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1 日零時零分零秒開始~7月30日12時零分零秒為止俗稱的鬼月已經到來,這是地府中還沒排到轉生的群鬼(不包括生前作惡正在受罰者)及流離失所的好兄弟們放暑假的時間,在這段日子內牠們被特許可在不論白天、夜晚的任何時間到處活動,自古民眾總認這段時間諸事不宜尤其不能近水要小心為上,而這個古是從距今也不過600多年前的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才開始。
當初朱元璋篤信風水之說,深知農曆7月是一年之中最吉祥的一個月,但他卻不願與民分享而要想「獨享」這段最佳吉時,於是派人到民間開始散佈「7月是鬼月,天將降禍於人間」的謠言,還派人假扮道士四處賣符招搖撞騙驚嚇百姓,而台灣的漢人族群是在明朝未年由鄭芝龍與鄭成功父子由大陸帶來的移民來的,也是華人世界唯一完整保留明朝7月是鬼月習俗的族群,沒想到一個自私的謊言竟意外的讓「鬼月」流傳至今。
亞洲大學台灣民俗館副館長顏榮豐表示:清朝勘輿師蔣大鴻在「天元五歌」中轉述勘輿大師楊救貧的口訣:「古來天子7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也就是說古代帝王不論何時往生後常延至7月才下葬,原因就在於7月是申月代表的是大吉之月,「申」取其「田地中,上得天時,下得地利」;民俗專家也提出各家各派的反證證明農曆7月一年之中不錯的吉祥月,而不是諸事禁忌萬事不宜的鬼月。
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人大多也是明未清初移民過去的,以福建泉、樟地區中的閩南人為大多數,農曆7月則是稱之為「七月歌臺」或簡稱「歌臺」,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臺以特別的表演活動來娛樂鬼魂,在臺下觀眾席擺放一樣整齊的放置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的特等席,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貫穿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在香港因為被英國統制了近百年的時間,經不斷與西方教義的衝突和妥協最後只保留了台灣稱為中元節的盂蘭盆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地官誕,佛教稱為佛歡喜日、僧自恣日、盂蘭盆節、盂蘭節,在台灣漢文化的民間習俗就稱為鬼節、七月半,這幾天則是農曆7 月的最重頭戲「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在家中要祭拜祖先之外,還要在廟前廣場或在公用的大空地上搭棚焚香、祝禱、燒冥幣,並每日擺上新鮮的流水席以饗流離失所的好兄弟們,而流水席上的食物當然不會就此丟棄,而是在每日日終之時由社會的名流(現由慈善單位代行)分送給貧苦人家享用,這也是大戶人家可能就一年一次的行善之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