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是個能吸引消費者參與﹑親身體驗﹑培養特殊情感的行銷工具。在現今消費者生活日趨多樣化的時代﹐活動產業是越來越重要了。
要達成AIDA﹐在每次辦活動前要先訂下目標﹐確認活動任務﹔接著才來擬定策略﹐策略是達成目標的捷徑。最後才是靠組織運作﹐與專業人才的發揮。所以企劃能力很重要。辦活動不要單靠一己之力﹐要引進各領域的組織來豐富活動內容﹐並且整合各單位的專業技術﹐才能發揮整合行銷的效果。
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1.這個活動是民眾想要的嗎﹖以前的行銷模式是廠商製造什麼東西﹐消費者就買什麼東西﹔現在則是先找出消費者需要什麼﹐對症下藥才會大賣。辦活動也要往這個方向思考。
2.考慮投資報酬率。例如宜蘭為了辦國際童玩節﹐投入許多資金做基礎建設。但每年卻只舉辦兩個月﹐剩下的十個月就任由場地﹑設備閒置。在規劃活動時一定要掌握投資報酬率﹐研擬詳細的配套措施。
3.找出活動的USP。活動一定要有獨特賣點(USP, Unique Selling Point)才會吸引人。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有一個辦了上百年的「豬叫節」活動﹐小鎮上的每一個人都挖空心思﹐只為了比比看誰的叫聲最像豬叫。不僅每年吸引許多觀光客﹐連Discovery頻道都去拍攝特輯。
4.辦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我遇過許多客戶﹐沒頭沒腦地要我們幫他辦促銷活動。我都會問他們﹐你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要增加品牌知名度﹐那我建議他多下點電視廣告就夠了。想清楚活動目的﹐才不會浪費資源。
5.資源整合很混亂。台灣辦活動常是多頭馬車的狀況﹐溝通﹑協調沒做好﹐很容易讓活動強度減弱。比如台東的一個活動很吸引人﹐一下子湧進很多觀光客﹐但旅館不夠﹑馬路也還沒蓋好﹐反而讓參加的人感覺不好。
小活動也能變成大新聞
一個活動一定要找出它的賣點﹐能製造新聞才算成功。台北國際龍舟賽﹐這個活動很平常﹐但5位身心障礙人士組成一支「五障俱全龍舟隊」﹐對抗馬英九帶領的「市府首長隊」﹐馬上引起媒體的關注。雖然是一個小活動﹐但卻製造了大新聞。
活動產業有3個構成要素﹕集客﹑體驗﹑行銷。這三要素都與消費者切身相關﹐所衍生出的週邊服務諸如運輸﹑餐飲﹑翻譯等等﹐都需要專業的人才。所以人才是活動產業最重要的關鍵。活動產業需要5方面的人才﹕溝通﹑管理﹑現場操作﹑創意及資源整合。其中又以資源整合的人才最難尋﹐也最重要﹐我們要積極培養的就是這種人才。
面對國際化的時代﹐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國際思維。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是﹐我們可以詢問消費者﹐同樣是水﹐巴黎的水和台灣的水﹐哪一個他願意付比較多的錢購買﹖答案一定是巴黎。這是因為長久以來﹐巴黎一直向全世界行銷自己﹐城市已經成了一個品牌﹐也有了價值。台灣辦活動常常草草了事﹐如果不注重國際化的問題﹐畫地自限﹐效果始終有限。
文章定位:
人氣(4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