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路,非本人所有。
而詩的可愛就在這裡,同一首詩,由某甲某乙某丙同時來讀,每個人的解讀都會有差異。這是因為讀者本身的感知、解讀能力和作者本身有一定的距離。有一句話可以提一提:「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如果是一個不懂/不喜歡詩的人,那就連看也不屑看了…這情形往往要取決於這個寫手或這首詩的「親和力」和「被解讀指數」。
我這麼說有點「學術化」?
那麼我再說白一點,如果一個詩人有很好的親和力/讀者熟悉度,他的風格(包括個人和文字兩方)為讀者喜歡,那麼這個親和力/熟悉度就能為詩加分,沖淡讀者對詩的懷疑度和陌生感,化解許多詩無法解讀的窘境。換言之,就是能讓讀者在未細讀之初就有了更用心去閱/解讀和感受和其中意蘊的企圖。一首詩能被解讀多少?有多大的閱讀「障礙」,這個與當下讀者溝通的艱難度,也就是本文所說的「隔」。
「隔」的成因不只是來自作者,也有可能是來自讀者。
如上所說,如果是同一個讀者,閱讀同一首詩,在不同的時期也會產生理解/感受能力的隔,那當然是由於讀者的本身條件和主觀因素造成,不在本文詩討論的範疇。
首先,讀者一定要有一個認知:並不是有「隔」才能算是詩,也不是好詩都要有隔;此外,也不是所有的「隔」都能被解讀,「隔」的多少和被解讀比率並不能成為一首詩主觀評斷好壞的標準,卻和作品的解讀/親和性有直接和反比的關係。也就是說,一首詩的隔越多,隔越深,就會越難解讀,對讀者產生陌生感而失去其文字親和力。
那麼我們再回到前面舉的幾首例子大略看一下,請注意,我不是要解詩,只是要談「隔」:
○洛夫〈石室之死亡〉:
九.
涉水而行
我們的身子由泡沫拼成→由泡沫組成?(隔)
猛抬頭
夕陽美如遠方之死→美如遠方之死?美和死的對立如何化解?遠方是個形容詞如何能「死」?(隔)
水面上
一隻巨鷹的倒影
一閃而沒
我們能泅過自己的內海嗎?→自己的內海?如何泅…(隔)
十.
最後把所有的酒器搬出來
也無補於事
用殘酒
在掌心暗自寫下的那句話→用酒如何寫?是哪句話?(隔)
乍然結成冰塊
體內正值寒冬
爐火將熄,總不能再把我的骨骼拿去燒吧→為什麼用「骨骼」而不用別的?(隔)
○碧果〈異形梯子〉:
面牆而立
看見
一張 梯子
依著
屋簷
斜斜的
戳在那裏。是空的
斜斜的一張空梯子
依著屋簷,戳在那裏
之後
有人往上 攀。
攀成
春
夏
秋
冬的
模樣。→人攀梯子為什麼會和春夏秋冬有關連?如何關連?(隔)
梯子
真的
是
斜斜的
空在
那裏。(為什麼要用斜斜的/空在那裏?→思考深度的隔…)
唔
早已不能自外於梯體與自身了
而蕎麥田是蕎麥田
而狗尾草是狗尾草→為什麼用蕎麥田和狗尾草?(主觀意義的隔!)
河 也依然是 河
井 也依然是 井
他 卻精緻而高雅的活著→河和井和精緻高雅和活著有什麼關係?(指涉意義的隔)
活著
活成了
那張 梯子→如何活成梯子?梯子代表什麼?(隔)
已然活為
一棵
花果
繁茂的
樹了。→生活目標、梯子和樹的意義指涉…(隔)
(以下省略)
○周夢蝶:〈還魂草〉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如何與他?(隔)
你說。
這是一首古老的,雪寫的故事
寫在你底腳下 →雪如何寫?又如何寫在腳底?(生活經驗和聯想力的隔)
而又亮在你眼裏心裏的,
你說。雖然那時你還很小
(還不到春天一半裙幅大)→春天的裙?(隔)
你已倦於以夢幻釀蜜
倦於在鬢邊襟邊簪帶憂愁了。→憂愁如何帶在鬢和襟邊?(隔)
穿過我與非我→我?非我?(隔)
穿過十二月與十二月→怪哉?是不是寫錯了?前後都是十二月?(隔)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數字的指涉(隔)
你向絕處斟酌自己 →表達方式的(隔)
斟酌和你一般浩瀚的翠色。→浩瀚的翠色?(隔)
南極與北極底距離短了,→怪哉?(隔)
有笑聲曄曄然
從積雪深深的覆蓋下竄起,→雪的符徵?(隔)
面對第一線金陽
面對枯葉般匍匐在你腳下的死亡與死亡
→為什麼又重複寫了「與死亡」這次確定不是寫錯了?(隔)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以青眼向塵凡宣示:
「凡踏著我腳印來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腳印,與他!」(我和腳印要如何給?指涉意義的隔)
○管管〈荷〉:
「那裡曾經是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這一地一地的荷花」
「現在又是一間一間的沼澤了」
「是一池一池的樓房嗎」
「非也,卻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語法、詞性和聯想能力的隔)
看了上面的標示,真是令人頭昏…怎麼有這麼多隔(格)呀?簡直是在造蜂窩嘛?!詩人真是麻煩的動物…你的心靈受傷了嗎?
沒錯!詩人是在造蜂窩,詩中的每一個「隔」都是一根心眼的「剌」,卻很可能隱藏了一滴能和你分享的「密」,為的是要刺激強逼你的大腦去聯想運作。最終的目的是要釀成蜜(發現之喜悅),那就像元宵射燈謎一樣,當你一一解碼之後,就會發現了這首詩的真象和謎底…最後,呵~~把心靈的大獎抱回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