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經
道是什麼呢?在無限久遠之前,宇宙之中就有一處渾然天成的地方,在我們存在的物質宇宙形成以前祂就存在著,祂平靜、獨立、永恆並且運行不止,全物質宇宙都是由此而生。我實在不知該如何稱呼這兒,只好稱祂為「道」,並且勉強用「大」來形容「道」的過往、久遠與循環的特性。
宇宙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我所說的「道」,幾乎不帶有一絲物質。大道之中,甚夷、甚希、甚微的狀況幾乎同時存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那兒的狀況是看不見、聽不清、也抓不到,所以我才一塊兒談;那個情形不明不暗,很難形容,可說是沒有形狀、沒有實體的狀態,實在不甚清晰;在祂前面與後面,都難窺其全貌。宇宙自然大道非常的廣泛,祂常在每個人的左右。道是生命本源的力量,其無所不在,祂與所有事情都有關,大家都知道祂無所不在,但不知祂像什麼,也因為無所不在,人們才不知道祂像什麼東西,如果祂有像什麼,那道就太小了。我勉強這麼形容道吧:道是所有高精神層次生命的集合體。
大道是一切生命的根源,就好比路一樣可以回溯而至的,但是也如路一樣並不是永遠以一套模式就可以回歸的。要形容是可以形容,但也不是永遠都是一成不變的形容。我就這樣形容吧:無形的精神能量與有形的物質都是來自於宇宙,天地萬物都是由精神能量與有形物質所組成的,他們組合之後便形成了有形的生命,生命形成之後,便自此生生不息了。我們若由無限的眼光來看,在物質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由道所生的;仔細地說,就是道由唯一的精神力量,逐漸衍生出有精神與物質二者的世界,之後宇宙又成為有「精神」、「物質」與「精神物質複合物」三者的世界,而這三者便生成了萬物眾生。道是所有生命的根源,「道」這個宇宙中的精神世界對一般人而言印象非常糢糊,看起來也並不太具體,但卻真實地存在並且永不匱乏,祂的深廣就像所有生命的創造者。祂似乎不精銳、不複雜、像是一種光、但又能和入物質之中,甚至祂似乎不太清晰地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現了這個生命的本體?可能是在世界創始之前就存在了吧!大道這造物之神是永恆的,雌性生命就是物質世界生命存在的基礎,造物之神有時好像並不紮實地存在,但實際上祂卻能生生不息。
所有的生命都是依憑著大道而生,但是大道也不會因此作一言辭誇耀;成就了所有生命,祂也不會自認為有功勞。照顧養育了所有生命,祂也不會自以為是萬物的主宰。大自然沒有私欲,故可以說是渺小;所有的生命都依靠祂,祂也不會自以為是萬物主宰,又可以說是偉大。因為自然大道始終不自大,所以反而成就了祂的偉大。道德的大力量生養了眾生,祂使得精神與物質和合形成了生命,所以眾生都尊崇道德。道德的尊貴,就在其不用命令就能永恆的自然運行,而不會生滅無常。道德的力量生育眾生、養育眾生、教育磨練眾生、養成眾生、甚至覆滅眾生,全都是為了眾生。「生育他們而不佔有,幫助他們而不自恃有功勞,長養他們而不主宰他們。」這就是所謂的生命之德。
我們既然瞭解了我們的生命是由大道而來,那麼有可能再回到那大道的世界嗎?我這麼說吧:在宇宙中所有的生命依道德的層級大致可被分成道界、天界、地界與人界,各界都具有「大道」的特性,故合稱四大,但我得強調的是人也是具有「大道」的特性。人若想要回歸於大道的世界,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所處的物質世界,然後再進一步效法更高靈性層次的天界,最後領悟大道的精神便能回歸於近乎只有精神存在的大道世界,而在大道世界中的一切都遵行著宇宙自然的真理。那麼要如何瞭解大道呢?那得研究古代修道的方法,並且應用在當代,自古以來就有使心靈進化的方法,使人能進化到那個大道的世界,瞭解了那個方法,便能在當今這個物質世界成道。人若能明瞭自古以來所有生命運行的真理,便可說已經瞭解大道的綱要了。
我們做為一個人,若也想把自己的精神層次提高到道的境界,最基礎的功夫是什麼呢?首先要把自己所處的物質環境弄清楚,也就是我所說的「人法地」。物質世界的生命總在盛壯之後便衰老,是因為不能合乎永恆大道的關係,不合於大道,便有生死衰亡。我們現在所處的物質世界本來就是變動不安的,人的生生死死也是一樣,所有的生命來來去去像是個要燒掉的祭品;即使聖人也管不著這種事,祂們非常清楚所有生命來來去去,本來就是像將要燒掉的祭品。這個物質世界的行為就像是個大風箱,而物質世界就如一個失火的地方,當人為鼓動的風愈吹動,火勢就愈加熾烈,把生命燒毀掉的速度也就更快。我多說了也說不清楚,在沒有完全了解如何求得道之前,大家先別讓自己的心性與行為上下左右胡亂燥動就是了。在物質的世界,一切都在變動之中,擁有很多卻用不著那還不如沒有,打磨鋒利的器物不易保持,滿屋的財寶是極難保守住,驕縱的權貴富豪自然會惹人怨惡。物質世界的一切皆是不永恆、不完美,人們能真正得到什麼?所以最好儘快成道,把物質的軀殼拋掉,回到大道的世界才是合乎宇宙的真理。我們都能瞭解,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阻礙心靈成長的東西;各種聲光刺激與山珍海味讓人五官遲鈍,狂奔打獵刺激的遊戲使人心發狂,而珍貴難得的東西阻礙了人們的正常行為。所以有道德的人,他們勤修內在的靈性,而不屑去追求那些物質表面的東西。
再說到凡是有物質實體的地方,就有得失的問題,並且不只是實體的得失而已,連感受之中也有得失。所以有句話說:「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寵辱若驚是什麼意思呢?寵辱一體兩面,得寵時怕失寵而受辱,失寵了又怕不能再得回來。得與失,心中的驚怕都一樣,所以叫做寵辱若驚。那貴大患若身又是什麼意思呢?人的一切苦惱、憂患,全都來自於把身體當成自己的生命,卑躬屈膝以抓取物質的一切來照顧身體這個假命。若人能發現心靈才是真命,徹底放下一切物欲,一切過患便與自己無關了,解脫物質之心與偉大的宇宙相融合,這時若沒有了身體,又哪兒會有憂患呢!所以最好樂於奉獻自身為天下做事,沒有了自身反而有了天下,則憂患自然可以寄托給天下,因此生命就永無憂患了。
前面說到得與失、寵與辱的問題,都是由相對分別而來的問題。就如大家都知道什麼是美,那就不算是真美了;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善,那就不算是真善了。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所以不是真美、不是真善。物質世間的事都是相對的,如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大小音聲與在前在後,都是相對出現的,凡有相對,便失大道而不能至真、至善、至美。至善的大道精神世界中,是沒有相對分別、比來比去的事,故得道的聖者不去做也不屑去講那些一切相對的世間法則。聖人就如天生萬物一樣,生育了一切也不以為是私有的財產,教養扶持了一切也不自恃是他們的恩人,讓他們成長也不自居有何功勞。祂們超乎物外,無我無私,心無所得,故心亦無所失,因此祂們的道德便能永恆長存。
或許會有人問,為什麼要求道呢?我會說:道是一切眾生最值得尊貴與珍惜的東西。善道者視之如寶貝,一般人也都依靠祂生存。人用好話就可以換得人的尊重,用美德善行就可以加持自己。所以有罪惡的人,又何必放棄自己而不求道呢!國家元首、中央大員,雖然坐在有美麗裝飾的馬車中,還不如坐入道中呢。自古以來之所以尊崇道是為什麼呢?不就是因為:「求得道,就得以免除一切的罪惡呀!」所以天下最尊貴的就是「道」,這才值得我們去追求。要想求得道,大家一定要瞭解,我們那個沒有物質實體的心是極重要的,它才是我們的生命本質。舉例來說吧:車輪的軸心到輪子之間是空的,所以造就了車子的用途,才能有快速移動的好處。用陶土做器具,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造就了器具的用途,而能用來飲食或承裝物品。房子需要有門窗,因門窗是中空的,所以房子才能用來居住。在世間所有物質實體能帶來的好處,真正目的都是由無形而帶來的用途,而非物體本身;所以人有形的物質軀體,要有無形的心靈才能作用,而能得到回歸大道的益處。
我們求道以致於開始修道,都要有正確的心理準備。所有的事情,不好的,要防患於未然,從微小起源時處理,就可輕鬆處理掉。好的,要從微小處累積,久了就有大德,而不易被撼動。「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蔂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都是由小處建立大的寫照。要是有人想要改變這個原則,反而會把情況弄糟。真有智慧的人,不為私心而造作改變什麼,故無所謂失敗。一般人做事,常功敗於垂成,因為不能始終謹慎如一。而聖人樂於無欲,不喜世間貴重之物,喜歡學習世人不學的學問道理,不去犯眾人的錯誤,祂順應一切眾生的自然狀況,而不敢胡作非為。就如好的修道者,生活不為什麼目的,不為什麼而做,不為什麼而吃;自然而已。事不論大小、多少或是有何仇怨,都以如常的德行來處理就對了。所有事慢慢來,由易而難,由小而大;聖人不求做大事,反而能把大道做成。聖人把所有的事都看做難事,不會輕易承諾造成沒有信用,這樣反而沒有能困難他的事。
有了凡事由小而大、由易而難的心理準備之後,我們便來談談修道的概要:要以最謙虛、最平靜的心,去思惟物質世界所有生命循環的真理。芸芸眾生,都得回歸生命的起源,那兒可說是非常寂然清靜。回歸生命的起源之處是必然的,知道生命的必然,就可說是有智慧之明,若不知生命的必然,不瞭解這個永恆的真理,妄自造作必定造成生命道德退化的不幸。通曉生命永恆之理,則能包容一切,無私為公;為公而不謀私,則處事周全,周全如上天一般則能合於大道,合於大道才能永恆長久,依著真理,回歸到大道之中,解脫軀體之後,便能得到不再危難、永生不滅的安寧。
我說的道理都很容易了解,也很容易做到,但是天下人既不去了解也不願去做。我所說的道理都有主題,做的事均有大方向與目標,只有不動頭腦的人,才會不了解我所說的道理。但是也因為懂得道法的人很少,才更能顯現我這道理的可貴。因為多數的世人無知於道德的尊貴,是以有道德的人雖然內在完美,也不想表現出來,就好像粗布衣中包著寶玉一樣。各位,雖然修道的人很少,但是你們無需在意,因為:心智上等者聞道,便立即努力行道;心智中等者聞道,會覺得好像有又好像沒有,好像對又好像不對;心智下等者聞道,他們會覺得很可笑,但是心智下等的他們,若覺得不可笑,那就稱不上是真理大道了。有話是如此說的:「通曉大道者反而像愚昧者,精進道行的人反而像退失道心者,行道者反似一般人。大德者似山谷般虛心,有時卻如無德者,有時又若德不足者;祂們在建立德行時小心到像個小偷,德行好時反而像背離美德一般。善道者像極大的方形那樣看不出祂的角落,祂似很大的器物那樣曠時日久才能做得成,並且又好似極大的聲音那樣令人反而不易聽到其聲音;道之大,大至無形,而無法形容。」大道之大,若非上智者是很難理解的;因為世人貪得一切,但是道卻施與一切而成就一切。
天下得道之時,快馬用來肥田與農作。天下無道時,戰禍頻仍,戰馬常得在戰場上生小馬。天下最大的禍害出在人不知足,最大的不幸出之於人的欲望。所以人若能在知足的心境下得到滿足,才能得到永遠的滿足。世間的物質學問講究學的是愈多愈好,出世的修道恰好相反,講求的是物欲愈少愈好,對物欲減少再減少,以達到無所為、無所求的境界。無所求,則無事不能去做。得天下常因無求於天下,若有求於天下之事,是不夠資格得到天下的;得天下是如此,得道也是如此。
塵俗欲望是心靈的污染,是成道的障礙。物質所得與靈性道德上的關係是:委曲於物質,在靈性上才得以求全;委曲於麈俗,才能保住正直的真理;把物欲挖掉之後,才能裝入更多的智慧;體悟古的道理,就能得到新的真理;接受更少的物欲,就能得到更多的靈性,擁有物質若真的太多就給靈性招來迷惑。所以聖人之道只有一招,不求一切物欲而已。聖人的智慧使祂不求自我表現、不自以為是、不自誇、不自恃,而自然得道。天下人爭的全都只是那些物質的東西而已,聖人們不與世界爭這些,全世界也就不會與祂爭什麼。所以古人說:委曲於物欲在道德上才能得以求全,是真實不虛的,我們應誠心歸依此道理。再說到,杜絕物質世界俗人之物質所學,自然無憂;不要去學那些奉承與正直、美醜、善惡……等相對的俗世觀,則由相對分別而來的煩惱自然能消滅。我防治杜絕這些可怕的煩惱根源,就像尚未栽植作物之時,就先防備所有對作物不利的因素一樣。眾生趨之若鶩的流行與喜好,好像如春季旅遊吃喝玩樂般的快樂,但我卻像未長大的嬰兒,當作毫不重要的事沒有一點興趣。我對這些事也毫不嚮往,也懶得去理會。大家都貪多無厭,但我不怕少;一般人看起來精明幹練,而我表現地傻裡傻氣,就如同澹泊的大海,又如不停留的清風;大家都想要擁有的,只有我看不起,我與眾不同,只專心品味「生命的根本」,也只有我求得了生命根本的真理。大家可以想想,名與身命哪個比較重要呢?身命與物質利益哪個比較重要呢?得與失哪個帶來的問題比較大呢?我們最愛的東西,都得付出最大的代價;多收藏聚斂,就必須在其它方面有更多的付出與道德損失。所以人若知足就不易招致屈辱,知平靜、知進退便不招致身心上的危害,如此精神生命才能保持長久。
道生萬物,道由唯一的精神力量,逐漸衍生出有精神與物質二者的世界,之後宇宙又成為有「精神」、「物質」與「精神物質複合物」三者的世界,而這三者便生成了萬物。萬物皆以沖氣使精神、物質相結合,所有由精神、物質相合而生的人與生物,都害怕孤獨、無偶、沒東西吃,故有道德的領導人均以此自稱,以示對生命的謙卑。天下道德之事,常因損物欲反而有益靈性道德,有益靈性道德的常會損失物質利益。因此一般人所教的事,我也引用來教導大家,尤其是這句話:「強盜酷吏等強奪物質利益的剛暴之流,常不得好死。」昭示此等以暴力、權力、財力而壓迫他人之行為,必會招來靈性精神上的惡果,我把這當做重要的教理。所以修道者閉塞管制物欲進入的五官,減少爭鬥的銳氣,解開世間的紛雜、和入了宇宙的智慧之光,但是卻也能融入在世俗中,如此就達到了與萬物生命同一體的境界。對得道者而言,親疏、利害、貴賤,皆不可得於心,因此這些相對分別的事都不能動搖祂的心,故祂們是世界上最尊貴者。所以我說:「知『道』者不說相對分別之事,說相對分別之事者,便不是知『道』者。」
道的精神力量就是天下之始、天下之母。能了解天下眾生從哪裏來,就能了解眾生,既然能了解眾生,便能使眾生回歸其生命根源的大道,在肉身死亡時就不會有危難。閉塞管制物欲進入的五官終生受用不盡。放縱五官妄為則終生無救。安於小是真正的智者,安於柔是真正的強者。培養生命的精神力量,回歸於智慧光明,必定不致招來身命災殃;這是了解大道永恆的表現,就如同把永恆穿在身上一樣。
大道的兩面均有其作用,正反強弱各有其功能,違反道理的一面卻有推動大道的力量,微弱的大道面卻有實用的價值。為什麼呢?因為失道才能刺激成道、因為智慧薄弱才有成長的空間。所有的生命表面都是由物質實體而組成,但物質實體之所以能組成生命,卻是由於那看不見的精神力量而來,那個力量就是道。水的特質最合乎於道,水化育無數生命而從未爭功勞,水這種不爭出頭的特質很趨近於大道,而人呢?總好做老大而不願屈居。做人若能學水的特質,就能樂於居地、心胸開闊、對人仁慈、說話守信、從政盡心、做事有好能力、行為又合時宜。若能與俗人們不同,不爭物質世界的一切,就不會有物質世間的染污了。
在物質的世間,勇敢則容易招死,不勇敢反而容易求活,死與活哪個比較有利呢?上天不喜歡好逞強的一切,聖人能知道為什麼如此,故也不愛逞強。在物質世界中若欲長養道德,是不爭反而有利得道,少說反而能得到來自大道的回應,不執著尋求反而比較能自然領悟,心靈單純反而善於求道。宇宙的真理如此廣大,雖看似不夠嚴密,但祂的運作卻從不失誤。我們都瞭解,人剛生下來的時候全身都很柔軟,但是死了之後全身僵硬;同樣的,花草樹木初生的時候也是柔軟青翠,但是死時乾枯堅硬。所以固執逞強的人、事、物都是趨向於毀滅的,而柔弱的表現才能展現生機;武力強大的早晚會自取滅亡,就如樹木大了則被人砍伐一樣。是以示弱為上策,逞強為下策。天下最柔弱的,總是勝過天下最堅強的。即使看似沒有間隙的地方,虛空的精神力量仍可進入,所以我知道無所為、無所求的好處。也因此,不用言說的「心領神會」教法,反而能有最好的道德教化效果;故無所為、無所求反而能得到道德上的大利益,但是天底下卻少有人能夠做到。
來談談自然吧!物質世界沒有任何永恆的事,所以連自然界的大風大雨都不會長久,風雨都是天地所形成的,但天地形成的現象都還不能長久,更何況人為造做的事呢?故追求至高靈性的修道人,都是為了追求永恆,祂們就將會聚在永恆的大道世界;追求靈性中等的人,將聚在他們相應的有德世界;不道德的人,便會聚到沒有道德的低等靈性世界去。靈性層次相近的生命,會自動聚集在一起,求道者樂於道、修德者樂於德、無道德者樂於欲望,他們都各得其所樂。若老子我是信用不好的人,則各位也就大可以不必相信我現在所說的道理了。人若踮著腳就站不久,腳跨大步就跑不快。永遠只顧表現自己的人沒有智慧;永遠自以為是的人很難讓人認同;老是自己誇口的人就顯現出他真正是沒有功勞;永遠自大自滿的人所做的事情都難保長久。用有道理的話來說:「這就像是吃得太多就會變成胖子一樣。」在物質層次的肥胖都被嫌不好,更何況是精神的層次的自我膨脹,所以有道者絕對不會做出什麼事都以自己為中心的行為。
能知道自己的不智之處,是很好的;不知道自己的不智之處,則是一種壞毛病。聖人反省自己一切不智之處,因為祂們深怕患上這種愚痴的毛病,所以才能不愚痴,而擁有無限的智慧。而能夠了解別人是聰明的人,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能夠勝過別人是有能力的人,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算是堅強的人。而知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能堅持到底的人才算是有志氣的人。而能得道者,是不迷失自己生命本體的人,祂才能真正使生命永恆長久,即使身體死了,卻能精神永在,這才算是真正長壽的人。一位好的修行者,除了自知自足自立自強外,還要隨時提醒自己:能一心不離心靈的成長嗎?心能像與世無爭的小嬰孩嗎?能滅除生命之中靈性進化的障礙直到清淨無瑕嗎?有機會為人民工作能不機巧謀私嗎?對身體感官能夠不縱欲驅使嗎?開啟智慧,能達到無我、無求的境界嗎?並且是否能領悟生命之德就在於創造一切,付出一切,但絕對不貪戀、不干涉一切。
德行深厚者,有些像小孩的情況那樣:蜂蟲蛇蝎比較不螫他,凶禽猛獸不抓他;雖然筋骨不強但小手卻可抓得很緊;不知男女交配的事,小雞雞也會勃起,這是精力充沛的表徵。並且小孩叫一整天也不會沙啞,這是陰陽平衡調和的最佳表現。若人也能知生命的平衡調和之理便能了解永恆,能知永恆則有智慧;有智慧也就能得到有益生命本體的吉祥,能得到以心御氣的大力量。最高尚的德行是將美德養成習慣的一部份,做到已不感覺到它是什麼美德時,才算是真美德;下等的德行是處處仍要想著如何講究美德,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德了。好的德行是無所求又無行為造作;而仁愛是有所求但無行為造作;義理是有所求又有行為造作;而禮儀則是欲求多,行為造作更多,實在不知如何說它,根本是應該扔掉的東西。世間失道之後才談德,失德後才說仁,失仁後才講義,又喪義之後才不得不提禮。講究表面的禮儀,是偏執與喪失做人基本道理的美麗包裝,這是人間禍亂的根源,勉強算是道的小裝飾品,重視這種東西,實在是愚眛無知的開始。所以大丈夫求的是敦厚實在的東西,不取虛華刻薄的玩意,故修道者揚棄虛偽表面的禮儀,而取真實務本的道德。
悟道不是用物質的軀體可以得到的,用人的心靈才能了解大道,用心悟道不必出門,以真理的原則就能推知全天下的大小事,完全不必親身探尋與實驗。追逐世間之事愈多愈久,靈性智慧反而愈少愈低。所以聖人不用試便能知,不必眼見便能了解,無所為、無所求就能成道。宇宙的真理,就好像是張弓射箭一樣,上下左右的調整與力道的大小都要平衡好,才能射得準。宇宙自然的道理,是讓有多餘的去補足不夠的,但是人類啊!可就不是這樣做了,他們是去搜刮不夠的人,來給本來就太多的人。有什麼人能夠把自己多餘的,拿來奉養天下匱乏的人呢?只有懂得自然大道的人能做得到吧!所以聖人們助人不為人知,不欲展現其賢德,故功成而不居。真正的大道成功,心態上卻要像仍有缺失一般才利於守成。擁有許多時,心態上卻要像有所不足般才能用之不盡。同樣的道理,堅持正直卻要像是易於妥協,擁有大智慧時卻常是顯得笨拙,善於辯論卻要像不會說話那般。所以呀!這就是平靜勝躁動,冷靜勝狂熱。清靜平衡才是天下之正道。
過去的得道者說:天得道則氣候清明,地得道則大地安寧,神識得道便能靈性成長,山谷得道便能清水滿盈,萬物得道則能生生不息,領導人得道則可以做天下表率。天下無道時,則天崩、地裂、神昏、谷竭、萬物滅絕、國家暴亂。大道之中貴以賤為根本,上以下為基礎,所以有道德的國家領導人便自稱孤家、寡人、不穀者。這都是以賤為本,不是嗎?所以至高的榮譽就是滌除自己的優越感。得道者們「不願做美麗的寶玉,而願做樸素的石頭。」。古代的大修道人,祂們對天文地理的瞭解鉅細靡遺,對生命之理無所不知又深藏不露,也因為祂們的深藏不露,所以我只能勉強形容祂們的樣子:祂們的修持是嚴謹深刻地就像冬天履冰過河,是小心翼翼地像擔心四境入侵,是尊重真理地若作客一般莊重,是圓融處事地如將溶化的冰般光滑,是實實在在地好像剛砍下的原木;是虛懷若谷的、是大智若愚的。有誰能在混濁的物質環境中平靜耐性地等待沈澱一切而使之清明?又有誰能在安逸的大道環境之中能慢慢興起動力生機?成道者永遠保持仍有缺失的心境,所以能永遠創造新的大道成就。這世界的天與地都存在很久了,天地為什麼能存在這麼久呢?因為天不生天、地不生地,所以能夠長久。聖人已放下生命中的私心,看淡了物質軀體的利益,而超越了物質世界生命的限制,得到了永生,不就是因為祂的無私反而成就了祂自己嗎?
所有大的美德,都是由道而來,道作用在事物上不甚明顯,但是有現象可尋,有物性可尋、有其精神可尋;宇宙中所有含精神的真理,雖然不太具體,但極真實可信。由現在反推到古代,真理常在,因此我也就能依此真理,準確地推知眾生的一切。我如何知道眾生的狀況呢?就是依循這個道理。人之生死,長壽的有十分之三,么壽的有十分之三。而本來應長壽卻未能長壽的也有十分之三,這類人大都是養生太過了反而未能長壽。聽說善於掌握生命原理的人,山中行走不會遇上犀牛與老虎,經過戰區也不穿盔甲、不帶兵器,但是犀牛不會撞祂,老虎不會抓祂,士兵也不會砍祂,為什麼呢?因為祂了解所有眾生的習性,故而避開那些眾生的致命行為,所以能不入於致死的境地。得道的我每天持續地做三件事:第一是保持道心、也就是「慈愛」的心;第二是照顧最多人的「儉樸」心;第三是不論對任何人都不強出頭的「不爭」心。唯有慈愛才能真勇,多照顧別人心胸才能廣大,不強出頭才能成大器。不慈、自私又強要國家的大權力,那真是死定了!為慈愛而戰則會戰勝,因慈愛而防守則必能固守,上天要拯救的地方,必定是先以慈愛來保衛這個地方。
抱持道的人,已建立永恆不拔的生命根基,子孫不會忘記祂的高尚道德,故對祂的祭祀永不間斷。善道者,先把自己的德行誠實地顧好,然後才將美德推及家人,這時他的美德就比一人擁有多餘些了;他的修德若能及於鄉里,美德便能在鄉里中成長開來;若美德能及於全國,他的懿德便更顯地豐碩;但最好有德者的美德能普及於全天下。世人皆知我料事精準,但是我怎麼知道天下將會如何呢?因為我可藉由觀察道德普及的狀況來推算世間將會如何,看看道德是只存在於少數個人、家庭,或是已擴展到了鄉里、國家,或者道德能普及於全天下,因此就能知道一切,如此而已。
善人的善行是不著痕跡的,會說話的人不會隨便罵人或損人,很會算數的人計算不用輔助工具,懂得防衛的人不用鎖具別人也無法闖入,很會綁東西的人用不打結的方法固定別人也解不開。聖人則是善於救人救物的人,故不棄人也不棄物,祂好像是穿著智慧的衣裳一樣,以智慧救人救物。所以修道的賢者應教導凡人,凡人應虔誠以物資助修道者,一般人若不尊重賢人,賢人若不愛護他的資助者,都是心智中仍有很大的迷惑;所以賢人與凡人相互尊重、截長補短,這是相互求得更高智慧的心法。
德經
完全遵行真理的時代過去了,人的靈性開始退化了,什麼亂子都產生,什麼包裝美化亂子的東西也就隨之而起。道德敗壞的社群中開始講究仁義;失去真正智慧的人們開始講究虛偽的智慧;親戚之間失和了才會大談孝順仁慈;國家昏亂時才迫使人人都像愛國者,都想去關心國政。假如我有一點智慧,走在修道的大路上,最怕的是走入歧途。得道之路其實是很寬闊平坦的,但是一般人就偏愛走彎彎曲曲的小路。說到走入岐途,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世界上,無道昏君總是弄得政府無能、田地荒蕪、國庫空虛;天天穿著禮服,武裝警衛保鏢隨扈跟班成群結隊,吃盡美食,又一直聚斂著個人的財富;這種人簡直就是土匪頭子。這就是走入歧途,完全沒有一點道德啊!百姓經濟破產,都是因為政府徵稅太多才會造成。百姓難以治理,只因為國家領導人的欲求與花樣太多才會難以治理。人民輕視自己的生命而自殺、殺人、犯罪……,只因為國家領導人以權謀私嚴重,貧富階級差距太大,所以小民才會輕視自己的生命。是以國家領導者不為私利,總是好過於他們天天謀求私利。
執政者,在社會上若不強調社會階層地位,人民爭端就會減少;經濟上不弄出貴重的東西,人民就不會去做偷、騙、拐、搶的罪犯;上位者品行上若不露出貪婪欲望,則人民心理就不會不平不安;也就是說上行則下效,領導人心貪欲重,人民才會道德敗壞。所以聖人治國,讓百姓吃得飽、健康好、不貪財、不嗜權、不好色,這種欲望少的純真百姓,聰明邪佞之人也會忌憚於利用、煽動他們。故領導人只需有無私之道德,不必多做什麼,國家自然能大治。百姓如果都生活艱困而不怕死,有死刑就有用嗎?假如人民都能安居樂業因而怕死,這時若有人作亂就判他死刑,還有人敢作亂嗎?生命法則中自然會淘汰消除掉不適當的一切,但是卻常有人想代替生命法則的地位,去操縱其他眾生的生殺大權,這就好像不會工藝的人,卻要去代替熟練的工匠砍伐木材、加工木材一樣,自己的手哪有不受傷的道理呢!百姓開始輕視政府的威信與誠信,則恐怕將要引發大抗爭或革命。所以政府千萬不要限制打壓人民的生活與生計。政府不干擾壓迫國民生計,人民才不會厭惡政府。所以有道德的國家領導人,都會有自知之明,而不老是做表面功夫自吹自擂;祂們很自愛,絕不貪贓枉法不以權謀私,祂們隨時都記得要自知與自愛。
在自然界水是很柔順的物質,但是以水去衝擊任何堅硬的東西,都可以侵蝕它們,水的這種能力是無可取代的。柔弱的行為或做法,常能克服剛強的對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卻沒有人能甘心奉行這定律。所以聖人才會說:「能夠承擔起國家中不好不順利的一切,才夠資格做國家的領導人。」雖然這話聽起來不太順耳,但卻反而是正直誠實的說法。大海之所以是百谷之王,因為他的位置比所有山谷都更低;所以有道德的領導人要人民看得起,就必須謙虛為民,事事先為百姓,這種領導人才不會造成人民的負擔,在人民的前面也才不會被討厭。有道德的領導人因為不與民爭利,所以全國人民也不會和他有所衝突,並且喜歡他做領導人。道總是無法形容的單純樸素,在世間雖然很不顯眼,但是全世界都無法超過祂。國家領導人若能得道,國中一切生命都將自得其樂。道法申行,就如天地之氣相合降下雨露那樣,百姓不用管理也能得以平等、均富。古制有提到,擁有國家者,要知所節制,才不會製造國家的紛擾,主要是在談如何知所進退而成功治國。其實就是在說以道治國者,就如大海是在百川山谷之下一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全國百姓的利益之下。
領導者選拔人才要注意:好的武士不到處挑戰,善於打仗的人不被激怒而盲動,經常打勝仗的人不求戰,會用人才的人尊敬人才。這些是不爭著表現自己的一種品德,這種用人才的方法,是配合天理的,是自古以來運用人才最好的做法。清靜持重才能領導輕浮躁動,所以聖人永遠沈穩持重,即使有光榮時也恬淡超然處之。可是無奈國家領導人卻經常輕浮面對國家,處事輕浮則失去統治的根基,治國氣躁則根本是沒有個領導人的樣子。所以國家的領導人,應該學習聖人的沈穩超然。道法常是無所為而作為,但是卻無所不成。國家領導人若遵行道理,一切眾生均將自得其所需之教化。有了生活所需的一切若仍有謀私造作之事,我將用「樸實之法」來感化他們,使他們不再有謀私的貪欲,人的私欲靜止了,天下就自然走入正途了。
要用正道常態管理國家,要用非常態來看待戰事,要用少管事來得天下民心。我怎麼知道就是如此呢?因為國家管得愈多,百姓就愈貧窮,百姓只好鑽營法條求生存,那時國家就會更亂了。國家昏昧人民就更加動歪腦筋出怪招,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便蜂擁而起;法令只好愈訂愈多來管理,各種犯罪依著法律複雜也隨之愈多。所以聖人說:「在上位的領導人,若能無所貪求、用心平靜、不起事端、少私寡欲;則百姓,自然品行良好、行為端正、富足康樂、樸實樂道。」如此天下自然大治。大家都專心提高靈性層次,就都是少私寡欲、單純樸素又擁有智慧的聖人,世上沒有爛人,哪裏還需要再強調聖人呢?這樣對人民才是最好的。杜絕社會中的高低階級意識與權謀詭詐,就不用成天講演仁義禮教,人民自然會回歸到仁慈孝順;禁制商業機巧縮小經濟利益落差,自然少有盜賊。這三種方法只是寫下法條是不夠的,執政者還要做到自己與全民都遵循:少私心、少利欲,並且生活也要簡樸才行。治國若能抓住宇宙大道的原則,大家都會歡喜而自來。商賈與移民來了,不要對他們不利,自然相安無事。若只是喜歡用騙術引來商賈與移民,並利用他們,久之就不能招來更多百姓與商人。以道的原則做為國家的政策窗口,感覺上淡而無味,看起來也不太起眼,聽起來也不如何動人,但是用起來卻無窮無盡。
大國家反而要謙卑,是做全世界的基礎而非去領導世界。世界上大多數動物交配,總是雄性在上雌性在下,雌性以靜制動便達到繁衍生命的目的。所以大國對小國謙卑則可得到小國的信任;小國對大國謙卑則可得到大國的利益,都是因為謙卑而有所得。大國想的不過是統一對方,小國想的不過是取得大國的好處,若要各得其所欲得,大國宜謙下。若想征服世界用私心成見去治理,那是一定會失敗的。而用上行下效的政策、用大大小小的口號、用軟硬兼施的武力治國或用各種建設的有無來治國,也都是不行的。物質世間總是相對的,不能合於道法,故聖人治理天下,總是先彌平相對帶來的壞處。聖人總是先除去自己的貪心、物欲以及自己的階級優越感,使一切都與人民平等,才開始治理國家。想要改變一個國家的狀況,有一些小智慧:想鬆懈它時必先提振它;要削弱它時必先壯大它;要廢掉它時必先抬舉它;要佔領它時必先援助它。這都是應用以柔克剛的原理。國家擁有這四個方法就如魚之得水一般,這是國家最有用的大法,不可以隨便公開。
治理國家,像烹煮小魚,不要反來覆去。用道法治理天下使全國道德水準都提高,妖魔鬼魅、奸邪小人才無法作怪,也不是他們不愛作怪,而是他們即使作怪,也無法再傷害到人。有德的國家領導人當然也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故正邪不再相互爭鬥,全國就都回歸於道德了。若是先製造了仇恨衝突再來和解,必定仍有許多的餘怨難消,這樣做是好的嗎?沒道德的領導人極盡機巧,搜刮私用、強取徵稅。但是有道德的領導人只施予人民利益,並且放下一切仇恨不再追究,不再去清算舊帳。宇宙的真理不會對誰特別好,但是有道德的人,自然經常會受到宇宙大力量的眷顧。治人事天,最重要的是節約儲蓄防患未然。事先準備是多積德的表現;多積德則無所不能克服,沒人能得知此潛力的極限,如此就能讓國家擁有龐大無限的力量,如此才有資格擁有國家。多積德是國家的根本,就如同大樹深根固土,是大樹長壽之道一樣,有此根本,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以至高無上的道來治理國家,人民只知有個人在治理,而不必知道他是誰;再差一等的便是親自執行搏得美名;更差一等的是恐嚇人民不准這樣不准那樣;最糟的是污辱人民欺騙人民。治國之道,貴在誠信,沒有誠信一切免談。領導人若沒有信用,則人民便也不用信任他,所以領導人說話要謹慎小心。領導人只要有誠信,人民自然都可以感受到國家的繁榮進步,他把事情做好做到,百姓也不必知道是誰做好的,反而都認為「自然就會這樣好嘛」,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以道輔佐國家領導人的大師,不會講求軍隊強大,因為軍事行動總是容易招致報復。而且戰場上總是田園荒廢,打仗完了之後,天災人禍必定不會立即終止。所以得道的人,總說動武不會得到什麼好處,想要的目的能達到就好了,儘量不要動武。不得已而必須戰爭時也是得到戰果就好了,不可強取更多,即使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了目的,也不應洋洋得意、耀武揚威;而且更要謙虛,不可自滿、不可誇大更不可驕傲。得到戰爭的結果是不得已的,絕不強取豪奪更大的利益。以道輔佐執政者的人,都瞭解物質世界總在兩極間循環,盛極而衰由衰而亡,這是無法符合真理的緣故,世間武力也是如此,盛極必衰實非久安之道,不合乎道理國家必定提早衰亡。
武器是招來不祥的東西,是個不好的東西,有道德的人不去擁有它。武器是招來災禍的東西,不是好人用的東西,非用不可時,最好也用一下就好。打勝仗也沒什麼好誇耀的,只有喜歡殺人的人才會誇耀戰果,喜歡殺人的人,在國人之中不會有好的評價。古時文官上朝站在左,武將站在右。有好事喜歡在大堂左側進行,不好的事在大堂的右側進行,所以小將軍上朝站在左側,而大將軍站在右側,因為大將軍殺人眾多,做了太多凶煞無禮之事,所以被規定要站在右側凶位。戰爭死傷慘重,是不幸哀戚的事,故打勝仗應該要用辦喪事的心情來辦。以殺人得天下,必定暗藏凶禍,即使戰勝了也不應慶祝。用軍事術語來說:「寧可保守備戰而不躁進求戰。」所謂不擺陣式、不挑戰、不自恃強大,甚至能不用武器仍能打勝仗,就是這個意思。國家之禍沒有比蔑視敵人、自視無敵更嚴重的,自視無敵極可能亡國。所以軍力差不多的情形下,低調不激怒對方的會勝利。
在古代大開悟而非常了解宇宙真理的人,不會讓人民想太多,若讓人民知道太多機詐權謀之事,機巧詐騙就多,便很難治理。所以用權謀機巧治理國家,就如同偷盜國家,不用權謀機巧治國,才能造福國家。這是必然的定理,要是了解這治國的原理,就可說是有了生命的美德了,與人為的方式恰恰相反的生命美德其深遠所及,可以使一切都非常順利。聖人總是先求得道理之後才談治國:懂男女進退的道理後,學得寡慾,堅守德行,回歸到不分男女的無欲嬰兒一般。明瞭自己的光明本性之後,便要嚴格看守自己人性的黑暗面,德行便沒有缺失而回歸到沒有相對分別的境地。知榮辱得失之後,反而成為不再計較榮辱得失的單純人。道法的世間法,就是求清心寡慾、長養智慧,而最終能回歸到沒有相對性的精神世界。所以聖人以渾然一體的「無分法」治理天下,一法通萬理明,無任何事不能解決,若百官遵循,則天下大治。故最偉大的制度,就是沒有相對性分割的制度。
為政單純則民風淳樸,為政精明鑽營則人民就會愈刻薄冷漠。禍福相生,誰知道什麼時候會至極而反轉呢?是沒有一定的吧!所以執政鑽營謀私得到的好處,恐怕翻盤的風險是很大的哦!有時正常會失常,善會變惡,這種事迷惑人已經很久了。所以聖人處事方正而不分別對立、行為廉潔、正直不阿卻不會貶損別人、聰敏智慧卻不會去彰顯自己。聖人無私見、亦無成見,他只以百姓的心來決定自己的心意。良民,我善待他;刁民,我也善待他;這是善良德行的表現。誠信的百姓我對他誠信;不誠信的百姓我也對他誠信,這是誠實德行的表現。聖人在世,總是謙讓,為世間奉獻心力,因聖人愛民如子,百姓都受到他一舉一動的感化。
有道德的社會是國家小小的,人數也不多。即使有武器也用不著,國家的人民生活安定,所以都很重視生命,不會到處去冒險移民。雖然有車船等交通工具也很少乘坐,有武器也不必陳列保養更用不著使用,人民回到像古代的時候,民風非常的純樸。大家覺得自己製作的食物是很好吃的,自己做的衣服是很美麗的,自己住的地方是很舒適的,也感到居地的風俗能讓自己很快樂,他們的生命之中一切滿足。因此所有小國家之間,雖然互相都可以看到對方,雞狗的叫聲也都可以互相聽到,但是這些國家的人民從出生到死亡,從來沒有必要相互往來。
前面我說了這許多的治國之道,也許並不太中聽,但是實在的話聽起來通常不好聽,聽起來好聽的話經常沒有誠信。真正好的人不會和別人辯論自己有多好,一天到晚在辯論的人根本不會是什麼好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是什麼都沾一下的人,什麼都沾一下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智慧。得道的聖人不會天天想著累積自己的利益,反而是常常為他人著想,常常給予別人好處,這種情況下大家也都會感謝他,他在世間得到了友誼,而在出世間的靈性道法上則得到了長進。如我所知,宇宙的真理,是有利於萬物,而不殘害萬物的。同樣的,聖人做了很多有益眾生的事情,也只是習慣如此做而已,根本不會去爭什麼功勞。
文章定位:
人氣(3,503) | 回應(1)| 推薦 (
1)| 收藏 (
1)|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書籍 |
此分類上一篇:
道德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