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26 17:14:30| 人氣20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只是讓你知道溫暖的地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周末晚間,一個人躲在家裡地下室的劇院看竹野內豐演的《心理醫生》,如何演繹心理醫生自己如何與強迫症共處,以及以人的關懷幫助病人面對自己的幽暗。

 

  有一集的劇情是描述一位習慣用暴力的青少年,出生富裕家庭的他不僅易怒,也偶而有縱火的傾向,甚至他也有放棄自己與輕生的念頭。

 

  竹野內豐飾演的楷醫生經過抽絲剝繭,發現少年的父親長期公務忙碌不在家,即便在家也像透明人似的不表意見,而他的母親則是控制欲過強,不讓孩子有任何的自主空間。

 

  於是,楷醫生安排了一次戶外治療,在巧合的巴士墜落山谷之中,以最極端的生存考驗,來激發少年的自我求生本能與意志。

 

  少年的父母則是在山谷附近的旅館,透過隱藏在巴士上的攝影機,觀看真實情境的治療過程。

 

  當少年的母親看著孩子在荒郊野外之苦,馬上大叫喊停:「不要再進行治療了!讓他回到我身邊吧!」

 

  楷醫生看著那位控制慾望強大,又喜歡幫孩子決定未來的母親說:「你一直都是希望孩子緊緊地黏在你身邊吧!」

 

  事實上,這位母親總是在孩子作出決定時,表面上看來很民主地支持他的決定,但暗地裡卻是極盡能事地破壞。就像楷醫生遇到母子二人時,少年在打工的餐廳裡,因為被東家懷疑有偷拿錢,所以出手毆打了對方,但這位母親一出面也不分青紅皂白,就直接拿出錢來了事,然後靜行把孩子拖回家。

 

  這位母親不過是希望孩子永遠長不大,成為她發號施令的禁臠,許多美其名為愛與保護的動作,嚴格說來不過都是一種干預與控制。

 

  「我哪有想控制他呢?我這一切都是為他好呀!」母親虛弱地抗議說著。

 

  這時,一旁協助楷醫生的餐館老闆,他便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他是一名同性戀者,選擇在父母面前出櫃之後,他們先是一愣,然後才說:「我們雖然不了解同性戀,但你是我們的孩子,你所作的任何決定我們都願意支持!」

 

  餐館老闆眼裡閃著淚水說:「因為父母溫暖的支持,讓我面對社會上任何的歧視時,我都能夠忍受,並且勇敢地走過來!」

 

  那一幕,讓我的眼眶也紅了起來,因為我能感受到那對父母的愛與包容,彷彿用手掌護著心的溫暖。

 

  楷醫生說了:「作為父母能給孩子的就是溫柔的守候,就是守候著他們,不管他們作了什麼樣的決定。」

 

  我的淚水緩緩地流了下來。

 

  這一段對話讓我想起了日劇《戀愛世代》,當女主角遇到感情挫折,從東京回到長野的老家時,他的父母並沒多說些什麼,就只是讓她感受到家的溫暖。

 

  當她決定再度回到東京時,父親丟了一顆蘋果給她,慈祥地說著:「不要太為難自己,懂嗎?只是希望你知道避風港就在這裡。」

 

  女主角含著淚水,微笑中再度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抉擇,以及承擔所有的痛苦,也享受其中的甜蜜。

 

  隱隱的,發現自己性格上的某種陰暗,總是畏懼為自己作下決定,也害怕承擔決定的後果。

 

  記得父母總是威權地決定了一切,如果我們稍有不從,就會被父親施以嚴酷的體罰,或者被母親用弱者暴力地親情勒索。

 

  「反正聽我們的話就對了,後果我們會幫你負責!」

 

  即便成年後面對自己的婚姻大事時,我的一點面有難色,他們也是撂下一句斷絕親子關係的狠話。

 

  於是,我總是在聽話與否之間掙扎,而擔憂的總是遵循自己意見的後果,更多是一種災難似的厄運。

 

  即使到今天,我仍然偶而會對自行作決定,感到一份恐懼,以及彷彿有惡運降臨的坐以待斃。

 

  我想,自己缺乏的應該是那一份被父母支持的溫暖吧!

 

  缺乏溫暖的所在,讓我無法學習自我決定與承擔,卻只是被一種無可名知的恐懼纏身。

 

  意外地發現自己在性格上的缺失,但也知道原因何在,因此我是願意以成人的身分,給與自己內在孩子、青少年這份溫暖的支持,告訴她們聽從自己的內在聲音,並且作自己的決定,不管結果如何,她都能勇敢地擔負一切,因為我的愛一直都在這裡。

 

  這一份內在療癒的思維,也讓自己有了一份相信,相信溫暖的所在一直都在。

 

  也祈願自己能成為給孩子溫暖撐持的母親,在他們作出任何決定的當下,都有一份相信,相信我的愛永遠都微笑著。

  

台長: 品瑜
人氣(20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親子 |
此分類下一篇:按摩女郎
此分類上一篇:天天都是萬聖節

redteaa
你說的我深有同感,以前的家只會怪責我,讓我覺得我總是做錯,戰戰兢兢不知幾時又惹來一頓罵之餘,自我形象低落,總覺得自己做什麼也永遠不夠好。
希望我能打破這一慣性思維,也希望我能提供一個溫暖的家給我的孩子。
2008-10-27 10:24:08
版主回應
你一定可以的啦!
我們曾經受過的苦,就是讓我們變成別人菩薩的開始喔!

我現在除了慢慢療癒性格優柔寡斷的這一塊,也願意用更多的同理來成全孩子的自我承擔與自主。

能這樣想,我就不再責怪自己的父母了!因為慈悲的前行,就是苦難的承受。於是,我的苦難都有了意義。

我們加油囉!
2008-10-27 10:34: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