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跟土屋(我老公)去了趟新橫濱
拉麵博物館。
第一次去新橫濱時,在新橫濱的
王子飯店頂樓的Bar,邊看夜景邊
喝調酒。
那天回家的路上有兩件新發現
一,那天剛好是結婚一週年
二,新橫濱離我家實在很近了
記得那天跟土屋說
「這麼近,我們可以常常來新橫濱
買醉」
但隔了半年才再次登陸新橫濱。
一下車就人潮擁擠,一出車站
才知道外頭正舉辦著”開港150
周年”的慶祝會。路上擺著許多
各地方來的,各店舖辦的攤子。
有吃的,喝的,穿的,看的,玩的‧‧
五花八門的小店。舞台上還有一些
年輕小伙子抱著吉他狗聲乞丐喉的吼著歌。
這天到新橫濱的目的是為了到嚮往已久的拉麵博物館。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就發誓過,到了博物館一個人得吃它兩碗才划算。
因為博物館要買門票。所以我們餓著肚子來到這兒。
但在這通往博物館的路上因慶祝會的關係到處賣著烤雞‧烤魷魚‧炒麵
‧啤酒‧‧‧我快被這色‧香‧味給擊敗時忽然聽到
理智的天使在我右耳說「不行!今天的目的是拉麵呀!」
但,慾望的惡魔卻在我左耳說「開港150周年耶!150年耶!不能錯過呀!」
在天使和惡魔的幾回糾纏不清的交戰中,終於走出了這迷魂陣,
拖著疲憊的身心來到了博物館。
博物館的建築物比我想像中的還小,入門票大人300日元,小孩100日元。
一進博物館就先往地下二樓走,從地下二樓可看得見地下一樓,因為地下二樓中間的天花板被打通了。
地下二樓和地下一樓是以昭和30年代的市街造型來擺設。走在這裏就好像走進
時光隧道一樣,給你一種好似從前來過的那種懷古的感覺。
地下二樓有5家拉麵店,在廣場上有賣些零食,麵包和串燒類的。
地下一樓有3家拉麵店外還有咖啡館,30年代的玩具店,占卜店等。
樓上是一些有名拉麵店的拉麵碗,麵的歷史,麵的種類的展示場,
和土產店(賣些乾麵,拉麵巧克力,拉麵鑰匙圈等等)
地下的8家拉麵店是集合日本各地特色的店,從南邊以豬骨頭熬出的白湯為主的九州麵到北邊以味噌為主的北海道麵等什麼味道都有。
那天我們選擇了九州熊本的拉麵。九州全部8個縣都以豬骨頭熬的白湯為主。
我曾在九州住過一段時間,記得剛到九州時有一天非常想吃東京特產醬油味道
的拉麵。於是請朋友開車帶我找遍了整個市街,終於找到了一家有順便
煮醬油麵的店。很興奮的點了醬油麵,那害我得了相思病的醬油麵終於端到
我的眼前時,不由自主的大聲的說
「對!對!就是這個黑黑的湯麵。」
我迫不及待的把麵塞到嘴裏,突然兩行眼淚掉了下來,
因為‧‧‧實在超級難吃! 店主居然在白開水裏倒下醬油而已。
除了醬油的鹹味外沒有一點兒其他的味道。
但我的食望卻日日有增無減,我找遍了所有的便利商店只為了一包醬油
味道的泡麵。我那原本細細的長腿就這次的”尋泡麵三千里”而被我磨成了
現在這粗粗的短腿後還是一包也沒找到。最後只好打電話求媽郵寄過來
解饞。(聽說現在九州已有放醬油味道的泡麵了)。
在長崎有一種名產麵叫chanpo(這語源是閩南語的”吃飯”來的),它由福建來的移民發明的,它的特徵除了圓麵條吃起來有點硬外,還有麵的上頭擺著高麗菜,豆芽菜,豬肉‧‧等等豐盛的什錦炒菜,湯頭當然也是豬骨頭熬的白湯。
話說回那天我們立下了要吃它兩碗的大志。我們心不在焉的
吃著碗裏想著鍋裏。時時惦記著那”開港150周年”慶祝會的小攤子們。
於是我們捨棄了大志把吃另一碗的肚子留給了”150周年”。
在”開港150周年”的攤子上,我們買了兩個又燙又大的鴨肉包子,又買了
兩罐啤酒。唉~終於體會到飯飽酒足是什麼滋味了!!
懷著微醉的感覺及撐著微突(吃太飽了)的小腹,幸福的坐在歸途的電車上時
我問土屋
「欸?新橫濱在慶祝”開港150周年”,那海港到底在那兒呀?我怎麼沒看到。」
土屋說
「新橫濱根本沒海港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