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6-26 01:23:51| 人氣2,7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醫學這一行》讀書報告-5R207.11號湛語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作者簡介:
王浩威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曾任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著有《台灣查甫人》、《與自己和好》(皆聯合文學出版)
王智弘
哈佛大學醫學博士。現任美國南加大(UCLA)小兒科主治醫師及醫療研究學者、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公共政策研究學者。曾任美國舊金山小兒科住院醫師、美國麥肯錫公司管理顧問、台灣全民健康保險體檢小組計劃經理。著有《一個台灣小留學生到哈佛之路》、《哈佛醫師報到》(以上皆健行文化出版
王溢嘉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野鵝出版社社長,曾任《健康世界雜誌》總編輯、健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等各報專欄作家。著有《實習醫師手記》、《失去的暴龍與青蛙》、《賽琪小姐體內的魔鬼》、《蟲洞書簡》、《古典今看》、《漢民族的幽闇心靈系列》、《說女人》、《性‧文明與荒謬》等三十餘種。
田雅各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台東縣長濱鄉基層醫療工作。曾任蘭嶼島衛生所醫師、高雄縣三民鄉及桃源鄉衛生所醫師。著有《蘭嶼行醫記》、《最後的獵人》、《情人與妓女》(以上皆晨星出版社出版)
朱迺欣
高雄縣鳳山市人,台大醫學院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生理系博士。現任長庚紀念醫院榮譽副院長,曾任加州大學Irvine分校神經科副教授、長庚紀念醫院神經科主任及教授。
著有《認識腦,保護腦,開發腦》、《醫病更醫心》(以上皆健行文化出版)《走出頭痛的陰影》(聯經出版)、《巴金森病──認識與面對》(健康世界出版)、《前塵往事腦醫學──拓荒人與受難人》(遠流出版)
江自得
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榮譽顧問,曾任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台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文學台灣雜誌社副社長。著有《那天,我輕輕觸著了妳的傷口》(笠詩社出版)、《故鄉的太陽》(台中縣文化中心出版)、《從聽診器的那端》(書林出版)、《那一支受傷的歌》、《漂泊──在醫學與人文之間》(以上皆春暉出版社出版)、《實用胸腔X光診斷學》(力大圖書出版)
江漢聲
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德國慕尼黑大學醫學博士。現任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及臺北醫學大學兼任教授。
不僅是傑出的臨床泌尿科醫師與卓越的研究工作者,同時更是醫學人文通識的專才,致力於推展醫學普及的社會教育,經常受邀在各大學校院演講。並且是知名的專欄作家,最近的寫作興趣偏向於醫學史相關的趣味文章,頗受讀者歡迎。
除了醫學上有百餘篇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期刊之外,也有通俗叢書五十餘種著作,範圍涵蓋了健康、兩性關係、音樂與文學,內容寓教於樂,雅俗共賞。
化解醫學的嚴肅與奧祕,讓社會大眾親近醫學、增強健康,是他一貫的寫作理念。
李詩應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現任西園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曾任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神經精神科住院醫師、美國麻州波士頓哈佛醫學院附屬布列根及婦女醫院神經疾病中心研究醫師、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內科主治醫師。著有《啊!頸背酸痛完全搞定》(原水出版)、《原來我該看神經科》(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出版)
林啟禎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現任成功大學醫學系教授、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骨科主任。曾任成功大學醫學院學務副院長、中華民國小兒骨科醫學會理事長
侯文詠
台灣嘉義縣人,台大醫學博士。目前專職寫作,兼任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副教授,萬芳醫院、臺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並主持『台北ZOO』廣播節目。而長篇小說《白色巨塔》是近年代表作,榮獲金石堂、新學友、何嘉仁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是當前最受歡迎的男作家。
柯紹華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台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生物科技組肄業。現任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曾任署立台北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國泰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張燕娣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醫療人類學碩士。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應用人類學博士班學生。曾任花蓮慈濟醫院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協會秘書長。
許禮安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現任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著有《心蓮心語:安寧療護與生死學》〈慈濟文化出版〉、《在心蓮病房的故事《一個安寧醫生的手札:在心蓮病房的故事2》《我還活著:在心蓮病房的故事3》、《蓮心安在》〈以上皆海鴿文化出版〉
陳永興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公共衛生碩士。現任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院長。曾任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醫師、台北醫學院精神科主任、台灣文藝雜誌社社長、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高雄市政府衛生局長、國大代表、立法委員。著有《醫學的愛》、《台灣醫界人物誌》(以上皆望春風出版社出版)、《台灣醫療發展史》(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出版)、《柏克萊沉思》、《台灣之愛》、《診斷台灣》(以上皆自立晚報出版)、《拯救台灣人的心靈》(前衛)、《醫療、人權、社會》《醫學、生命、愛》(以上皆新地出版)、《飛入杜鵑窩》、《醫師的話》(以上皆作者自行出版)
陳厚全
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馬拉威姆祖祖中央醫院骨科醫師。曾任台北榮總骨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陳昭姿
台灣大學藥學系畢業。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主任,曾任台大醫院藥品諮詢中心藥師。著有《基層醫療保健藥品手冊》(衛生署出版)、《藥師說藥》(健康世界雜誌社出版)、《家庭用藥小百科》(允晨文化出版)、《對抗癌症系列》共六冊(康健雜誌社出版)、《神啊!為什麼不給我一個孩子?陳昭姿挑戰不孕命運》(原水出版)
陳榮基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恩主公醫院名譽院長。曾任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神經生理學科教授;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董事長、佛教醫事人員聯合會理事長、中華慧炬佛學會理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台灣腦中風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顧問、台大醫院神經科主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台灣神經學學會雜誌》創刊總編輯、《健康世界雜誌》社社長、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監事
黃崑巖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博士。現任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美國海軍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上海醫科大學榮譽教授、台大醫學院客座教授、成功大學醫學院創院院長及教授、美國霍普基金會顧問。
著有《莫札特與凱子外交》(中華日報出版)、《外星人與井底蛙》(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出版)、《醫眼看人間》(天下雜誌出版)、《醫師不是天使》(健行文化出版)、《SARS的生聚教訓》。
他非常關心國內醫學及一般教育的人文內涵,今年2月總統候選人辯論時,曾以「何謂教養?」問題引起大家省思。
黃勝雄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療政策醫院經營碩士、公共衛生碩士。現任門諾醫院暨相關機構總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臨床教授、衛生署醫事審議及醫事鑑定小組委員、衛生署醫療品質及醫療倫理委員會委員、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基督教門諾會黎明教養院主任委員、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長。
黃達夫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杜克大學內科、血液學及腫瘤學訓練。曾任美國杜克大學癌症中心臨床主任、美國癌症學會癌症預防、診斷及治療委員會評議委員及主席、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
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內科教授、衛生署國家醫療品質委員會主任委員。
歷年來發表有關癌症、血液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各方面之論文及研究報告等共計百餘篇。著有《用心聆聽》-黃達夫改寫醫病關係、《用心,在對的地方》— 黃達夫的醫療觀、《有願景的憤怒》(天下文化出版)
黃錫信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台北捐血中心負責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內科兼任講師。曾任國泰綜合醫院內科主任、血液腫瘤科主
任。
趙可式
台灣大學護理系畢業、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碩士(主修腫瘤護理)、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博士(主修臨終照顧)。現任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護理系教授。曾任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副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著有《一個護士的碎記》、《曇花一現,美善永存──癌末患者的心路歷程》(以上皆光啟出版社出版)
劉秀枝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科教授、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神經內科科主任。曾任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醫學院研究員;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醫院研究員、住院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住院醫師、科主任。著有《當父母變老》— 關心失智症、中風及其他神經疾病.、《多動腦不會老》〈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神經線上的奏鳴(藝軒出版)
樂俊仁
德國波昂大學醫學院及神學院。現任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曾任天主教會傳教士、花蓮門諾醫院及台東聖母醫院主治醫師。
潘震澤
新竹中學、台大動物系所畢業,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系博士,曾於洛克斐勒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及密西根大學進修,專研神經內分泌學。1986~2002年任職陽明大學生理所,曾獲國科會傑出獎、慶齡醫學獎等榮譽。現為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醫工系及奧克蘭大學生物系兼任教授。
著有《科學讀書人》、《生活無處不科學》(三民出版),譯有《人體生理學》(麥格羅‧希爾出版)、《天才的學徒》、《誰先來?》(與廖月娟合譯)、《幹嘛要抽菸?》、《基因煉獄》(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為什麼斑馬不會得胃潰瘍》、《睡眠的迷人世界》(以上皆為遠流出版)、《基因組圖譜解密:當代科學最偉大的發現》、《器官神話》、《生命的線索》(與杜默合譯)(以上皆為時報出版)、《DNA圖解小百科》(新新聞出版)《諾貝爾的榮耀—生理醫學桂冠》等書。
蔡茂堂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福樂神學院宣教學碩士、台福神學院道學碩士、三一國際大學文化間研究博士。現任東安台福基督教會主任牧師,曾任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恆春基督教醫院院長、路加傳道會總幹事。
賴其萬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學主治醫師、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慈濟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病人心、醫師情》— 我的癲癇病友、《醫師的深情書》(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當醫師遇見Siki》(張老師文化出版)
戴正德
加拿大威斯康辛州協和(Concordia)大學比較倫理學(生命、社會、生態)博士。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科主任、醫學人文及倫理學教授。曾任加拿大莎省大學教授。
謝向堯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一科主治醫師、曾任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
韓良誠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日本千葉大學醫學博士。現任韓內科小兒科診所負責人、台大醫院內科部、成大醫院急診部兼任主治醫師、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學術發展基金會董事、國立成功大學諮議委員、台南市私立光華女子高級中學董事長。曾任哈佛大學老人醫學教育中心教育訓練結業、台灣基督教青年會(YMCA)全國協會理事長。
羅彥宇
花蓮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
策劃:賴其萬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學主治醫師、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慈濟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病人心、醫師情》、《醫師的深情書》(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當醫師遇見Siki》(張老師文化出版)
第三輯<醫病浮世繪>有八篇文章:王溢嘉醫師的「肉瘤上的玉蘭花」,是他在當實習醫師時,因為替一位這位癌症病人換藥,有感而發的佳作;王智弘醫師的「杜鵑窩山莊週記」,描述他在美國哈佛三年級醫學生的暑假到精神科見習的感觸;田雅各醫師的「畸形兒的陰影」,以及「誤食惡靈的婦人」描述了原住民的看法與迷信;陳厚全醫師的「我和我的骨癌病人」,描述在馬拉威照顧病人的無限感觸;樂俊仁醫師的「三個爸爸」,生動地描述一個病人與關心他的老闆之間的互動,侯文詠醫師的「人子」生動地描述了兒子們對父親病危時的反應、女人為生子而喪命的三個感人故事;柯紹華醫師的「最後一片秋楓」寫出一位愛滋病人與他非常勇敢的太太的故事。
第四輯<心靈處方箋>有五篇文章:江漢聲醫師的「聽巴哈,用音樂治療苦難」寫出一些鮮為人知的名作曲家巴哈的故事;許禮安醫師的「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以寫信的方式,道出他在安寧療護的心得;陳昭姿藥師的「給藍院長的一封信」寫出少女獲知罹患不孕症時所遭受到的心靈打擊;樂俊仁醫師的「自費處方」寫出他如何幫忙一位父親找回差點失去的孩子的心;林啟禎醫師的「一個小兒骨科醫師的生命領悟」寫出外科醫生在起死回生的生涯裡,對生死的感慨與想法。
第五輯<醫療的藝術>有六篇文章:李詩應醫師的「醫師的四張臉---談醫病關係」寫出他對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人際關係的剖析;黃達夫醫師的「醫學的藝術」寫出良醫與醫匠的分界點;王溢嘉醫師的「冥思,病痛的哲學」寫出醫師與病人都需要有哲學思考的素養;戴正德教授的「醫療照護的科學面與藝術面」寫出人性的醫療需要兩者兼顧的真諦;江自得醫師的「疾病治療的美學」寫出在臨床醫生需要能夠品嚐醫療不可避免的不確定狀態的「美」;陳榮基醫師的「身心靈醫治」道出醫師於安寧緩和醫療靈性關懷扮演的角色。
謝向堯
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一科主治醫師、曾任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
韓良誠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日本千葉大學醫學博士。現任韓內科小兒科診所負責人、台大醫院內科部、成大醫院急診部兼任主治醫師、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學術發展基金會董事、國立成功大學諮議委員、台南市私立光華女子高級中學董事長。曾任哈佛大學老人醫學教育中心教育訓練結業、台灣基督教青年會(YMCA)全國協會理事長。
羅彥宇
花蓮慈濟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
策劃:賴其萬
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神經學主治醫師、教育部醫教會執行秘書、慈濟大學醫學院兼任教授、台灣癲癇醫學會理事長。《病人心、醫師情》、《醫師的深情書》(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當醫師遇見Siki》(張老師文化出版)
三、佳句摘錄:
一、醫學知識的豐富,並非即等於治病經驗豐富,在豐富的學識,沒有經驗與思所探討是無法成為臨床治病的良醫。【p.286】
二、解決病人的痛苦不能只靠片段的知識。【p.290】
三、藝術和科學醫學的兩面,相互輝映、相得益彰。【p.292】
四、設法去克服困難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機會,會讓你成長的更快。【p.294】
五、一個人應該有的人生經歷都有了,必須面對死亡的時候,到一個程度就應該讓他走,不要再去與死亡對抗。【p.353】
六、我們從來只見事物的一面,另一面沉浸在可怕的神祕的黑夜裡,人類受到的是果而不知道什麼是因,所見的一切是短促、徒勞與疾逝。【p.315】
七、人類的命運是荒繆的,人類注定要在生命的過程中受苦、受難。但人類應拒絕屈服於命運,要勇於與命運搏鬥,在搏鬥之中創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創造美麗的人生。【p.317】
八、治療疾病亦如是,在未知的、不確定的、眼睛看不到的領域裡,醫療經常隱藏著真正的、深邃的美。【p.318】
九、醫療照護的科學面與藝術面是互補相成的,科學面以藥物治療的方法使一個病人重獲健康,藝術面則從心靈著手,給予人性的親切,使一個病人痊癒得更快,就是無藥可救,也能感受到人間的溫暖而含笑西歸。【p.313】
十、醫生最不願意看病人受病痛或死亡的威脅,而自己卻愛莫能助的場面。【p.300】
十一、只要是人,無論得了什麼重病,不省人事,奄奄一息,都還在期盼人性的慰藉,友善的微笑與體貼的關照。【p.306】
十二、人本來就有權決定自己的生命要怎麼活,或是怎麼結束。【p.248】
四、他人評價:
十七世紀名同版畫家葛爾戚斯有ㄧ畫作名為「醫師的四張臉」,分別是治療的天使之臉、要求報酬的惡魔之臉、平常的學者之臉以及神的臉。由此反映了當時對醫師這一角色的看法。在二十一世紀回顧此種看法,發現其真實性不減,但是也由於時代不同而有新的意義。
西園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李詩應

有位癌症醫生,平日很節儉,後來自己得了癌症,也不見他逕行醫療。而他過世後,在追思會上,他要兒子放一段默片,呈現非洲愛滋病人的情形。他說:「我就是癌。因為我是醫生,可以從社會得到很多資源。從出生到現在,我所用的資源已經超過我應有的。可是這世上還有許多人沒有得到他們當得的資源。所以我把一生省下來的錢,以及告別式所收到的奠儀,都捐給一個幫助非洲愛滋病人的基金會。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自我設限,這些人就不致死去。」
東安台福基督教會主任牧師 蔡茂堂

以美國的統計數字來看,醫生的自殺率是全國平均值的八倍,染上藥癮的比例則高達一百倍,因此許多醫者本身也是有待治療的病人,其承受壓力之大,只怕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醫工系及奧克蘭大學生物系兼任教授 潘震澤

醫生在我們的社會是升學競爭下的佼佼者也是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行業無形中也養成許多醫生高高在上的心態看了這本書不但對生老病死有深一層體驗對於國內的醫生也多了點信心到底還是有一些能自我反省不斷進步的良醫我特別喜歡韓良誠醫師寫的”有福行醫四十年”尤其是他對於不求進步的同行發表的感想”當年激烈的升學考試你擠掉多少人進入莘莘學子夢想中的臺大醫學院怎麼沒有幾年就自甘墮落了?”真是一針見血! 網友 anonymous

台長:
人氣(2,7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94下學期讀書報告佳作 |
此分類下一篇:《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讀書報告-5R202 1號 黃泰融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