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2 20:38:50| 人氣3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玩耍‧是孩子的職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遊戲中,他們學到更多
文/陳秋坪

假裝或妝扮遊戲,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象徵遊戲,包括以物代物,例如把箱子當成車子;以某些動作代表不存在的物品,像是張開手臂表示開門;或以動作表示某些功能,比方雙手搓肚,可能就是肚子餓了。

另一類是普通想像遊戲,即利用一些常見玩具,如娃娃和床,假裝娃娃躺在床上睡覺。

這些看來毫不起眼、純粹打發時間的小遊戲。在澳洲拉托貝大學和昆士蘭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共同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似乎與孩子未來學業表現有某種程度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以那些年齡介於4至5歲、疑似對學科預備能力,例如握筆、拼圖、配對等有問題的孩子為實驗對象,分別從遊戲內容的複雜度、模仿他人玩法的次數(模仿治療師揮動娃娃的手)、以物代物的次數(用甜筒當杯子喝水),評估其象徵、想像遊戲的發展情況。

另外,再利用米勒學前評估表,測試孩子學科預備技巧的成熟度,最後將兩者得分與一般孩子交叉比較。

結果顯示,一般孩子在遊戲內容複雜度和以物代物次數,都高出實驗組許多,而模仿次數,則是少之又少,表示他們不僅會善用所提供的任何遊戲材料,遊戲行為還較具組織性、計畫性及故事性;實驗組就恰恰相反,除了內容千篇一律,對治療師的提示或玩法,更為依賴。

研究人員認為,在假裝遊戲過程中,孩子必須隨時隨地調整想法以應付各種突發狀況,像是沒有杯子,就要利用手邊材料模擬,無形中,就會促進抽象思考、邏輯推理、類化、環境適應及問題解決等能力。而架構故事內容經常用到的敘事句、語言解碼技巧,則是為將來讀、寫作準備。

至於物品操作、肢體活動,跟之後的寫字、體育表現也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師長請不要小覷遊戲,在孩子成長期所扮演的角色,畢竟玩就是他們的職業,有玩才有得。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文章)

台長: 敏公主
人氣(3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轉貼‧分享好文》 |
此分類下一篇:〈懂得感激‧孩子你長大了 PART I 〉
此分類上一篇:〈訓練孩子閱讀 法國人有一套〉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