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8 15:48:00| 人氣2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討厭上學?練習沙發溝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呂政達

興祥上學第一個禮拜就跟媽媽說不喜歡學校,不想去。媽媽到學校跟老師溝通,了解問題,發現原來是從家庭生活脈絡性的語言,進到教室理性、指導式的教學,有些銜接不上。

興祥家就是典型的單人沙發組合,父母加他三個人,三張單人沙發,講話多半扣緊生活脈絡,非常民主隨興。剛進到學校,興祥用跟父母講話的方式回應老師,卻常被老師忽略、打斷,那陣子興祥覺得很挫折。

譬如老師問:這個人的臉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呢?問完,老師就要得到明確的回答。

然而,興祥還像坐在自家客廳的單人沙發上,把問題放進生活脈絡裡:「我媽說不要批評人家的牙套,不禮貌。」或是聯想起家中看過的某齣電視劇情節:「我媽說俊賢的老婆不應該去整型美容 (臉太緊繃了,所以笑不出來的意思) 。」於是,老師當然忽略了興祥的回答,比較去回應講出「明確答案」的同學。

這種溝通型式的落差,其實相當普遍。部分原因在於,父母沒有給小孩適當的上學訓練和準備。2001年,教育學者哈山在澳洲雪梨市郊錄下24位母親和孩子日常生活的對話,長達100小時。分析發現,母親允許兒童相當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態度和目的,習慣「真實情境」和「虛擬情境」相互出現、使用,就更能習慣進學校後使用的「去脈絡性語言」。


【獻計】

台灣人在家裡,習慣的還是單人沙發面對雙人沙發的權威關係,然而,借用教育學家巴賽‧伯恩斯坦的話,孩子必須要能講出去脈絡化語言,才能在教室「文本競爭」的世界中適當生存。

在家裡,適當的「沙發溝通訓練」應該是第一階段,單人沙發;第二階段,雙人沙發;第三階段,混合沙發組。

首先父母應該讓孩子像坐在單人沙發裡,自主表達情緒和想法,不受拘束。偶爾一起坐在雙人沙發,用想像、虛擬的問題誘使孩子思考,描述他的感知,讓孩子練習說明自己的內心想法。

孩子進學校前,開始模擬去脈絡性的溝通方式。父母或其他長輩更好,坐在雙人沙發上,常常向坐在單人沙發的孩子發問,問題可具體或抽象,但無關當下的情境脈絡。讓孩子習慣既能面對權威,也能穩坐自己的位置。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台長: 敏公主
人氣(2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轉貼‧分享好文》 |
此分類下一篇:〈適當額度‧讓孩子做主〉
此分類上一篇:〈我給的‧愛〉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