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吃素會有缺鐵的困擾?
那就每天2包好氣色茶飲 , 沖泡簡單 , 補充鐵質 , 輕鬆好養生.
======================================================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4期 (99年3月號)
近來,「周一無肉日」活動引起廣大迴響,響應一天不吃肉,健康、環保、愛地球!
文∕邱鼎鈺
諮詢∕王輝明(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洪建德(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
國人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加上許多人認為,只吃肉、不吃飯就可以減肥,以致肉品消耗量與日「遽」增,10年來,從75.4公斤變成79公斤,多了3.6公斤。茹素20年的王主任表示,臨床研究早已證明食肉和多種癌症有關,包括大腸直腸癌、乳癌、肺癌及胰臟癌。
多吃植物性食物 為健康加分
國
內民間團體發起「周一無肉日」活動時,王主任幾乎舉雙手贊成,認為一天不吃肉並不會有營養不足的問題,他分析指出,從人體大腸的構造來看,人體比較適合植
物性的食物,高纖的蔬菜、水果、全殼類食物可以幫助腸道正常蠕動,因此他呼籲民眾少肉多素,不僅可為地球降溫,也為自己健康加分。
國外研究也發現,愛吃肉易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膽囊疾病、關節炎及食物中毒,且併發各種癌症,包括結腸癌、肺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研究人員認為,肉類食品含有高脂肪,特別是阻塞動脈的飽和性脂肪和高卡路里;常吃肉的人通常體型比較胖,而且大多有心血管疾病。
一天不吃肉 環保解糧荒
「周
一無肉日」除了可預防慢性病發生,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解決糧荒問題。洪主任說,喜歡吃肉的人也許不知道,你每吃下1公斤的肉,是靠10公斤的穀糧餵食出
來的;根據聯合國統計發現,目前全球餵養7億5千6百萬噸穀物給農場動物,這些穀物糧食可以餵養活在赤貧中的14億人,供給每人超過半噸的穀物,或約1天
3磅的穀物。而且富國人民逾6成以上的蛋白質攝食量已超過每公斤理想體重1.8公克,約為建議量的200%。
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倫理學家彼得辛格也曾在新書中指出,「世界並不缺食物,問題是,較富裕的我們正在消耗4或5倍於直接攝取作物的食物量。」這也是為什麼各國要發起「周一無肉日」的原因。
「周
一無肉日」並不是台灣首創,早在去年6月,前披頭四知名歌手保羅麥卡尼就登高一呼,在英國推廣多吃蔬食少吃肉,而國內環保團體也鼓勵民眾少吃肉。另外,不
管吃肉吃菜都要有食物里程的概念,多吃在地食物,少吃需要長途運輸的,才是真正環保又健康的飲食好習慣。洪主任發現,自古以來各國宗教與風俗都有齋戒的習
慣,吃早齋的歷史已經上千年,屬於傳統東方的智慧與實踐。
吃素吃肉 影響大
少
肉多素除可解決糧荒外,還可以為地球降溫,聯合國農糧組織2006年統計,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總排放量1成8,少吃點肉,就能減少溫室氣體的製
造。如果吃一餐要攝取330大卡的熱量,那麼選擇吃一客8盎司牛排,要比吃熱量相當的米飯蔬食,消耗更多能源,也製造更多二氧化碳。
如果人類再不節制,聯合國估計,很可能再過50年,全世界的肉類需求量會是現在的2倍;一餐不吃肉並不會影響營養攝取,也能讓腸胃休息一下,且還能為地球降溫。
根據環保人士估算,以美國為例,如果每人每周吃素一天,將節省︰
● 1千億加侖的水,足以供應新英格蘭近4個月所有房屋之需。
● 15億英磅餵給牲畜的作物,足以養活新墨西哥州民1年多。
● 7千萬加侖天然氣,足以提供加拿大和墨西哥所有汽車的燃料,且有餘甚
多。
● 3百萬英畝的土地,2倍於德拉瓦州面積大小。
● 33噸的抗生素。
不吃肉 吃什麼?
很多人擔心少肉多素營養不夠,王主任說,其實很多人不排斥吃素,只是擔心吃素營養會不均衡,但他認為,其實只要「會吃」又選對食物,依然可以吃得健康。
王主任表示,吃素比較讓人憂慮的是蛋白質攝取不足,其實很多植物蛋白質含量都高過肉類,以牛肉為例,蛋白質含量是20%左右,而很多植物的蛋白質含量都很高,比起牛肉毫不遜色。
王主任說,各種乾果類蛋白質的含量也很高,花生有28.6公克,南瓜子有28.3公克,豆腐皮有25.3公克,豆豉也有20.5公克,另外紫菜有27.1公克,紅豆、綠豆、黃豆也很高,都超過22公克,黃豆有35.9公克,而麵腸、麵筋也很高,麵筋更高達44.4公克。
如
果擔心吃素會有缺鐵的困擾,洪主任建議,西方地中海型態的飲食,優於吃肉的英國飲食,但並不是強調要從東方傳統飲食改為地中海型態,只要利用豆類的離胺酸
與禾本科的含硫胺基酸就能達到對蛋白質的需求。另外,傳統東西方的飲食都吃大量蔬菜,就有足夠鐵質與葉酸,平常多吃水果、蔬菜、乾果、五穀雜糧類,食用油
類以橄欖油為主,再攝取適量魚肉,就可解決缺鐵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吃素比較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則可多吃天然釀造味噌補充。
http://www.nhi.gov.tw/epaper2/ItemDetail.asp?DataID=2043&IsWebData=0&ItemTypeID=7&PapersID=174&PicID=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