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08 00:18:33| 人氣173| 回應0

無標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1930年台灣台中卅霧社的居民(高砂族)爆發統治者對其課役(勞役)與歧視的不滿,殺死日本人一百數十名。後因軍隊出動而被鎮壓下來。」

  這是1995年日本高中教科書所記載的霧社事件。(19種教科書中只有1、2種記載,其餘皆隻字不提)。

反觀我們的中學教科書,雖刊載較為詳細,但也失之平板。霧社事件是日據時代原住民最轟轟烈烈的抗暴事件。台灣媒體(報章、小說,電視、電影、戲劇)更少觸及。所以一般民眾對霧社事件印象不外是泰雅族的抗日行為,莫那‧魯道抗日英雄等等。當時日本台灣總督府為逃避輿論責任,極力歸咎於「蕃人數百年來傳統性的殺伐殘忍本性與獵首的惡習」。

‧「霧社事件」最後的酒宴
之後各種學術論文出現,稍有持平的敘述,但多數是站日本人統治者的角度思考,而且終究是學術研究文章不易流傳。我們都知道原住民在台灣歷史中不會也不該缺席。但是我們似乎對其文化與族群感受有隔一層無法身感其受的陌生。我們似乎不應該單由電視新聞短短數十秒轉播原住民祭典,政治首長穿戴頭目服飾,參與歌唱跳舞,或因地震、水災山區原住民流離顛沛的淒慘畫面印象而已。

戲劇在目前不失為引導一般民眾欣賞與了解台灣歷史事件、族群演變的好媒介。20集的電視連續劇提供不同於2小時的電影長度,它有著娓娓道來的創作空間;公共電視更給予不同於商業有線、無線電視台的創作環境。

2000年台北舉行了「霧社事件70週年國際研討會」。其中文建會提出對此事件能有歷史的真相發掘,族群的基本尊重,居住土地的保留,與文化傷痕的撫平,四個觀點。我們期待製作拍攝此有關霧社事件的歷史電視劇能對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做一定程度的真相發掘與傷痛撫平。

原住民與台灣歷史

  台灣首度出現在世界歷史舞台是在1625年荷蘭人侵入台灣本島時,西方學者始終不解為何這個物產豐富的島嶼能躲過17世紀之前列強的侵略?日據時代台灣原住民研究學者宮本延人認為是島民有獵祭人頭習俗,是入侵者卻步的主因。

  自古台灣土著即被劃分成雜居於平原的熟蕃(平埔族)與深居山中的生蕃(高山族)兩大類。其實那時平埔族與高山族是沒什麼兩樣的。荷蘭佔領台灣38年期間,軍民大概2800人左右。漢人3萬人左右,居住平地的平埔族有57,000人。至於高山的生蕃人數則毫無頭緒。

荷蘭、西班牙、明鄭、甚至包括清朝統治台灣時,並未真正深入內地高山。荷蘭人用的是基督教教化平埔族政策,明鄭23年則採軍隊屯田政策,開拓荒地,至清朝大量開放移民入台,與平埔爭耕地,一方面巧取豪奪,侵占土地,一方面通婚同化。平埔族的處境由清道光年間的一句諺語「人畏生蕃猛如虎,人欺熟蕃賤如土」可得知一二。

  平埔族漸漸漢化消失或退居高山邊緣時,統治者不免要和勇猛好戰的生蕃接觸。於是建「隘寮」以「隘勇」守備,防止生蕃越界出草。隘勇一般由平埔族或漢人羅漢腳擔任,通常是「生蕃」出草獵首的對象。因清朝統治權不及深山之內,精通蕃事、蕃語的「通事」成為官方與生蕃之間的溝通與交易管道。

  1895年日本人佔領台灣後,這種相安無事的局面開始改變了。至1903年當所有台灣土匪(抗日義民)叛亂,全遭殲滅後。日本人為統治權與高山資源,開始把掃蕩目標指向深山的生蕃。與清朝不同的是,日本人一面用軍力推進隘勇戰,一面進入部落,強迫蕃人改變習俗、信仰、接受「日化」。一向堅決死守祖先領土與祖靈教化的生蕃便蜂起反抗。這是有們製作霧社事件影集,要刻劃的主題。

  日本總督府統計自1895年-1923年「蕃害」(為生蕃所殺,包括被獵首或戰死)共6901人(其中日本警察863人)。人數遠遠超過日軍攻佔與平定台灣時死亡人數。1929年台灣總人口中,本島人(台灣人)400萬、內地人(日本人)22萬、生蕃14萬人(泰雅族3萬3仟多人)。

  首先台灣總督府採取的手段是先認定「生蕃,依據社會學上看是人類,但從國際法上看,是像動物一般的東西。」「國家對此類積極叛逆的生蕃具有討伐權,他的生殺予奪,完全在我國處分權內。」

  於是出動大批軍隊警察,「討伐理蕃」,剿撫並行。1896年-1934年為止,全台灣生蕃戰鬥死亡達7,080人。1920年代末期,正當日本當局認為全島「理蕃事業」大致圓滿完成時,爆發了1930年霧社事件,尤其發生在日本人引以為豪的「模範蕃社」霧社時,更令當局震驚而錯愕不已。

  霧社事件是本劇主要劇情,接著我們要對發動此事件的生蕃──應該說是泰雅族原住民從族群、文化、習俗上,做簡略的介紹。

霧社泰雅族

  一般我們將原住民(平埔族除外)歸類為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曹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

  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中、東部山區,被日本人稱為「北蕃」,與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的「南蕃」做區別。在當時是人口最多,佔地最廣(幾占全島蕃地1/3)的族群。男女皆紋面,又稱「紋面蕃」。有出草獵首習俗,被日本人認為最蠻勇的族群。日本人對「南蕃」以「撫育為原則」,對桀驁不馴的「北蕃」則採「強剿」的手段。

  泰雅族和其他族群一樣無文字記載。他們的歷史是口耳相傳,由長者口傳,對祖靈敬畏且堅信不移。GAYA是族人共狩獵共念,共同抵抗外侮,共同祖靈信仰的名詞,他們一生最後願望是死後化為善靈,至天際的彩虹橋上,橋那頭有早逝的親人與祖先迎接。男女皆需有族群共識的黥面為憑証才可通過。女人在部落成年後要先會織布才能黥面而結婚;男人則須出草獵得至少一個首級才能黥面、結婚,否則無法進入祖靈之地,會變成惡靈,即孤魂野鬼。此說明出草獵首與黥面有其民族習俗淵源,不是一般人用“野蠻”二字可以來做註解。

  依語言差異,泰雅族又分為泰雅亞族(TALYAL)與賽德克亞族(SEDEQ)兩個亞族。賽德克亞族又分位於台灣東部的東賽德克群與居住在南投仁愛鄉的西賽德克群。霧社群即屬後者。為免繁雜混淆,劇中我們一概稱霧社群為泰雅族的賽德克人,或泰雅族。

  霧社位台灣中部山區中央山脈據點,濁水溪上游發源於此。地處中、北、東部原住民分水嶺,被日本當局視為山地理蕃的行政中樞。

  霧社群係賽德克人數十、數百人在霧社台地形成部落單位,有馬赫波社、薪歌社、塔洛灣社、波亞倫社、斯克社、羅多夫社、巴蘭社、塔卡南社、土岡社、西袍社、卡茲庫社、11個蕃社。其中前面六社為參加霧社事件抗日的「反抗蕃社」。

  另有彼此通婚又互獵人頭形成世仇的道澤群,土魯閣群,萬大群等事件中被日本人利用以夷制夷,殘殺同族的「味方蕃」(親日蕃社)。錯綜複雜的族群恩怨糾纏是不定時炸彈。

  日本當局為控制深山原住民,派遣日本警察代替清朝「通事」,進入蕃社成立駐在所,直接接管部落所有事務,包括教育、勞役。多數人遵照上級指示,娶各部落頭目的女兒或妹妹為妻,藉由岳父權威,推動理蕃任務。他們離職時多拋妻棄子,引起族人怨恨。日本人革除蕃人「惡習」,殊不知那些改革都是觸犯族人祖靈大忌,崩潰部落傳統制度架構與價值觀的劊子手。

   在日本人廣設蕃童教育所、公學校、小學校、衛生所、醫務所,1930年霧社表面一片欣欣向榮,日本人沾沾自喜之時,引爆轟轟烈烈的抗日事件,實不足為奇。為呈現劇中情節的歷史考據。我們從1895年至1945年日本於統治台灣年間,將霧社蕃事做一個編年的事件報告,以做戲劇故事大網的主要依據。

故事情節及真相

△1896年(明治21年)
日本人近藤勝三郎娶霧社群巴荷社頭目女兒為妻,成為「蕃通」負責官方與間的蕃人連絡。'

△1897年(明治30年)「深堀大尉事件」:
總督府陸軍部為勘查穿越中央山脈的台灣橫貫鐵路路線;派深堀陸軍大尉一行14人深入霧社地區,全部被殺。日本人對霧社地區展開全面封鎖行動,蕃人所需之鹽、鐵、布、槍彈禁止交易。

△1902年(明治31年)(人止關之役)
1901年日本開始對霧社山區圍剿討伐。1902年日本隘勇隊200多人在人止關與泰雅族賽德克人發生戰爭,雙方死份慘重。日本人開始了解賽德克人的兇猛難馴。

△1903年(明治36年)姊妹原事件(日本人稱霧社蕃膺懲事件)
霧社群長期遭日本人「生計大封鎖」缺乏耕作與狩獵用之鐵與日常生活必需品食鹽。

日本人近藤勝三郎利用此情況,唆使平埔族婦女與南鄰的布農族干卓萬社,假裝提供鐵器食鹽,引誘霧社群壯丁一百多人,進入兩族交界處濁水溪畔,霧社群被灌醉後,遭干卓萬社屠殺,只有6、7人逃回,從此霧社群勢弱。日本人第一次「以夷制夷」成功

△1906(明治39年)霧社群「歸順」
泰雅族賽德克人觀念中無“歸順”二字,傳統上只有“和解”的意思。但日本人把隘勇線慢慢推逼進山區。勢力漸漸滲透入蕃社。

△1907(明治40年)「第一次五年理藩計劃」
再度舉行「和解式」使更多蕃社歸順。更引用「甘諾」政策,引誘蕃人甘心承諾在其境內設置隘勇線,警察駐在所。一有反抗即開山炮轟擊。

△1909(明治41年)
近藤勝三郎再變入贅荷歌社頭目之妹。婚後即率霧社群647壯丁出陣佔領三角峰為地,炮轟道澤社與土魯閣社。脅迫二族繳械歸順。

△1910(明治42年)
近藤勝三郎弟弟巡查近藤儀三郎娶馬赫波社頭目莫那‧魯道妹妹為妻。他加強控制其他蕃社,並積極沒收收購槍枝1210支,並拆除蕃人宗教信仰管骼髏架首棚,掩埋1015顆人頭。此時蕃人開始憂心前途。荷歌社頭目塔達歐,諾干認為「日本延長警備隘勇線是為了殲滅我們,各駐在所、交通道路完成之日,也是各社頭目遭警官殺戮之時」。馬赫波社頭目莫那魯道亦同意加入。但被日本人識破。

△1911年(明治43年)
招待蕃社頭目日本內地觀光一個月。日本人發覺蕃人欲反,乃招待各社頭目乘艦赴日,遊覽神戶、廣島、名古室、京都、大阪、東京各大城市。除參觀皇宮、上野動物園、朝日新聞社,後樂園遊樂場外,更重要是參觀軍港軍艦,騎兵聯隊,重砲兵聯隊,土官學校與兵工廠。明顯的是炫燿日本國力與軍力,來恐嚇頑固的原住民領袖不敢再有反抗之念。

果然荷歌社頭目塔達歐,諾干目瞪口呆,心服口服。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固然承認日本之強大,但是看到日本內地警察對待人民態度和藹可親,與台灣山地警察惡行惡狀,頤指氣使態度天壤之別。不滿與反叛之心不滅反增。這是日本當局始料不及的。

△1912(大正一年)
日本警官佐塚受祐與馬力巴群總頭目之女結婚,他推動多件剿蕃行動。1930年任職霧社最高長官時死於霧社事件。

△1913(大正二年)
全面禁止刺青,但1919年原住民違反者,高達119名。

△1915霧社公學校成立
北蕃第一所蕃人公學校,蕃童教育所,以日本人子弟為主的小學校也跟著成立。花岡一部、花岡二部、高山初子、川野花子等蕃童也刻意被培養成樣板日本人(模範蕃),進而配對成婚。霧社事件發生時,夾在族人與日人之間的為難與不安,撕裂他們的美夢,他們是我們劇中的主要男女主角。

△1916年(大正5年)
近藤儀三郎在花蓮失蹤,莫那‧魯道之妹成棄婦。 (1918年近藤勝三郎,亦拋棄荷歌之社頭目妹之妻子。) 妹妹被辱兄長替其報仇是部落傳統,這是發生事件原因之一。

△1917年(大正6年)埔里大地震
死傷139人,霧社無事。

△1920年(大正9年)沙拉茅事件
流行性感冒開始在霧社北方山區部落流行,許多族人因此死亡。一般皆認為是異族(日本人)傳入,惟有出草獲取首級,乞求祖靈去邪才能消除災害。數名日本警察與隘勇因此受難。此風波又傳到沙拉茅社,與斯卡謠社(今梨山附近)。警察駐在所,分遣所屢遭攻擊。日方出兵討伐。

此時莫那‧魯道起義謀反計劃又被日警方發覺並化解。莫那‧魯道反而被策動與霧社群與其他部落壯丁共998名。把矛頭轉向同族人沙拉茅社。二個月後提回沙拉茅社25個人頭顱。莫那‧魯道與塔連歐,諾干成焦點人物。

日本人再度使出「以夷制夷」伎倆。不惜開放集體出草獵首讓同族人相互殘殺,使部族勢力衰退,並造成族群同仇恨。

△1924年(大正13年)
日本警察下山治平,拋棄馬力巴社妻與子女,辭職回日本。

△1925年(大正14年)
莫那‧魯道再度準備反叛,且南北蕃大串連,大量挖出棺木內陪葬的槍械,密藏戰糧。然為道澤社密告而瓦解。日本人對莫那‧魯道加強監管。

△1926年(昭和元年)
日本人完成收繳所有泰雅族槍支行動自認是「近代本島理蕃事等之一大成功」。
日本人開始在霧社,設立警察分室,郵局、旅館、學校、衛生療養所。霧社成台灣的「模範蕃社」,日本人對警察警備也慢慢疏忽了……。

△1929年(昭和4年)10月27日
花岡一郎與川野花子、花岡二郎與高山初子二對泰雅族賽德克人,同日舉行日本神道結婚儀式。

△1930年(昭和5年)10月27日
霧社事件爆發,日本人死亡134人。霧社事件結束,泰雅賽德克人死亡1000多人。

△1931年(昭和6年)4月25日
二次霧社事件爆發,日本人藉刀殺人,投降的保護蕃被屠殺216人。

△1931年(昭和6年)5月6日
參加抗日六個蕃社生還278人被迫遷往川中島。

△1933年(昭和8年)
莫那‧魯道的骨骸被深山被打獵獵人發現,在埔里公開展示。

△1942-1945年(昭和17年-20年)
川中島子弟長大成人,被要求參加「高砂義勇隊」替日本皇軍出征。20人被送往南洋,其中12人戰死,8人生還回鄉。

台長: 企鵝
人氣(1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