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進入“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中國電視應運而生瞭一個未來新聞業的重要方向——“大數據電視新聞”。從2014年馬年春運春節到2014年的兩會,央視一套通過“據說春運(節)”“據說兩會”系列,積極地探索瞭大數據電視新聞的制作流程,為未來創新新聞制作流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更為我國在新媒介環境下如何發展數據新聞提供瞭一個具有啟示性的模板,同時也宣告瞭中國大數據電視新聞時代的到來。
一、大數據電視新聞重構新聞制作流程
“據說”系列大數據電視新聞最大的亮點就是:改變瞭傳統的電視新聞制作流程。它是通過反復抓取、篩選和重組來深印刷度挖掘數據聚焦專門信息以過濾數據,發現新聞點,並結合當前最先進的可視化的技術來呈現數據以形成新聞故事。具體來說,記者編輯通過對各類原始數據信息的挖掘、鑒別、甄選、吸收、分析,將錯綜復雜的信息和數據“碎片”篩選、整合、凝練而成條理清晰的新聞報道,從而更好地描繪全景、提煉觀點、闡述細節。
從記者編輯角度來看的話,全媒體背景下的新聞人應當擅於挖掘大數據,將其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和洞見,並且借助於新媒體使新聞報道呈現出“可視性、縱深性、交互性”的特點,滿足受眾對電視新聞報道“更精確、更深入、更直觀”的要求。一般來說,以編輯為核心的大數據新聞制作流程可分為兩類:1、預設選題型;2、非預設選題型。第一類:預設選題型,要求編輯預先定好清晰的選題方向,定好要找的大數據維度,開始跑數據並進行篩選、分析,整合成條理分明的新聞報道。這樣的方式搜集來的數據可能會佐證編輯原來預設的結論,也有很大可能跟預設的結論背道而馳,則不管數據是否佐證預先結論,都能發現很好的新聞。第二類:非預設選題型,簡單說,就是在海量的數據裡,尋找並發現超越認知的新聞點。這種方式要求編輯要有豐富的新聞從業經驗,通過聯想搜索自身的新聞數據庫,才有可能在大數據海洋裡發現未知世界裡的認知遺珠。而這樣挖掘出來的新聞往往是最有價值的,最能拓寬人類數據認知半徑(數知半徑)的。大數據新聞涵蓋的往往是與公共事務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但又不容易通過文字或圖表等傳統手段理解和闡明的領域。目前較為成功的數據新聞集中於政治、民生、財經、能源、環境、體育等領域的相關選題。
二、大數據電視新聞可視化表達
從大數據新聞的可視化來看,以央視2014年的“據說兩會”為例,這次創造瞭一個全新的可視化Logo—“數據哥”(SIR DATA),這是CCTV電視新聞史上第一次出現基於大數據而生成的可視化人形圖像。“數據哥”是全媒體背景下的新聞產品,它的制作流程也是完全按照大數據思維來實現的,在“據說兩會“中,每天由新聞主創人員定好當日選題,通過十大關鍵詞的搜索排行,用制圖軟件來按照關鍵詞的重要性和搜索量兩個維度來自行生成“數據哥”人形形象。這樣創新的大數據產品在電視新聞上首次亮相,便受到瞭觀眾和網民們的喜愛,受到追捧。具體來說,“數據哥”是由兩會“熱詞”組成的人形圖像,詞的大小、位置、顏色深淺都根據互聯網海量大數據產生,9位軟件工程師,一臺大型服務器,每天實時運算兩會會場內外數據,經過後臺運算生成,直觀呈現“民有所呼 會有所應”。“數據哥”充分展示大數據新聞直觀客觀的特質。組成“數據哥”的每個詞,都由客觀海量數據運算生成,改變憑主觀想象制作人物形象的常規做法,觀眾可以一眼瞭解民眾關註領域,最希望解決問題等。中國人民大學輿情所多媒體輿情監測顯示, 97%的網民認為“數據哥”的形象準確表達瞭民眾對“兩會”的真正訴求。國內大數據視學呈現領域權威專傢認為,“數據哥”是央視嘗試利用大數據,反映民眾關註動態的直觀產品,它用互聯網傳播思維設計,是大數據新聞視覺呈現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三、據說系列大數據電視新聞的影響力
2014年3月,兩會召開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暢談大數據,稱贊中央電視臺“據說兩會”節目。張春賢說:“全社會對大數據越來越熟悉,它是利用海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歸納和統計,比如這次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據說兩會”節目就是大數據的成功應用。”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大數據科學傢薛凌洲(華裔)認為,大數據新聞是富礦,新聞聯播《據說春運》基於大數據的遷徙圖具有科技感、時代感,在美國還沒有類似的可視化,體現出節目制作者對科技前沿的探索與融合。在這我們也用數據例證一下大數據新聞的影響力。國內方面,截至2月7日,央視新聞微博、客戶端,新華網、人民網等主要媒體及網站、新媒體轉發超過1280萬篇(條),其中、中新網、新華網、人民網、Donews、Techweb等主要網站均在首轉載和重要位置推薦,覆蓋國內超過5億網民,“據說春運”成為網絡搜索熱詞,進入百度詞條。這也是CNN、BBC,華爾街日報等國外媒體競相轉載報道的原因。而更為重要的是,央視大數據電視新聞又一次引領瞭國內媒體界創新與模仿潮流,大數據新聞革命浪潮勢不可擋。
中國人民大學輿情所和中國傳媒大學互聯網研究院通過對央視 “據說兩會”報道的多媒體輿情監測顯示,據說系列得到互聯網廣泛轉發,首頁頭條,百度等主流新聞網站均重點位置轉發,微博頭條新聞(粉絲超過三千萬)連續四天轉發,“據說兩會”在微博熱門話題中排名第二,微博熱門話題是網根據新聞及微博瀏覽量,用大數據統計熱詞抓取形成,改變瞭熱門話題印刷公司以往基本被社會及明星占據的局面。“據說兩會”站在全媒體時代一個全新的高度,確立瞭草根大數據在未來中國新聞中的重要地位。
四、電視新聞人的大數據思維建構
那作為全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人要如何玩轉大數據呢?簡單說,大數據可以是新聞的來源,也可以是講述新聞故事的參考工具,還可以兩者兼具。那麼電視新聞人要具備大數據新聞思維,像其他信息源一樣,電視新聞人應該持懷疑態度去對待它;如任何工具一樣,我們應該對於隨新聞衍生的大數據如何影響和左右新聞故事的發展持高度清醒態度。最好的問題還是老問題:這些大數據真的重要嗎?從哪裡能夠獲得?你確定它真的如你認為的一樣有價值?而以上這些步驟隻是提醒你全盤考慮大數據,因為隻參考單組數據會使眼光狹隘。當然還有其他維度,現實生活環境、將數據作縱橫雙向對比、覆蓋的時間長度、數據的分類和結構…簡而言之,所有關於大數據的背景都要考慮,可靠安全為第一原則。
國外媒體同行使用大數據挖掘新聞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如,英國媒體使用大數據軟件來找出千萬份文件之間的聯系。《每日電報》對議員消費的數據分析也極具現實意義。議員消費調查 (衛報) 的大數據新聞能夠幫助新聞工作者通過可視化信息圖表來報道一個復雜的故事。再如大衛·麥克坎德雷斯(David McCandless)從大數據中提煉關鍵的工作——把公眾消費、冰島火山爆發所產生和防止的污染計入數據庫,這些關於清晰設計的重要性都在他的著作—— 《信息數據之美》(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中展露無遺。
這或許也能解釋一個新聞故事是如何與個人產生共鳴的,就像BBC廣播公司和《財經時代》雜志開始習慣性地互相監督對方的財政預算(這樣你就能發現預算是怎麼影響你的個人生活的,而不是從《衛報》的“Joe Public”專欄中獲知一樣。大數據新聞能夠自發地匯聚新聞信息,正如《衛報》通過它的數據博客成功地分享其大數據、文章和問題。
大數據新聞戰場硝煙乍起,未來新聞行業領軍人物必須具備大數據新聞思維,方能“據”劍得天下。
五、2014--中國大數據電視新聞時代的元年
大數據時代的口號是“一切皆可量化”,“大數據電視新聞”作為一種新聞新品種應運而生,越來越受到學界和業界的關註和重視。大數據新聞利用精細準確的大數據信息及交互、可視的多媒體技術,正在逐漸替代僅依托“文本配圖片”式的傳統報道模式。從理念上說,大數據新聞已從簡單描摹事件的表層現象轉為深入挖掘其內在本質。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國民媒介素養不斷提升,可以預見到數據新聞在中國未來廣闊的發展前景。為瞭更好地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傳播變局,中國新聞界應該繼續深入思考,開拓創新,鼓勵和引導受眾挖掘數據,認知數據,與數據進行互動,從而更好地發揮數據新聞在信息傳播、公眾溝通、輿論監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4年,中國大數據電視新聞時代的元年。而在馬年伊始, “據說”系列是央視大數據新聞創新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中國新聞邁出的一大步,開創並引領瞭未來中國大數據新聞的潮流與方向。作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新聞人,我們一直在努力,用數據來發現新聞,為受眾展示事件本質,讓真相顯露,電視新聞人任重而道遠。
作者:陳超
微博推薦
一鍵關註 已關註 關註更多
Tags: 印刷, 印刷公司, Event Management, SEO, 香港醫生資料網, 香港媽媽網,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SEO, SEO,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SEO, SEO, SEO, SEO, Whatsapp Marketing, TVC, Wechat Marketing, Wechat Promotion, web design, 網頁設計, whatsapp marketing, wechat marketing, seo, e marketing 網頁設計提供 seo, web 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