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傢評臺灣經濟:結構性問題難解 缺乏新動能 2017年全球經濟呈現出穩健復蘇態勢,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出現瞭自金融危機後的首次同步溫和擴張,全球經濟進入上行周期,且上行力度不斷增強。在全球景氣尤其是兩岸經貿帶動下,臺經濟指標與過去兩年相比有所好轉。但與同等水平經濟體相比,臺經濟復蘇力度明顯不足,“蹣跚”向上。展望2018年,雖國際經濟形勢繼續向好,但臺經濟面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兩岸關系持續對抗、島內經濟結構性問題難解等多重困境,未來走勢難以樂觀。 一、2017年經濟回顧 總體經濟增長 2017年,臺GDP擺脫過去兩年1-2%之間的低迷,出現小幅增長,據臺“主計處”統計,全年GDP增速2.58%,總額5712億美元,人均GDP為24269美元。雖然臺經濟增長速度高於年初普遍預期,但在去年基期(1.41%)較低情況下,與全球及亞洲同類經濟體相比,臺經濟增長水平相形見絀。據IMF估算,2017年臺經濟增長率僅為2%,全球經濟增速為3.6%,亞洲經濟增速為5.6%,在亞洲四小龍其他國傢與地區中也排末尾;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報告指出,亞洲GDP增長率達到6%,香港(3.7%)、韓國(3.1%)、新加坡(3.2%),均高於臺灣(2.3%)。自2015年起,臺經濟增長速度就低於全球經濟增長平均值,並長期處於四小龍末尾,從一定側面反映出臺經濟無法跟上全球經濟復蘇大勢,出現結構性問題。 從內外需表現看,臺經濟增長主要靠外需拉動,前三季外需對經濟增長貢獻達到1.75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5.3%,而內需貢獻僅為0.93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疲軟成為臺灣經濟增長的“最大痛點”。2000年以來臺投資率(投資占GDP比例)呈下滑趨勢,據臺“主計處”統計2017年臺投資率僅20.73%,再創17年新低。 貿易形勢 1、進、出口均表現亮眼。臺對外進、出口過去連續兩年出現衰退,為歷史罕見。今年在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揚、國際通訊產品銷量提升帶動下,臺對外貿易迅速增長,全年貿易總額達到5769億美元。從外銷訂單看,臺全年接單金額達4928.1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0.9%,創歷史新高,ITC產品占其中的45%-48%,大陸及香港是拉動臺外銷訂單增長的主力,增幅達到14.5%。出口方面,全年累計出口3173.9億美元,同比增長13.2%,增幅較快的為機械(21.1%)、基本金屬及其制品(18.4%)、電子零組件(15.5%)、橡膠及其制品(15.3%)。從出口地區上看,與臺產業供應鏈關系密切的亞洲占臺對外出口比重超過7成。進口方面,全年累計進口2595.1億美元,同比增加12.6%,增幅較大的為礦產品(26.5%)、基本金屬及其制品(21.9%)、電子零組件(17.8%)。 但值得註意的是,去年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快速增長與新臺幣升值有密切聯系,年內新臺幣匯率上揚6.2%,據島內媒體估算,若換算成以新臺幣計價則出口僅增長7%。 2、兩岸貿易是臺外貿增長的重要動力。據大陸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兩岸雙邊貿易總額為1.35萬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達到14%,占大陸外貿總額的4.9%。其中,大陸對臺出口為2979億元,同比增長12.2%,進口1.05萬億元,增長14.5%,貿易逆差7534億元,逆差額擴大瞭15.4%。據臺“財政部”統計,2017年兩岸貿易總額為1818.41億美元,其中臺對大陸(含香港)出口總額1302.8億美元,增長16%,高於東盟(14.2%)、歐盟(11.2%)/美國(10.3%)和日本(6.3%)等地,對大陸出口增量貢獻瞭對臺出口增量的48.57%,臺對大陸貿易依存度達到40.8%,是近7年來的新高。 3、對東南亞國傢貿易增幅較快。年內,東盟主要國傢經濟快速增長,在臺商前期投資帶動下,1-12月臺對東盟國傢出口585.5億美元,年增長率達14.2%,創6年同期最大增幅。其中對新加坡出口(176億美元)最高,年增長率達9.1%,其次對越南(105億美元)、馬來西亞(103.7億美元)出口均突破百億美元,雙雙創歷年新高。自東盟進口額達310.65億美元,年增長14.4%,創下近7年來新高。 內外投資情況 1、FDI在基期較高的基礎上大幅下降。據臺投審會統計,1-11月,臺核準僑外投資件數為3064件,較上年同期減少0.94%,吸引投資金額61.12億美元,同比大幅減少42.52%。但由於2016年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加大在臺投資佈局,臺吸引 FDI金額為10年最高,增長幅度高達130%,因此基期水平較高。今年臺灣吸引FDI雖有下降,但仍為2008年以來的次高水平。 2、對外投資整體下降,但對東南亞國傢投資增長較快。1-11月,臺對外投資件數431件,下降7%,金額為89.04億元,同比下降21%,是連續3年增長後首次下降。但年內,在東南亞國傢經濟快速增長,投資環境吸引力增大、蔡當局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以及臺商因成本考慮向東南亞國傢轉移的多重效應下,臺對東南亞及南亞國傢投資大幅上升。1-11月,據臺當局統計,臺核準對“新南向”國傢投資達3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9.22%,其中對澳大利亞(2408.88%)、泰國(963.72%)、菲律賓(847.87%)、馬來西亞(372.34%)及印尼(140.11%)等國投資金額均有大幅上升。其中重大投資案包括臺塑對澳大利亞投資5.9億美元從事礦產事業、“中國信托商業銀行”對泰國投資4.71億美元、國泰集團對馬來西亞投資2.68億美元等。 3、對大陸投資持續上升。由於大陸出口回升、經濟穩定增長,電子業臺商加大對大陸投資力度,特別是面板、電子零組件、電腦周邊等廠商表現明顯,臺赴大陸投資保持增勢。據我商務部統計,若涵蓋通過英屬維爾京、開曼群島等自由港的第三地轉投資,今年1-11月,大陸實際利用臺資44.3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0.63%。 產業發展 1、半導體產業仍是臺重要支柱性產業 2016年臺半導體產值2.44萬億元新臺幣,創造21.4萬人就業,是臺經濟重要支柱。2017年1—11月臺制造業產值年增長率達到3.97%,主要仍依靠半導體產業拉動。全球對半導體高階制程需求擴張,帶動瞭島內晶圓代工、IC制造等產量攀升,1-11月電子零組件業產值同比增加6.13%,在糖尿病 足制造業中的占比達到28.25%,其中半導體業年增長率10.56%、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年增長率11.09%。 2、大陸經濟轉型對臺產業輻射影響增大 大陸經濟轉型升級、去產能及新經濟發展等對臺產業輻射逐漸影響增大,兩岸產業聯動性增強。一是機械設備業。年內,隨著大陸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各省市加速機器換人進度,對智能自動化機械、半導體設備及工具機需求擴大,是臺機械設備產業快速的重要原因之一。1-11月,臺機械設備產業產值增長12.29%,臺機械產品對我出口23.53億美元,大幅增長45.3%。占機械設備產品全部出口額的32.6%。其中第4季度對大陸(包含香港)機械產品出口貢獻率達到50%。二是鋼鐵業。臺鋼鐵業產值曾在2008年創下15379億元新臺幣的歷史高點,金融危機後,全球需求放緩加上我鋼鐵產能加速擴張,導致臺鋼鐵產值自2012年開始下滑,至2016年產值萎縮至9136億元新臺幣。2017年我鋼鐵去產能成效明顯,成為臺鋼鐵產業復蘇的重要原因。臺鋼鐵業上半年產值為5591億元新臺幣,全年有望重回兆元產業行列。 3、經濟發展缺乏新動能 當前,以資通科技革命和制度創新為基礎的“新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但臺產業發展仍固守既有貿易優勢,制度因循守舊,在新形態全球化中競爭力逐漸喪失,兩岸差距逐漸擴大。 金融市場 今年島內股市、匯市均十分活躍。2017年內美國科技類股大幅上漲,臺美在ICT產業上結合緊密,股市聯動效應明顯,加入外資湧入,集中於“蘋果系”概念的權重股,帶動臺股大盤持續增長,出現歷史上第四次“萬點行情”。截止12月29日,臺股連續站上萬點達156天,全年漲幅高達15%,市值從27.25兆元新臺幣上漲至31.32兆元新臺幣。下半年臺散戶回籠有明顯增加,成交量也有所恢復,日均交易量達1000億元新臺幣以上。 匯率方面,2017年新臺幣匯率一路走揚,全年漲幅高達8.19%,對美元匯率從32.26升值到29.848。匯率大幅上升給臺壽險業及以美元計價代工的電子行業帶來巨大匯損壓力,據臺“金管會”披露,1-11月臺壽險業匯損高達1623億元新臺幣。 民生指數 2017年,臺民生指數較為穩定,1-11月失業率為3.77%,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微升0.62%。經濟有所復蘇,民生指數穩定,但民眾感受不佳,低薪是民眾對經濟增長“無感”的主因。自2000年起,臺實質薪資即陷入停滯甚至倒退,從GDP分配面結構來看,受雇人員報酬占GDP的比例1990年為51%,2016年已下降至43.81%,普通勞工薪資與經濟增長脫鉤,無法從經濟增長中受惠。2017年1-11月,臺經常性薪資平均為39899元新臺幣,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實質薪資為37762元新臺幣,低於2000年同期的37762元新臺幣。 二、2018年經濟展望 2017年臺灣年度漢字選出“茫”字,在經濟領域,產業增長缺乏亮點、民眾獲得感不足、投資人信心缺乏,展望2018年,恐也難以擺脫茫然態勢。從外部環境看,國際主流預測機構均調高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總體經濟形勢比2017年更為樂觀。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兩岸關系對抗,以及島內經濟自身結構性桎梏難解,給臺灣經濟未來增長投下陰影。近期,臺多傢機構對2018年經濟增長率做出預估,臺“主計總處”(2.29%)、臺經院(2.34%)、中研院(2.43%)、臺綜院(2.31%),中經院(2.18%)的估值均低於2017年臺經濟增速。 積極因素 1、全球經濟出現明顯復蘇跡象。IMF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經歷自2010年從全球經濟衰退暫時反彈以來最廣泛、最快速的增長期,IMF稱2018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9%,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明顯增加。在主要經濟體表現中,預計美國GDP增長將達到2.7%,歐元區經濟出現10年以來最強的擴張趨勢,增長率達到2.2%。全球經濟保持穩定向上,貿易投資活躍, IMF將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上調0.6個百分點,達到4.6%,將為臺經濟增長提供較為有利的外部環境。 2、中國大陸經濟穩定增長,兩岸經貿將對臺經濟起到持續拉動作用。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有三分之一由中國大陸貢獻,近日,世界銀行、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紛紛上調對2018年經濟增速的預期,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將保持強勢增長勢頭,繼續發揮全球經濟“主引擎”的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改造傳統產業與創新發展蘊含著巨大潛能,為兩岸新經濟合作創造巨大空間;“一帶一路”的持續拓展與推進,也為兩岸產業合作創造新的機遇。 3、在臺當局政策拉動下,臺內需有望增溫。一是對軍公教群體加薪3%。1月底,該案已獲得“三讀”通過,春節前即可實施,加薪會形成一定的社會氛圍,帶動民營企業跟進,將對臺消費產生一定刺激作用。二是降低個人所得稅。日前臺通過較大規模的所得稅改革,尤其大幅調升個人所得稅的抵扣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瞭民眾可支配收入。三是前瞻基礎建設進入實質實施階段。臺當局2017年通過總預算額高達8824.9億元新臺幣、規劃於8年內完成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2018年進入實質實施階段。年內將以特別預算的方式支出896.02億元新臺幣,大規模公共財政支出的乘數效應將對經濟起到一定拉抬效果。 消極因素 1、貿易、投資日趨嚴峻。特朗普上臺後,大力推行“美國優先”政策,反映在經濟領域即加強貿易保護,吸引資金回流本土、新增國內投資。其一,年初,美國即大幅提高洗衣機及太陽能面板進口關稅,在貿易方面美國新的單邊行動的可能性大幅提高,為2018年全球貿易投下陰影;未來中美之間貿易沖突與摩擦的可能性也逐步提高,恐將給臺對外貿易帶來嚴重沖擊。其二,美國減稅、加息,將對全球資本流動和產業分工產生沖擊,2017年臺塑、鴻海等島內大企業紛紛出走,赴美投資,貿易保護主義、勞動力成本相對下降,頁巖油帶來的能源價格優勢,刺激瞭企業赴美投資動因,未來臺產業空洞化危機恐將加劇。其三,匯率對臺經濟影響的沖擊不可小覷。2017年年初特朗普即對美元匯率發表強硬言論,改變對強勢美元的政策支持,年內美元兌一籃子全球主要貨幣匯率貶值幅度高達14%,難免不讓人產生美國正在謀求“弱美元”走勢。臺灣淺碟式的經濟特性,極易受國際金融環境影響,臺幣不斷升值對貿易、個別產業將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也加大瞭企業赴美的誘因。 2、兩岸關系“冷對抗”持續。蔡英文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既有經濟制度化合作完全停擺,同時在對外經濟政策上極力靠近美日、大力推生蛇動“新南向”,為兩岸經濟關系深化制造障礙。兩岸政治關系對抗嚴重幹擾兩岸經濟關系發展,尤其在未來服務業及兩岸新經濟合作領域,產業深化合作難以推動,對臺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3、島內社會矛盾累積。蔡當局上臺以來,實施一系列經濟社會改革,如“勞基法”修訂、年金改革,引發勞資雙方激烈對抗、軍公教群體巨大反彈,各種社會負面效應逐漸累積,並反作用於經濟基本面,成為阻礙臺經濟發展的內部不穩定因素。 4、臺自身經濟結構性桎梏難以突破。其一,“五缺”問題(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日趨嚴重,民間投資動力尤顯不足。其二,產業發展缺乏新的支撐點,出口代工為主的產業模式難以為繼,“新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其三,能源逐漸成為制約臺經濟發展的短板。蔡當局上臺後盲目推動能源轉型,實現其“非核”目標,出臺“全民種電”方案,將“綠能”列入發展重點產業,今年初已將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20%“入法”,但短期內綠能供應占比過低,無法快速提升,未來恐對臺投資環境及產糖尿 治療業發展將產生深遠不利影響。(作者:柳英,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 來源:中國臺灣網責任編輯:張義凌
Tags: 糖尿病, 生蛇, 病毒 感染, 勞損, 神經線 痛, 腳神經痛, 糖尿病 原因 症状, 糖尿病 足, 手腳麻痺刺痛, 糖尿 治療, 腰酸, 手指痛, 糖尿病 治癒, 五十肩, 腰痛, 面部 痛, 手腕 無力 痺痛, 膊頭痛, 酸痛, 骨痛, 痺痛, 麻痺, 手麻痺, 腳麻痺, 肩膊痛, 三叉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 背痛, 腕管綜合症, 神經病, 神經線受壓, numbness, tingling, back pain, 糖尿病保健品, Event Management, SEO, 香港醫生資料網, 香港媽媽網,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 seo, web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