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是規劃的
--七十自述之一
林煥彰
(1)
人生很微妙,我迷迷糊糊不知不覺就活到了七十。
人生,很多事情不一定是有規劃的,即使有些是規劃了,也未必都能按照規劃順利完成;一些原本不在規劃中的事,卻又一件一件的完成了。
所以,我的人生,常常是走到哪兒就算到那兒。
今年八月十六日,是我滿七十的時候;1939年8月16日(農曆七月初二)生 ,那是「母難日」,我得先感謝我的兩位母親;一位生我,一位養我;生我的,今年九十有五,養我的母親已經九十九,可說一百了。
我兩位母親都還健在,只是歲月不饒人,她們都已喪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記不起我是她們的兒子!關於兩位母親的事,我曾在三十多年前寫過一篇<兩個母親>,最近我還會再寫一篇。
現在要寫的事,是今年上半年、原本不在我人生規劃中的意外的事。
這篇文章,是應編者要求寫的,有點像廚子接受顧客點菜一樣,有一定預算,限於字數,不好寫得太多,所以有關我下面要寫的「意外的事」,只能簡略報告;以後還會專文寫作。
第一件意外的事,是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請我擔任首任駐校作家。
這項活動,是由該校校友會組成「香港大學駐校作家計畫基金管理委員會」;從2008年起,每年遴選一位兩岸三地華文作家擔任,為期二至三個月;提供住宿、往返機票及一筆生活津貼,在文學院裡給一間獨立辦公室。
主要工作有:
一.兩場演講:一場院內,對象為博碩士生及教授;一場公開,校內校外人士都可自由參加。
二.六節創作課程:對校內學生;分兩次進行,每次兩小時。
三.兩所中學訪談、演講或教學。
四.香港大學年度新文學創作獎評判(新詩)。
五.中文學院文學創作班散文寫作比賽及兩所中學生新詩比賽評判
六.活動結束後,半年內繳交以香港為題材寫作的文學作品。(數量不限)
這些工作,對我算是輕鬆的;只要認真去做,都可勝任愉快。當然,為了自己要求「做得好」,壓力還是有的。
才剛過春節,天氣奇寒;要離開家時,有點兒徬徨。
2月19日上午九點,小女兒家華開車和她兒子玨仲,送我到台北忠孝東路二段改搭機場巴士;下午飛抵香港,港大中文學院黎活仁教授派校車和他的研究生、助理史言君,到機場接我。並安頓我住在他事先租好在般咸道38A.YWCA女青年會大廈501室;距港大步行約十五分鐘,是很適中的住所。
晚上,中文學院楊主任玉峰博士、校友會胡主席國賢(詩人,筆名羈魂) 假皇后大道西金滬庭酒家聯合宴請;有中文學院單前主任周堯教授、黎活仁教授、王麗瓊委員、校友張曼儀教授、龔敏博士、培僑中學校長招祥祺、真光中學楊慧思老師、研究生史言出席,為我接風。
春節大陸南來的一波寒流,還駐留在香港,我在香港住的第一個夜晚,睡到下半夜被凍醒;還好,天亮之後,氣溫回升。
2月20日上午,大約10點,我走出YWCA;沿般咸道向西走,帶著新鮮、好奇的心,邊走邊看邊拍照,約十五分鐘走到港大校門口;我沒有走進校園,只在般咸道上抬頭仰望港大中文學院古典美麗的建築,拍了些照片。然後繼續向前走,走到薄扶林道,又被一座白色小教堂「聖多安尼天主堂」迷住,就一直在那兒流連,拍了更多照片;這些第一印象的美好感覺所拍攝下的鏡頭,後來成為一場公開演講的主要觀點:「從局部發現美、尋找詩的感覺」,並做成投影片。
下午兩點鐘,和史言君在約定時間到校門口碰面;他帶我去中文學院辦公室秘書處辦理報到,簽一份合約書,領了辦公室和個人研究室的鑰匙。之後,史言君帶我認識校園、圖書館和餐廳……
依據承辦本項計畫的黎教授事先排訂的活動表,公開演講在3月11日下午5時至7時;創作課程分別在3月27及4月3日下午5至7時;至於校外兩所中學的訪談、教學時間未定。後來楊主任跟我商量,一場院內的小型報告,希望也排在3月11日上午11時至12時,中午和院內教授、同事餐敘;我只稍做思考,認為該做的事遲早都得完成,就同意在同一天進行。
為了準備演講稿、蒐集以香港為題材的意象,經過一夜思考之後,我決定用「眼睛和腳」認識香港。
從上午出去走路、拍照、認識環境,我已經開始思索:如何準備我的兩場演講內容和題目。很快的,我有了想法:決定在院內對研究生和教授們報告<六行小詩之美>;公開演講的,就以觀察香港所得印象和感觸做為演講內容,題目訂為:<詩,在哪裡?--一個詩人、畫家、兒童文學作家尋找一座城市的詩>;我不太喜歡「炒冷飯」,如果想用現成的,我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中就有資料可以派上用場。
從這天開始,我的「工作」就是走路、認識香港、累積香港生活經驗、尋找「詩的感覺」。
「駐校作家活動計畫」對我的要求不多,我不必天天進入學校,也不必常常呆在辦公室;但我自己對自己的要求是:周一到周五,儘可能都到校園走走,並經常走進自己的研究室,看書,學習使用電腦、上網,處理一些電郵,和香港文友聯繫……我的香港文友相當多,有二三十位,分佔兩個領域,包括寫詩和寫兒童文學的,他們大都在教育界,也有部分從事文化出版工作;其中,有一些已是二三十年的老友了!
22日下午,黎活仁教授安排一位香港知名作家到學校做專訪;這位作家筆名李洛霞,本名黃珠華;她準時在約定地方和我碰面,和她同行的,有她念中一的女兒何雍怡,還有一位文友劉煦中老師;她們都說喜歡我的詩,在校園指導童詩寫作時常引用我的作品;黃老師還特地用電腦彩色列印她經常引用的一首童詩:<妹妹的紅雨鞋>給我。
她們對我做了滿深入的訪談;李洛霞的<林煥彰:一個又是獅子又是兔子的外星人>和劉煦中的<敬業樂業的園丁>,兩篇專訪約一萬字,同時在三月出版的香港《城市文藝》第26期刊載,佔九頁篇幅。照片是何雍怡拍的,她臨時擔任攝影記者。
除了「走路」,我花在電腦上的時間不少;在演講之前,先後完成三篇我在兩場演講中使用的講稿,並製作成簡報投影片;用在院內的,有<談小詩>和<六行小詩之美>,合計三千多字;用在公開演講的,也直接在電腦上寫作,花了不少心血和時間;在寒冷的春天熬了好幾個夜晚,常常弄到凌晨兩三點。當我完成這篇六七千字講稿(<詩,在哪裡?--一個詩人、畫家、兒童文學作家尋找一座城市的詩>)和製作二三十張從數位相機拍攝香港意象的照片,轉成簡報投影片;這當下,我的精神、心理,真是如釋重負;我終於用不求人的毅力克服了種種的困難。
這段學習使用電腦碰到的難題不少,有研究生史言君、真光中學楊慧思老師(詩人)和中文學院辦公室一位電腦專業人員周敬華(Daniel) 君,都給了我不少協助;在這裡,我特別要對他們表示由衷的感激。
3月11日的兩場演講如期完成;在院內的小型演講,只有十來位參加,進行得還好。公開的大型演講,有三百多聽眾,提問的也算踴躍,但我覺得這場演講不成功;其中有些因素屬於我個人,有的是承辦單位的,不便評論,當做是一種經驗,以後才有改進的空間。
演講之後,我的「重頭戲」可說完成一大半;但不在「駐校作家」活動計畫內的工作是,因為我喜歡畫畫,承辦單位同意配合在港大圖書館二樓為我舉辦一場詩畫展,另邀港大中文學會名譽會長伍懷璞、李思齊(均為徐州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及台北知名詩人方明提供作品參展,為期一個月。我個人展出資料和作品,包括:詩作原稿、手稿、書影、文學活動照片及撕貼畫、線畫等六十餘件,其中詩的手稿、撕貼畫、線畫約四十件,都在港大完成;這是自己給自己增加的工作,自己覺得做得很愉快。畫展結束後,我把所有的作品、資料和三十多種著作,分別贈送圖書館及個人(包括中文學院教授、辦公室職員和文友) 做紀念。
詩畫展在3月19日下午五時揭幕,名譽會長伍懷璞和李思齊教授是這次展出的贊助人,他們資助製作大幅海報在會場懸掛。在揭幕儀式中,舉行培僑中學、真光中學兩所學校學生新詩創作比賽頒獎,使詩畫聯展揭幕式在隆重剪彩之外,又添一項盛況。
為配合詩畫聯展,承辦人黎活仁教授特邀詩人方明專程從台北飛抵香港,在3月20日下午和我面對中文學院一百四十餘位創作班學生,舉行以<城市、天空和生活>為主題的一場對談。
我的創作課程對象,就是這一百四十餘位學生;他們來自港大全校不同科系的選修,不純是中文學院的本科生。我第一次為他們講課是3月27日,談六行小詩的寫作;第二次是4月3日,按承辦單位排定課程,為他們談詩的批改;我以台北《創世紀》詩雜誌最新一期(2008年3月出版春季號)公布「首屆創世紀小詩獎」得獎作品五首詩為例,說明得獎作品也有斟酌推敲的空間;詩的創作,是文學藝術的一種至高無上的探索,值得精益求精。
校外兩所學校的演講,經港大校友吳美筠博士(詩人)及王麗瓊委員接洽後,分別安排在3月29日下午和4月2日上午;前者是香港大學附屬專業學院,針對大學一二年級學生談詩,講題是<玩詩‧玩畫‧玩詩畫>;後者是香港校友會學院,針對中一二年級學生談兒童詩,講題是<和詩畫做朋友>;該校中一生使用啟思版《中國語文》第二冊,課文中恰好收入我一首<曬衣服>的詩,他們剛剛上完,有份親切感。
這兩場演講都各有三百餘位聽講,現場反應相當熱烈,我自己也覺得進行得很順暢,很滿意。成功的原因是,我準備的材料,分別由吳博士和王委員幫我製作簡報投影片,現場又幫忙操作電腦,我可以放鬆心情,盡情暢談。這也是我要特別感謝的。
我的駐校工作最後要做的是:港大新詩創作獎比賽的評判;由香港著名詩人葉輝、羈魂和我三人負責。我們4月7日傍晚,假北角特藝公司辦公室進行決審,順利選出一二三名各一名及佳作五名。
依據約合簽訂,我的駐校期限4月18日屆滿。我訂在這天下午離開香港,和任榮康先生前往中國大陸;29日由廣州進入香港,再從香港搭機回到台北我已經七十天不在的家。我在上海、張家港、常熟、義烏、金華、杭州、廣州等地訪友講學旅遊,見了大陸兒童文學界幾位前輩老友和年輕的新秀:任溶溶、聖野、李仁曉、黃修紀、沈石溪、周銳、唐兵、唐池子、殷健靈、謝倩霓、蔣風、韋葦、方衛平、周曉波、孫建江、平靜、王宜清、班馬、韋伶、未未等作家學作者;在杭州時,還不期而遇、見到方素珍、余治瑩,我們三個「兒研會」前後任理事長,竟然有這麼巧,可以在杭州召開一次前所未有的體制外的「二十一世紀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臨時聯席會議」;人生真是好事多多。這樁美麗的「工作幻想曲」,就留著以後再寫吧。我已經超過了編者要求的字數,實在對不起!(2008.06.01/08:30.研究苑)
(2)
我說我有兩趟大陸之行,其實不止兩趟;因為港大沒有要我辦理「工作簽證」,我拿的是「旅遊簽證」,每次進出香港只能停留十四天;依香港移民局規定,在兩個月當中,我排了四次離境的行程;先後去了深圳、廣州、徐州、澳門各一次,最後是4月18日去上海正式展開訪友、講學和旅遊;在這裡要寫的,就以3月21日去徐州和4月18日離境的事,因為這兩次的行程是充滿了「意外」,值得向「兒研會」的朋友們報告和分享。
先說3月21日晚上九點鐘,隨港大教授、學者團搭上海航空公司班機直飛徐州,午夜十二時抵達彭城機場,轉搭遊覽車南下;因為高速公路中途發生事故,我們被困在路上,原訂四小時車程,走了六個多小時;清晨六點多才到揚州。
此行目的主要是23日至25日,參加在徐州師範大學舉行的「余光中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由港大中文學院與徐州師範大學等單位簽訂「中國新詩學術研究十年合作計畫」的一項研討會議,我因為「駐校」,躬逢其盛,成為一個跟班的;免提交論文,只在行前兩三天寫了一首詩<讓春天從高雄出發>(2008.03.22《彭城晚報》刊載.見附錄),向余先生致敬。
22日在揚州遊瘦西湖,是協辦單位彭城晚報全程接待。
三月的瘦西湖美得讓人陶醉,值得好好寫篇遊記;只是車上一夜長途顛沛,有些辛苦,但也值回票價。
托余光中先生之福,沾了他老人家的光;主辦單位於23日晚上在徐師大馬可音樂廳舉行大型朗誦會,會場巨幅紅布條懸掛「望鄉的牧神--余光中、舒婷、林煥彰詩作朗誦會」分沾了他們的光彩。會後徐師大中文學院王艷芳教授還特別為我做了專訪,準備《彭城晚報》刊載,和《彭城晚報》同一集團中的都市晨報社也於3月25日早晨派專人到漢園酒店致送一份精美聘書,聘請為「晨報文學獎」特別顧問。此行我應《彭城晚報》寫了四首詩,將在端午節詩會特刊刊載。
4月18日下午兩點半,和上海著名詩人、翻譯家、兒童文學家任溶溶先生二兒子任榮康先生在九龍紅碪車站會合,我們搭15:16T100特快車去上海。我們買的是特別包廂的車位,車票上印的簡稱字樣叫「特包」,只有我們兩人的獨立有上下鋪位的軟臥的套房,有衛浴設備,舒適乾淨安全;票價幣953元。第二天11:30抵達上海,在車上輕鬆安靜的過了一夜;是過去多次到大陸所沒有的一種新體驗。
在上海的第一天晚上,說是要拜會的第一位我所敬愛的名家前輩任溶溶先生,其實也未做到真正的拜訪,倒讓他老人家挺著寒冷的天氣、氣喘吁吁的和我們外出餐,並且是由他老人家花掉一本圖畫書的翻譯酌(酬)勞、在黃浦區福州路一家百年老店「老正興」點了滿滿一桌的屬於正味地道的佳餚,還開了一瓶加溫的老酒滿足我這個百無禁忌的老饕的饞嘴,吃得齒頰留香。
第二天中午,動物少年小說名家沈石溪先生幫我邀集了聖野、任溶溶、李仁曉、張秋生、黃修紀、周銳、唐兵、唐池子、謝倩霓、殷健靈等先生女士,加上任榮康和我,在肇嘉濱路王朝大酒店訂下一間金碧輝煌法式包廂,設宴餐敘,讓多年不見的前輩、老友及上海兒童文學界新秀,我們圓圓滿滿的坐滿了一大桌,高高興興的有了一次盡情暢談、難忘的聚會。
21日上午和張家港趕來上海接曼谷文友楊玲小姐的博夫先生會合;我們三人同屬泰華「小詩磨坊」詩社的成員,並負責年度《小詩磨坊》詩集的編務;博夫是張家港市南豐鎮人,旅居泰北多年,但每年都會返鄉住一段時間。我這趟訪友之行,恰逢他回來,承他熱誠接洽和安排,除了訪友、旅遊之外,又多了兩個地方的演講。
因接待曼谷來的楊玲,我們三人上午的行程只在外灘、黃埔江、城煌廟三個地方匆匆忙忙逛了一下,午後三點就搭汽車直驅張家港;車程大約兩小時。
張家港是一座新城市,商業區有步行街,馬路寬敞,綠化做得相當好,離市區車程不到五分鐘,闢有一座人工湖,叫「暨陽湖」公園,腹地之大,無法一眼洞穿,令人羨煞。
夜宿博夫位於南豐鎮農村中的老家;那兒幽靜。因為他家門口有座小橋,名曰「崇德橋」,所以他家新建的二層樓房,我稱它為「崇德樓」;為了表示迎接遠道來的朋友,博夫預先了準備21響禮炮鳴放,讓我覺得怪不好意思。
第二天下午,在張家港的沙洲工學院針對二百多位學做了一場演講,講題是現成的<六行小詩美>;會前當地作家協會會長詩人北岸特地、安排一場與媒體人見面會,包括廣播、電視、報紙的記者和作家;《張家港日報》記者錢萍的採訪報導<林煥彰:文學創作是一種彌補>附一張演講照,以頭條版位安排在該報2008.04.25「文化周刊」刊載。
4月23日上午一早動身,趕赴距張家港約一小時車程的常熟市。
十時在常熟理工學院,以同一個講題為近二百位學生又做了一場演講;這場演講是剛從曼谷講學回來度假的計紅芳教授受取的。會後,在學校領導招待午宴之後,由博夫弟弟樊祥清先生繼續開了一個多小時車送我們到蘇州火車站,轉搭特快車去義烏;為的是去看《小詩磨坊》2008年版的封面設計,做最後定稿的檢查,也為了就近第二天上午能在約定時間趕到金華浙師大,與蔣風、韋葦、方衛平、周曉波等教授老友會面;是博夫先生煞費苦心安排。
4月24日上午九點一刻,博夫在義烏的朋友王紅鷹小姐開車把我們送到浙師大,兒童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方衛平教授和一位研究生,準時在大門口等我們;只稍作片刻休息,他就引我們進入紅樓兒童文化研究院的會議室,和坐滿二十多位研究生進行了一場既熱烈、輕鬆又充實的圍繞著我和作品的座談會,由方衛平主持介紹我在兩岸交流以及細述我前後兩次到過浙師大和浙師大的因緣,研究生有五六位朗誦我的童詩,提問的也有五六位,氣氛是相當的熱絡,逼於我停留的時間限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結束,由方教授招待午宴,約兩點和他們話別,王小姐再開三小時的車送我們到杭州,在約定時間和浙江少兒社副社長孫建江老友見面,和早我們一天抵達的方素珍、余治瑩不期而遇的在一起餐敘。人生很奇妙,很多事都不是有規劃的,該碰在一起的,到時候自然就會碰在一起。第二天,上午在少兒社編輯王宜清小姐陪同下,我們一起到靈隱寺做了半日遊;中午,建江招待午宴,任榮康先生來跟我會合,方素珍和余治瑩趕赴機場,先行離席;下午建江又親自招待我們遊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4月26日上午,博夫租遊艇招待楊玲和我遊西湖;午前回到酒店和榮康會合,一起用餐,他們為我餞行,餐後「打的」送我到杭州東站,我搭13:30T169特快前往廣州,在車上過了一夜;清晨06:30抵達廣州,一踏下車廂門,班馬就衝過來接我,他自己開車,回到他的白雲居;他的家,是我每次到廣州必住的地方,我當它是自已的家,他太太韋伶和兒子未未,我們都是老朋友,所以我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我一住下來,他們就會撥空帶我找地方旅遊;這一次,我又住了兩夜,有兩整天的時間在一起;27日是禮拜天,他們在兒童中心教學,是最忙的一天;他們忙著教學,我也藉機會觀摩。班馬的教學,向來重視創意和實驗的精神;他的教室,和電視台攝影棚一樣,設備齊全;他一邊上課一邊錄影,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到最高點;上午一班中年級的課,他還特別介紹了我,把我當貴賓;現場展示二十多本我的著作,供學生翻閱,還一邊播放我的生平影像,一邊接受學生提問,和在電視台做實況轉播沒什麼兩樣。班馬不僅在室內上課,還常常帶學生出「外景」;這天正好有一個高年級的班要在戶外上,他把二三十個學生帶到附近的越秀公園,摸擬體驗在熱帶雨林中的生活,引導學生自我探索、感覺、感受和發現;學生個個都興致高昂。
28日上午,班馬和韋伶開車約一小時車程外的一片古老村落--沙洲去採風,這又是一趟難忘之旅;班馬提著他的錄像機,幾乎是全程錄影,和昨天錄製我在他課堂上充當貴賓的訪談過程,全部燒拷成兩片光碟送我留念。
29日一早,班馬開車送我到廣東東站,我搭09:05T805直達特快前往香港,平安愉快結束這一趟沒有規劃的意外之旅。(2008.06.01/08:54. 研究苑)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