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27 00:15:01| 人氣8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海龜」同志的已婚生活(下)~~轉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對同志結婚的看法

同性戀本不該結婚的,因為性傾向的選擇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性傾向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出現了同志。

但一些人確實很難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徹底的同性戀,而有些同志是結婚后才能確定自己的傾向的,遇到一些已婚同志到了40歲才突然發現自己是同志。

國內的同志結婚往往是由於缺乏性定向引導和迫於多方壓力而勉強結婚的,這實際上是個很可怕的現象。

文化教育上的特點,使得很多國人沒有個性,屈從於父母怎麼想、同事怎麼看,卻不知道他自己如何自己天天面對殘酷、折磨、無奈和絕望的一個所謂只在別人看來正常的家庭。

已婚同志的心理壓力很大,這個似乎圈子外的人很少有人能夠了解或是理解。對於已婚同志的心理問題國內很少能得到關注,倒是對已婚同志的抨擊不少,如自私、虛偽及無情。

但很少有人想到為什麼他們會是這樣,已婚同志的特殊心理和他們性向和現實婚姻的沖突造成的。研究已婚同志有很大的社會意義,看看多少未婚同志還整天琢磨要不要結婚就知道了,更不要說如何解救我們這些可憐的已婚同志。

針對同志結婚問題,我想說從我的經歷和我接觸這些同志,我很少看見誰能夠改變自己的傾向的,所以我不贊成同志結婚。但不是要封殺所有的婚姻,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首先還是要搞清自己的性向,即使有同志傾向,這裡也有強弱之分。

首先,有同性行行為並不一定就一定是同性戀。一些特定環境,如監獄、兵營甚至是少數見不到女人民工群,同性間的性行為稱為性欲發泄的方式,但隨著這些限制的取消,他們又恢復了異性戀的本性。

這個既是有30%的男人有同性性行為,但這其中只有5%左右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性戀。

有些未婚年輕同志朋友在一直問我:自己是否該結婚?我贊同這句話:聽從你的心。

但如果你對女性排斥很大,就請不要非得硬去找女人試驗了,畢竟對方也是人啊,考慮一下對對方的傷害。

找個好男人,不好麼?人生怎樣都是一輩子,為什麼不能尊重自己的自然本性。

但一定用一種譴責的口氣命令一個同志不結婚,也有些不得要領。他會總覺得是否我本來是個正常人,僅僅就是被人誤導進了同志圈呢?

我是盡力的勸他們:這麼多的已婚同志的經歷已經說明了同志結婚后的困難和尷尬局面,還是不要嘗試的好。但對於這個人生的最重大問題,我無法強行的阻止同志結婚。

我說,謹慎的處理加上尊重女孩是最起碼的。一定要結婚的話,事先一定考慮清楚自己要面臨的困難。

有了問題,要想著解決,而不是任由問題激化。可以去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婚姻是個系統工程,就是異性戀也是要面對油鹽醬醋這些簡單重復的生活,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你的同志情結,但同志往往就把原因歸因於此,這也是必然的,想著逃出婚姻的束縛,剛結婚的同志都是這樣的。

同志結婚也分多種,有些人是被迫結婚,也有些是喜歡家庭的氛圍,或是喜歡孩子。還有些是戀老(戀成熟男性),這部分人大部分結婚了,因為戀老的形式因客觀條件及年齡的差距很難在現實中實現,是幻想還是在外邊找個老情人似乎是一些人的解決辦法。

這就是最新的發展心理學還是認定人的同志傾向的強弱也有分別。純同志是難於同女人完成性交的,這些即使結婚也很容易就離婚了。部分已婚同志可以說是雙性戀,大部分雙性戀結婚了。但對同性的難於割舍使他們無法忘記自己的那部分同性情結。

另外同志結婚也有個接受婚姻的過程,如果同志能夠完成婚姻中的性行為,盡管這說起來似乎是在敷衍,但在完成了自己的所謂義務外,已婚同志往往還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找到平衡。

問一些年齡大些的已婚同志,很多願意維持家庭,而僅僅把同性感情或是性行為看作一種消遣或是和家庭無關的普通事件。

這裡始終有個自我認同的關鍵問題。有的同志直到死也無法接受自己,能在死前把自己的傾向說出是自己的最終坦白也算是有個交代了,因為說實話,自己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一生要向做賊一樣生活呢?

感覺上同性傾向的自我接受對一個人相當重要,不管你結婚與否。做個雙面人,或是極力的掩?自己的真實想法實際上對人的心理健康損害極大。

我始終贊成積極的疏導,而不是硬性的管教和約束甚至是改變同性戀傾向。只要自己能夠把握住快樂,你是同志還是不是並不重要。只要你認真對待坦誠生活,你都是個強者。

婚姻在國內往往責任化,傳種接代的思想禁錮著人性的解放,這樣的婚姻對於任何人都是個無味的負擔,而不是歸宿,尤其是你有同志傾向。

先來解放自己,在考慮你是否結婚吧。

性如果成為了一個人的負擔,父母是有一定責任的。最后呼吁一下大家正視一下國內的性教育空白,讓孩子和年輕人明白性是純潔健康的。家長和社會應該對性選擇,性健康,如何防止性疾病及艾滋病這些都要提前的告訴孩子。不要讓孩子在青春期和走入社會后,手足無措的面對子的性生活。

性引起的心理問題是中國社會是個被忽視的問題。對於5%同性戀的性教育和輔導在國內更是很少有人能夠想得到。

台長: 小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