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社打電話通知我,申請的讀報教育實驗班已通過而且費用全額補助,從原本的資格不符,到打電話通知我們班是這次參加活動人數最少,年齡最小,海拔最高的實驗班,真是像做夢一樣。
回想上上個星期看見國語日報在徵讀報實驗班,這是我很有興趣的一個有意義的活動,但是對象是小三至小六,我今年帶的是一年級,資格不符。原本我考慮去借一個班級來試試看,或許這個題目還可以幫助我完成碩士論文,但是我還是考慮從自己班自己做,一來借別人班級太麻煩,二來有這麼好的事為什麼不用在自己班孩子的身上,只是資格不符,這可怎麼辦才好,硬著頭皮打電話到國語日報社,對方表示資格是三至六年級,以一年級送計畫應該不會通過,真失望跟對方表明我的想法,依然是不被接受,所以我認為國語日報社應該還是以對他們有利的為優先考慮,真是心灰意冷,所以連去借個班級試試看也不想了,就放棄吧!
接下來忙著研究所的報告,本想放棄算了,但是換個角度想,何不試試看呢?所以先暫時放下研究所報告用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把計畫寫出來,我想是沒有什麼希望所以直接以email寄出,這樣才不用讓校長知道。而且萬一沒通過是頂丟臉的一件事,所以就這麼辦吧!
所以事情經過就是如此,從十月份起班上每個人都有一份免費報紙,這真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且全國只有二十三所通過,嘉義縣我們是唯一個實驗表,好像有那麼一點點不小的壓力!但我會全力以付做好這一件事。
以下是國語日報電子全文:
讀報教育實驗班啟動 前進25校---2007/9/21
劉偉瑩/臺北報導
國語日報社甄選「全國NIE讀報教育實驗班」,昨天名單揭曉,本學年度有十一個縣市、二十五個國小班級、近七百名學生參加實驗計畫,涵蓋北中南東四區及離島。民間與教育界合作推動的兒童閱讀活動,將不只是讀書,也讀報紙。
昨天的記者會,臺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桃園縣教育局課長湯惠玲,桃園縣壽山國小校長伍賢龍,臺北市明德國小校長林玫伶,國語日報社董事長黃啟方、社長張學喜,以及關心兒童的「強強哥哥」趙自強等,共同宣布「全國讀報教育實驗班」啟動,並舉行《讀報教育指南》新書發表會。明德國小學童扮演的「NIE小記者」童言童語,加上趙自強妙問妙答,會場笑聲連連。
國語日報社董事長黃啟方表示,國語日報社計畫以十年時間,讓讀報教育在政府、民間、教育界的認同與支持下,全面進入國民教育領域,成為學習課程的一環。
第一批讀報實驗班選拔,從三十八件申請案中選出十二班,完全由國語日報社免費提供報紙。此外,與縣市政府及基金會共同出資免費提供報紙的實驗班,還有桃園縣十一班、金門縣及花蓮縣各一班。入選學校之一的嘉義縣新美國小,位在偏遠的阿里山上,九成學生都是原住民,將推動讀報教育的一年甲班,全班只有三人。入選班級將獲得部分或全額補助,每個學生可獲一學年的國語日報,十月起實施。
國語日報總編輯馮季眉說明,讀報教育實驗班有四個特色:一是教師須提出一學年教學計畫,二是每週至少一節課(正課時間),三是師生都有報紙教材,四是學期末須提教學報告並檢視學生學習效果
實驗班遴選 教學計畫熱忱是關鍵---2007/9/21
趙瑜婷/臺北報導
國語日報社日前徵求讀報教育實驗班,共十二校獲選,包括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及都會區大型學校。國語日報總編輯馮季眉表示,遴選的標準,除了區域及城鄉平衡,也考量學校及教師對讀報教育的認識與教學熱忱,以及所提教學計畫是否符合學生認知程度,是否能將報紙素材與教學結合,加入創意等,都是重要評估因素。
如位於阿里山上的嘉義縣新美國小一年甲班,只有三名學生,原本不符「三到六年級」原則,但教師的教學計畫,展現對讀報教育的認識及熱情,希望學生從一年級打好閱讀基礎,更運用國語日報的淺顯素材,如看圖說話等,為低年級學生設計教學活動,非常用心,令評選委員感動,破例入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