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3-04 18:04:14| 人氣72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化局的花燈展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元宵節起源於何時?有多種傳說。但說起源於唐代的較多。
據《七修類稿》記載:「元宵節起源於唐代開元年間。」
唐玄宗時,宣布正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取消宵禁,皇帝親自出宮觀燈。

唐代燈飾非常雄偉,除做五彩繽紛的彩燈外,還做大型藝術燈飾,
每逢元宵,宮廷要搭二十五座高大的燈樓,彩燈用的絲絹萬紫千紅,
非常好看。

這天夜晚,全國各縣城和首都長安一樣,燈市壯觀,非常熱鬧。
唐之後,各朝元宵之夜觀燈流傳至今,詩人在自己詩作中多有反映,
如唐朝蘇味道在《正月十五日夜》一詩中寫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如宋朝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一詞中就寫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角龍舞。」

這裡的「花千樹」,就是指元宵夜晚,用竹桿把彩燈挑到半空,
遠近高低,燦爛絢麗,好像千樹花發愛煞遊人。

從唐代開始,經宋元至明清,元宵之夜各類活動花樣繁雜,豐富多彩。
張燈、看燈、賞燈,越來越普及,燈市、燈街、燈灶、燈謎、燈宴等
也廣為興起。

【李翎】

「萬家燈火慶元宵,火樹銀花不夜天。」

古時候,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元夕節、燈節等等。
秦始皇嬴政,因避諱,又稱「端月十五」。
該日為滿日,即「望」日,象徵團圓與美滿。

漢代司馬遷在建議漢武帝修改曆法時,元宵節被列為民間的重大節日,
從此以後,由都市遍及窮鄉僻壤,家家戶戶,張燈結彩,
一為慶賀,一為祈龍施雨,以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年豐物阜,幸福安康」。


唐初「文章四友」之一的蘇味道,就有五言律詩《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或作星)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它生動地描寫了京城元宵節夜晚燈火璀璨、狂歡達旦的情景。這天晚上取消宵禁,打開了星橋鐵鎖,家家張燈結彩,人們濃裝艷服,載歌且舞,車水馬龍,互相逐追嬉戲,一片太平盛世的繁榮景象。




「情真意切」的要推宋代女詩人宋淑真的兩首描寫元宵節戀人幽會的作品,在詩人年輕的時候,她寫了一首《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詩用白描和對比手法,借景抒情,在元夕花、燈、月、柳的美景襯托之下,一個天真癡情少女的歡快與憂傷躍然紙上,似見其人、見其景、見其心 ,引發人們情感上的共鳴。




台長: 弄墨
人氣(725)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好攝之徒.無所不照 |
此分類下一篇:黑天鵝
此分類上一篇:春的身影...櫻花與桃花

楊風
有這麼美的花燈嗎
真是少見呀
2010-03-13 10:06: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