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園》明朗詩風的精神象徵
--懷詩人文曉村並致周年祭
/林煥彰
--詩人文曉村的為人,是平實、忠厚又重信諾,和他的詩觀、詩風是一致的,吻合的;他是《葡萄園》始終沒有離開崗位的園丁、守門人,也是「明朗詩風」的精神象徵……
詩人文曉村最後給我三首詩,是《乾坤》詩刊第44期、2007年冬季號製作「當代台灣縣市區域詩展系列‧北縣卷」時,我向他邀稿的;這三首詩,分別是:一首寫於2007年6月10日<一隻凌空的巨鷹>,副題「讀唐詩之詩贈唐詩其人」;「唐詩」是重慶詩人,曾訪台和曉村兄論交過。一首寫於同年7月31日<八月,我將遠行>,也有副題「給愛妻」;他夫人邱淑嫦女士,是位傑出攝影家;印象中,我是2006年冬天,在台北忠孝東路三段一家廣式餐廳、接待香港詩人晚宴第一次見面的,她送我一本新出版彩色攝影集;她人開朗、大方,捕捉鏡頭極為敏銳,幫我拍了兩張少有的笑臉很燦爛的照片,後來我出書都派上了。另一首<野鶴>,寫於稍後兩天的8月2日,.是他正準備去中國大陸「大西部」之前的最新一首;這三首新作,我都很喜歡;這三首詩作,好像就成為他最後的遺作,因為至今我還未再看到他之後寫的詩作發表。每想到這樣的事兒,心中就不禁浮現無限感慨!
曉村先生晚年詩作,我總覺他相當盡情、自在的將自己從長期禁錮壓抑著的詩心中釋放出來,詩中視野、情意和意境都得到了相當開闊與深邃的發揮。記得曉村先生寄稿時,還附一紙短信,告訴我他將去大陸參加一場重要的盛大詩會,那就是他<八月,我將遠行>和<野鶴>詩中所寫的主要內容和心境;前者副題「給愛妻」,具體做了一些「告白」--關於將去的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參加的是個什麼樣的詩會、有些什麼樣的嚮往和期許……都毫不隱諱、很瀟灑的表現出來;後者<野鶴>,可說寫的就是他的「自況」,自比一隻「閒雲野鶴」!所以,詩中有一種逍遙自在、豁達的胸懷。當然,這些年島上政爭紛擾不寧的大環境,他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不免也帶給他極大的影響,甚至萌生厭惡,失望之餘,產生一種「出走」、眼不見為淨的心態吧?他在詩中抒發了詩人、知識份子的良知、無奈和悲哀。
我和詩人文曉村相識,大約始於民國五十五年左右,算來已有四十多年的時光;但我們一直都沒有走得太近,這可能跟我個性有關;早年我是不太會主動和人家攀談的,但也可能我之後加入了《笠》詩社,又後來和辛牧、蕭蕭、陳芳明、施善繼等創立《龍族》詩刊,不隸屬於同一個詩社,各有各的主張,各寫各的詩,各忙各的編務,除了詩壇、文壇有些共同聚會、有機會見面打招呼之外,極少有私下交往;可是,我和《葡萄園》的關係,卻也一直維持著不及不離的友好關係;這種友好關係,也等於我和曉村先生以及《葡萄園》每位同仁「淡如水」的關係。雖然我和曉村先生的關係是這麼的淡薄,可有什麼樣的好處或我有任何的需求、求助,曉村先生他都從不忘記鼓勵我、給我機會;就說民國六十八年,他編寫《寫給青少年的新詩評析一百首》(69.04.10布穀出版社出版) ,他就選了我一首詩<受傷的蝴蝶>,收在上冊,對我有實質的鼓勵作用。
曉村先生為人平實、忠厚又重信諾,和他的詩風是一致的、吻合的;《葡萄園》主張並堅持「明朗詩風」,應該也與他的詩觀、理念和精神有極大關係;在《葡萄園》原創始人當中,從創刊到他走完人生旅程為止,很多人停筆了、離開詩壇了,只有他是四五十年如一日,始終沒有離開編務、社務、交流、評論和創作的崗位,他不僅是《葡萄園》最資深的園丁,也是《葡萄園》最堅強的守門人,更是《葡萄園》明朗詩風的精神象徵。
去年,我有幾次出國機會,對國內詩壇、詩人動態,常常是後知後覺;曉村先生住進醫院,我得到的信息已是他在加護病房已經住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不便干擾,只撥過電話表達心中的關懷之意,沒有去看望他,再知道有關他的消息時,是他已經告別了塵世;遺憾總都是隨著生命的消逝而消失,只有懷念深藏在心裡,是長久的……(2008.10.26/23:14研究苑)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