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行小詩的基礎美學初步思考
——從泰華六行(含以內)小詩發想
林煥彰
一、引言
在泰華文壇上,我有批志同道合的文友,他們把我當作是他們的一員,尤其寫詩的詩友,讓我有份歸屬感,使我覺得:自己不僅是臺灣詩人,同時也是泰華詩人;因我曾為泰國華文報當兼、專任編輯長達二十年有關。尤以1999年9月起,至2006年11月底止,我有機會獨自負責泰國《世界日報》副刊「湄南河」編務,將近十年,投注更多心血,融入泰華「在地意識」,有機會和泰華文友、詩友一起切磋,建立默契,培養共識,並於2006年7月1日,以「7十1」模式,和七位元詩友組成一個「小詩磨坊」詩社,提倡六行(含以內)小詩寫作。
所謂「7十1」模式,指泰華詩友七位:嶺南人、曾心、博夫、今石、楊玲、苦覺、藍焰,加上我唯一一個居住在泰國境外的詩的愛好者所組成的小詩社。我們這個詩社,從2007年7月推出《小詩磨坊(1)》(2007版.香港世界文藝出版社印行)之後,決定每年七月都要編印一輯《小詩磨坊》,選輯同仁當年創作的詩作,各三十首,每一首都附有一則「詩外」;目的是:借機會讓作者自己在寫詩之外,也做點有關詩與人生、詩與生活、詩與詩想、詩與表現等等進行思考,以之力求精進;也讓讀者在閱讀詩的文本之外,還有其他相關的延伸閱讀的樂趣。
「小詩磨坊」,既以六行(含以內)有限篇幅的特定形式規範詩的創作,我們自然希望在詩的文學藝術上,要有所突破與創新;取「磨坊」的用意,旨在於「磨坊」的「磨」字,具有下苦心推磨的精神意義,和自我期許,同時也希望藉「磨」與「魔」的諧音之意,給自己一種遊戲、變魔法的啟發和勇氣;寫詩,要有勇於玩文字、玩寫詩、玩心情的觀念,多做嘗試、創新,這是我們「小詩磨坊」每位同仁共有的默契和精神。
二、六行小詩的基礎美學的思考
美學,指的是形而上的思維及其所完成的專門科學,也是所有文學藝術追求本質上的美的至高無上的需求;但美的本質是活的,多元、多樣。就文學詩的唯一必要媒介(語言、文字)而言,它的美學基礎是,建立在文字形象、聲音、意義,以及整體呈現的形式和意涵。
小詩篇幅小,它對語言的精簡、精准、象徵、暗示等等要求,是相對的計較。至於形式上的要求,也同樣應該列為詩人展現藝術成就所必須用心的要項;文學藝術的創作,最忌諱的是一成不變;詩和創作是同義詞的,宜畫上等號;不是創作就談不上詩。美學的創建,就是從創新開始;立足于創新的基地。
三、六行小詩的本質上的思考
六行小詩的詩的本質,跟其他任何形式的詩的本質,基本上應該是一致的。但從詩的篇幅長短大小不同來看,任何一種形式的詩,它還是有自己各自獨特的本質;小詩不一定專指六行或六行以內,但六行(含六行以內)小詩,是目前我們在泰國刻意要推廣的一種小詩的獨特形式(將來也會擴展到其他國家地區),我們居然有意經營、創新、提倡這種小詩的新形式,自然有必要自己思考探索六行小詩究竟有哪些異於其他形式的詩的本質是什麼。
六行小詩的自己獨特的本質,精准是第一要義,但也並非一定得排除詩向來相當受重視的一項獨特成就--岐義性,以及豐富性;不能因為篇幅小,就忽略詩所應該追求的深邃的意境,以及更多更寬廣的想像空間。也正因為文字精簡,它的留白、跳躍性的文字處理,變成更加受到重視。但也因為文字精簡,就得特別小心,避免語言抽象化、概念化,尤其說明化和說理化。不得把小詩寫成「分明是一句話,分成三五行。」(趙玉明語)寫小詩不能把它看成這麼簡單又隨便。小詩的任何一個字、一個標點符號,以及如何斷句分行、分段(包括它的題目),都是一體的,有機的;任何一部分,都像是人體中的任何一個器官,一樣重要。
四、六行小詩的形式的思考
六行小詩的形式,是靈活的,也是多元、多樣的;為求達到靈活與多元、多樣,多采多姿;應該打破規矩僵硬的固定形式。
詩的形式本是為內容而服務,有甚麼樣的內容就該有甚麼樣的形式;甚至形式特殊的表現,還能為平庸的內容帶來新視覺的效果,增加文字繪畫性的美感,提升詩的藝術成就。
六行(含以內)的小詩形式,可以有一至六行的六種基本形式;除一、二行的無法再變花樣之外,其餘三至五行的作品,都可以有數種不同形式的變化;總的來說,一至六行的六種基本形式,可以有如下的多種變化形式:
1.一段式的,可以有:
一至六行的1/2/3/4/5/6,六種形式。
2.二段式的,可以有:
(1)六行的33/42/24/51/15,五種形式。
(2)五行的41/14/32/23,四種形式。
(3)四行的22/13/31,三種形式。
(4)三行的12/21,二種形式。
(5)二行的11,一種形式。
3.三段式的,可以有:
(1)六行的222/141/231/213/321,五種形式。
(2)五行的122/212/221,三種形式。
(3)四行的121,一種形式。
4.四段式的,可以有:
(1)六行的2121/2112/1221,三種形式。
(2)五行的1211/2111,二種形式。
(一行一段,連續三段都一行,也許有點勉強,如果真有表現上的必要,其實也未嘗不可。)
以上總計有三十餘種形式,如能靈活巧妙應用,六行(含以內)小詩已足夠創作出合乎文學多元、多樣化的藝術形式。關鍵只在詩人創作者本身,他如何看待詩的形式及其自我要求能力。
五、結語
個人學習寫詩將近五十年,一開始就喜歡寫小詩,也許,年輕時讀過一點古詩詞、印度詩哲泰戈爾《飄鳥集》以及日本俳句等有關,在抒情中追尋哲理或禪境,漸漸的養成偏向思考性的方向發展,而有意設法切斷抒情浪漫調子,詩就越寫越短了。
1988年11月,我出版一本中英泰文三語對照版短詩集《孤獨的時刻》,發現自己收在這集子中的三十二首小詩,竟然無一首超過六行的小詩,而且也覺得相當得心應手。後來我仍繼續寫小詩,並且給自己一個約定:以後寫小詩就別超過六行吧!
2003年元月,我負責泰國、印尼《世界日報》副刊改版,規劃了一個新欄目:「刊頭詩365」,天天要有一首小詩放在刊頭重要的版位,就設定六行(含以內)小詩徵稿,於是開始了推廣六行小詩的寫作。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