家,灌錄不少CD,2002年更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克萊曼擁有輕巧的運弓與多變的音色,不管是全新的曲目或是經典名曲,欣賞他演奏時很難不被他豐富的表情與想像力所吸引,更曾被大師卡拉揚讚譽為『同輩中最傑出的小提琴家』。克萊曼不僅有高超的技巧與詮釋樂曲功力,並以推廣俄國與東歐現代音樂、具有地域色彩的音樂為職志,且提拔樂壇新秀不遺餘力。

3.Elīna Garanča 艾琳娜‧嘉蘭莎 

年僅31歲的次女高音嘉蘭莎,已經在兩大唱片EMI與環球相繼發片。出生於拉脫維亞首都Riga的嘉蘭莎,就讀於拉脫維亞音樂學院,之後又前往維也納與美國修習聲樂,1999年並贏得芬蘭Mirjam Helin Singing Competition。2003年在薩爾茲堡歌劇院演出莫札特的「狄多王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2004年在維也納歌劇院演出馬斯奈的「維特Werther」及莫札特的「女人皆如此Così fan tutte」,名聲開始在樂界傳開。
拉脫維亞雖然建國不過十幾年時間,但除了傳承自前蘇聯的深厚古典音樂底子,也不斷致力培養年輕一輩的新秀,讓這個很多人不知道在哪裡的小國,在古典樂界可是頗有份量呵!

台長: 馬機
人氣(1,9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趴趴走 |
此分類下一篇:【Life in Belgium】誰說歐洲算先進國家?
此分類上一篇:【Life in Belgium】開比利時一個小玩笑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