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洛杉磯3月5日電(記者王軍) 作為美國西海岸首屈一指的老牌都市報紙,《洛杉磯時報》於5日起采取新的運作策略,開始對閱讀其網絡版新聞的網民收費。
早在去年12月,美國就有媒體說,《洛杉磯時報》將停止向網民提供免費新聞的一貫做法,轉而采取以網民“消費”新聞的個性化需求為基礎的“頻次模式”收費策略。今年2月下旬,該報在報紙上刊登啟事,聲明將從3月5日起正式實施這項“新訂閱計劃”。
網絡版收費頗具個性化
根據這項新規定,每位網絡版讀者每月可免費閱讀和下載15篇稿件。此後,如想繼續享受服務,必須加入這項新計劃。一旦加入新計劃,網民即獲得閱讀和下載所有文章和各類信息的權利。讀者在加入新計劃之初可獲得優惠,即第一個月隻需支付99美分,就可以閱讀網絡版全部內容,沒有篇幅限制。第二個月起,每周訂費增加到3.99美元。為方便讀者,報社還推出瞭不同收費標準的套餐,其中包括每周支付1.99美元,即可不受限制地閱讀網絡版和星期日特刊的消息。
印刷版訂戶閱讀網絡版無需另外付費。該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凱茜·湯姆遜說,讀者希望實現新聞產品的個性化,他們將滿足讀者這個願望。
美國報業從2009年開始出現不景氣,發行量下降,廣告收入減少和缺乏後續運營資金。《洛杉磯時報》也不例外。該報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經營狀況就不佳,發行量持續下滑,而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發展不斷分流讀者,使讀者人數減少瞭30%之多。2010年2月,該報被迫減版和縮小報紙版面,此後還被迫裁員。與此同時,閱讀網絡版的讀者卻不斷增加,每月平均有1700萬人,形成瞭潛在的巨大市場。該報推出網絡版收費舉措,目的就是為瞭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通過網絡版收入來彌補印刷版銷量每況愈下的局面。
“收費墻”在英美報界不斷出現
近年來,業界人士給類似《洛杉磯時報》這種向網民收費的做法起瞭個通俗名稱,即“收費墻”。這種收費模式猶如一道高墻,把信息來源和終端用戶隔離開來,雖然它能給辦報者帶來收益,但也拉大瞭讀者與媒體之間的距離。
首開網絡版內容收費先河的是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該集團旗下的《泰晤士報》和《華爾街日報》等主要報紙的網絡版從2010年7月起建立“收印刷公司費墻”。此後,包括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第一大都市報紙《紐約時報》在內的許多英美報社“築起”瞭一道又一道無形高墻。
英美大多數報紙所采用的收費模式,均是由《金融時報》首創的“頻次模式”,即在收費之前先為網站用戶提供一定數量的文章。《金融時報》允許讀者每月閱讀10篇網絡版報道,超過這一數量就會讓用戶付費訂閱。《泰晤士報》的收費規定是:用戶隻要註冊就能閱讀全部內容,但免費期隻有一周,之後的收費標準是每天1英鎊(約合10元人民幣),一周2英鎊(約合20元人民幣)。《華爾街日報》的收費模式最為嚴格,所有用戶隻有在支付瞭每周3.99美元的費用後才能閱讀網絡新聞。
此外,美國其他一些報紙如《波士頓環球報》和《達拉斯晨報》則實施完全不同的收費策略,即對深受讀者歡迎的體育版等熱門版面免費,其他版面則需付費才能閱讀。一些報社還采取一攬子模式,即印刷版訂戶也能免費獲取網絡版內容。
?“收費墻”作用有限
無論實施何種收費制度,這些做法都會帶來網絡讀者人數下降的通印刷病。有分析人士指出,“收費墻”帶來的收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根本實現不瞭彌補廣告收入下滑導致的損失。統計數據顯示,《紐約時報》自從設置“收費墻”以來,網站訪問量已經下降瞭大約10%,頁面瀏覽量下降瞭大約20%。
2011年7月,英國《經濟學傢》引述美國紐約大學媒體問題專傢克萊·舍基的話說:“收費墻就好比是一個城堡守衛,其內部現有的模式不必改變,這是在保護舊的模式。”創新媒體咨詢公司的胡安·塞尼奧也認為,報紙在網上尋找新的收益模式的同時,也應該重新整頓他們的印刷版,抓住符合讀者思維方式的題目,註意分析和講故事,使報道更加中肯,提高報紙發行量。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 微博推薦 | 今日微博熱點
Tags: 印刷, 印刷公司, Event Management, SEO, 香港醫生資料網, 香港媽媽網,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 seo, web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