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退役軍人事務部如何開展工作?專傢:力求退役軍人利益最大化 在我國即將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之際,本刊獨傢專訪瞭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聯勤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導、國防經濟學傢郝萬祿,請他談談對於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的看法。 1、記者: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是國傢機構改革的亮點工程和重大突破,是大傢關註的熱門話題之一。我也拜讀過您在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成果。首先,想請您談談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的時代背景和重大意義。 郝萬祿:黨中央、習主席一直牽掛關心關懷廣大退役軍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將軍人職業地位提升到全社會尊崇的高度並寫入黨的代表大會報告,把軍人職業的定位和軍人生活待遇放到為國傢安全與發展保駕護航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理解,讓軍人處於比較優勢的經濟社會地位。今年3月12日,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再次強調: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對於更好為退役軍人服務、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好事辦好辦實。習主席明確指出,軍人是最可愛的人,讓軍人受到尊崇是最基本的。必須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該保障的要保障好,該落實的政策必須落實,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這些重要講話使全軍官兵和全體退役軍人備受鼓舞,深切感受到黨中央、習主席的關心關懷,激發瞭廣大官兵的使命感、自豪感和責任感。同時,開啟瞭中國退役軍人管理發展的新時代。 2、那麼我們如何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對於更好為退役軍人服務、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具有重要意義? 郝萬祿: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瞭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基本規律,是我們做好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基本遵循。 從待遇管理層面來講,我理解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適應國傢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 近年來,國傢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瞭歷史性進展,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在我國軍人在服役期間享受軍隊保障,退役後離開軍隊保障系統,進入面向普通國民的社會保障大系統,其待遇涉及基本生活保障、養老、醫療、住房、就業、困難救助和救濟等多項內容。隨著國傢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為從根本上改革退役軍人待遇保障制度提供瞭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二是適應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改革的需要。 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改革必然會帶來退役軍人安置制度的深刻變革,政府不再包攬退役軍人的職務和工作安排,轉而為其提供較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和必要的社會保障,並加強對退役軍人再就業的培訓和中介服務。退役安置方式與安置責任的轉變,從客觀上要求退役待遇保障形式要與退役安置制度相匹配,保障內容重在滿足退役軍人及其傢庭基本生活需要,處理好現役與退役軍人待遇制度機制的接軌,以及軍隊與國傢關於退役軍人待遇保障關系的接續,保證軍人在退出現役之後能夠獲得相對優厚的待遇。 三是適應有效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的需要。 軍人是維護國傢安全與穩定的柱石,軍人職業具有高風險性、奉獻性與犧牲性的特征。作為“國防安全”這一特殊公共產品的直接生產者,退役軍人已經為國防事業、軍隊建設做出瞭犧牲和貢獻,理應受到國傢和社會的尊重和優待。待遇保障作為退役軍人的核心利益,涉及退役軍人社會保障、傢庭生活水平和“二次就業”等切身利益問題,事關軍心士氣,事關國防和軍隊建設大局,備受各國軍隊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完善退役軍人待遇保障體系,應該以有效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為導向,在各項待遇的制度設計和利益調節上,盡力謀求退役軍人利益的最大化,為其解除“後顧之憂”。 3、為做好退役軍人工作,許多國傢設立瞭具有權威性的退役軍人事務管理機構,請您介紹一下國外這方面的主要經驗做法。 郝萬祿:應該說,梳理總結外國退役軍人待遇保障管理的主要特點和共同規律,對於推進我國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制度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概括地講,國外的經驗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退役軍人待遇保障相對優厚。 許多國傢明確,凡達到領取退役養老金條件的人,無論其重新就業還是領取養老金,都以退役養老金作為基數獲得收入,這就從根本上保障瞭達到年限的退役軍人無論今後的去向如何,待遇水平能夠實現底線公平。保留服現役時的部分福利待遇,比如在醫療保障上,很多國傢都規定退役軍人可以繼續在軍隊的醫療系統就醫,享受免費醫療,從而保持現役時的醫療保障水平。一些國傢還設有退伍軍人公墓,專門負責退役軍人的死亡安葬、紀念等事宜。 第二,退役軍人待遇與服役貢獻直接掛鉤。 外軍以優厚的現役待遇為基礎,通過設置三條界限,即最低服役年限三叉神經痛、長期服役年限、最高服役年齡合理設置現役與退役軍人待遇差異。達到長期服役年限可以服役到最高年齡,有明確穩定的職業預期,可以得到高於其他職業的利益回報,有利於引導軍官長期服役。 第三,重視退役軍人再就業培訓。 各國都非常重視對退役軍人的再就業培訓,幫助其盡快適應新職位的要求,而且越是發達國傢,越重視對退役軍人的培訓,比如英國對退役軍人的就業培訓形式多樣,既有軍內培訓,也有軍外學習,既有離職前的培訓,也有退役後的訓練,為退役軍人的再就業創造瞭有利條件。 第四,現役退役人員待遇關系相對合理。 外軍現役人員的工資水平一般定位較高,為確保使真正具有能力並確實在崗位做出貢獻的人員享有相應的待遇,外軍一般以合理的待遇差距為梯度,科學平衡現役與退役人員之間的待遇關系,以充分發揮待遇的激勵導向作用。現役與退役人員之間適度的待遇差異,既滿足瞭退役軍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也有利於引導現役人員安心長期服役。 第五,退役待遇管理體制完善。 把退役軍人的安置管理納入政府職責之中,並建立相應的機構承擔這項工作,是許多國傢退役軍人安置管理制度的共同之處。許多國傢的退役軍人安置管理機構是一個高度統一的具有權威性的組織系統,如美國的“退伍軍人事務部”,是該國政府中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內閣部,並在各軍種部設立“退伍服務辦公室”。有些國傢在民間設立非政府性質的協助退役軍人就業的社會團體,如退役軍人就業聯絡部、退役軍人協會等,及時協調解決退役軍人面臨的問題,對改善退役軍人政治和經濟地位發揮瞭重要作用。 4、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從前瞻性的角度來看,您有何建議? 郝萬祿:任何一項體制改革,都必須有自己的“戰略定力”。如果我們的改革沒有一個清晰的“戰略定力”,可能會影響改革的終極效果。在這種背景下,關鍵要統一思想,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破解觀念問題,就是要樹立“大機構觀”,突破就退役談退役的思維模式,把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從民族、國傢、軍隊的視角來思考。 從待遇管理保障角度來講,我提出“4+4”工作指導模式。 從目標定位來看,我認為要把握好“4個更加”: 一是設計理念更加科學。 堅持以國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與國傢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相配套,使退役軍人與現役軍人、其他社會成員之間形成一種和諧互動、利益均衡的特定關系,實現退役軍人從軍隊系統到社會系統的平穩過渡和有序發展。 二是保障范圍更加合理。 適應獨生子女成為退役官兵主體客觀態勢,以及軍事職業特殊奉獻,豐富拓展保障對象,推動政策優待范圍由惠及退役軍人和配偶子女為主向傢庭成員全員覆蓋延伸,確保他們前方有激情、後方無顧慮。 三是待遇水平更加優厚。 始終保持軍事職業待遇比較優勢,通過開展惠軍工程、擁軍優屬、傢庭援助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比如完善政治優待制度,為退役軍人提供更加完善的政治優待,增加對退役軍人的精神撫慰,使其退役後仍能享有同樣社會尊重;完善傢屬優待制度,幫助退役軍人及其整個傢庭在職業環境轉換中實現平穩過渡等。 四是法規體系更加完善。 打破管理保障政策“零敲碎打”的傳統做法,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契機,總體籌劃、體系設計、銜接配套,推動退役軍人管理法規制度建設由零散碎片化向體系化轉變。 從管理保障來看,要實現“4個轉變”: 在保障方式上,由轉業安置保障為主向退役安置保障為主轉變,對退役軍人安置保障立足於“退役”,不再強調“轉業”,從根本上解決政府的“無限責任”問題。 在保障內容上,由國傢“大包”向主要負責基本生活待遇和提高就業能力轉變,就是國傢不能“大包大攬”,要提高“包”的層次和水平。 在待遇標準上,由差別多元向公平規范轉變,目前受安置方式和安置去向等條件的影響造成待遇標準差別多元,解決這個問題,應實現各類退役軍人待遇標準公平規范。 在政策制度上,由依靠行政制度向依靠法規制度轉變,使退役軍人安置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5、在明確提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目標之後,如何推進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建設,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問題,請您談談這方面的看法。 郝萬祿:我們正站在歷史的拐點,對建設藍圖進行總體設計,要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按照“體系化設計、規范化運行、高效化保障”的思路,著力構建符合國情軍情、充分體現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特點規律的體制機制。 遵循管理體制運行的基本規律和內在要素,借鑒國外的神經線受壓經驗做法,我認為這個路線圖應該有5個支撐點: 一是要科學設計集中統一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框架。 適應退役軍人安置、保障和管理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敏感度高等特點,新的組織架構的基本標志職能定位應該是融“集中、權威、高效” 三位一體,所謂集中就是統籌設計退役軍人基本貨幣待遇和就業、醫療、住房、子女教育等福利待遇,融安置、保障和管理為一體;所謂權威就是定期研究和評估各項政策制度運行情況、研究提出政策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長遠規劃和實施方案;所謂高效就是確保政策制度的順暢運行和落地見效。 二是要探索創新退役軍人管理保障資金供應模式。 毫無疑問,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的正常運行需要財力資源作保證,應加大退役軍人待遇保障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多渠道籌措資金。退役補償金應由中央財政全額保障,並且隨著國傢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應逐步加大財政對退役軍人待遇保障的投入力度,確保廣大退役人員能夠及時分享國民經濟發展成果。國傢供養軍隊、軍隊服務國傢是世界各國軍費保障的通則,也是許多國傢退役費保障的共同遵循。我特別建議,探索設立退役軍人保障基金,英美等發達國傢的實踐經驗表明,退役軍人待遇保障,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撥款,而應依靠多方社會力量,面向全社會加大資金籌措力度。在此基礎上,健全完善社會組織提供退役軍人經濟援助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公益性職能作用,為暫時未得到妥善安置或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及其傢庭提供援助支持。 三是要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的軍地協調機制。 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涉及到政府和軍隊多個層面和環節,必須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配合。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政策制定,應充分考慮國傢社會保障政策、充分考慮各省、市、自治區的肩膊痛經濟發展情況、財政支持能力等因素,統籌協調各部門的利益關系。健全國傢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合檢查督導機制,國傢有關職能部門在出臺政策制度時,應充分考慮退役軍人及其傢庭的多元福利需求,統籌規劃、適度傾斜。 四是要指導建立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相關社會團體。 社會團體不同於政府,雖然不具備政府職能,但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指導建立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相關社會團體,可以使退役軍人的管理保障力量,由完全政府負責向吸納社會組織參與轉變。世界上大多數國傢都成立有退役軍人團體,如美國有海外退役軍人協會,英國有南大西洋勛章協會等。指導建立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相關社會團體,以服務退役軍人為宗旨,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領域內成為政府的好幫手。 五是要制定完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的相關法規制度。 以研究制訂《退役軍人安置法》為抓手,推進相關配套法規制度建設,以法律形式明確有關單位和部門的職責義務,固化黨和國傢的優待傾斜政策,提高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在這方面,外軍保障退役軍人權益的立法經驗和做法為我們提供瞭許多有益借鑒和參考。例如,美國已頒佈瞭《退役軍人緊急職業訓練法》《蒙哥馬利法案》《退役軍人優先權法》《雙重補償法》等百餘項相關法規,形成瞭相對完備的法律體系,為退役軍人順利安置提供瞭法律保障。基於上述考慮,建議盡快啟動《退役軍人安置法》立法工作。 來源:《中國退役軍人》雜志 點擊進入專題責任編輯:張玉
Tags: 糖尿病, 生蛇, 病毒 感染, 勞損, 神經線 痛, 腳神經痛, 糖尿病 原因 症状, 糖尿病 足, 手腳麻痺刺痛, 糖尿 治療, 腰酸, 手指痛, 糖尿病 治癒, 五十肩, 腰痛, 面部 痛, 手腕 無力 痺痛, 膊頭痛, 酸痛, 骨痛, 痺痛, 麻痺, 手麻痺, 腳麻痺, 肩膊痛, 三叉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 背痛, 腕管綜合症, 神經病, 神經線受壓, numbness, tingling, back pain, 糖尿病保健品, Event Management, SEO, 香港醫生資料網, 香港媽媽網,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 seo, web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