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24 12:00:00| 人氣5,1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今與昔比(1)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既然去年發起了這個專題,今年也不能讓它荒廢掉,但因台長時間有限,故將以精簡方式呈現,還請感到意猶未盡的讀友多多見諒。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者為九部,因此今年本專題將以三部為一篇,分為三篇發表,亦以20年(1992/1993-2010/2011)來的最佳影片入圍者中挑選分別對比的作品,並依照台長觀賞本屆入圍影片的順序發表,較死板的英文字母排序更有記錄價值。



永生樹/紅色警戒 The Tree of Life / The Thin Red Line (1999/2000)

能和泰倫斯馬立克比較的,看來真的只有泰倫斯馬立克。儘管類型迥異,「紅色警戒」和「永生樹」都是一看便可見大師真章的獻給生命的情書,只是「紅」是稍嫌老套地講述戰爭殘酷的反戰電影,「永」則更進一步繼續呈現人類的共通情感,及在死亡彼端重生的希冀。

美得令人窒息的攝影,總是馬立克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環。曾以「真愛一世情」和「梅爾吉勃遜之英雄本色」在1995和1996連莊奧斯卡最佳攝影的約翰托爾,和曾以馬立克上一部作品「決戰新世界」第三度問鼎的艾曼紐路貝茲基都各以兩片再度入圍奧斯卡,托爾可惜在當年敗給「搶救雷恩大兵」的揚努茲卡敏斯基,今年同樣代表馬立克再度對上史匹柏隊的「戰馬」的卡敏斯基,路貝茲基在第五度入圍後終可望拿下的奧斯卡勢必也有為托爾雪恥的意義。



午夜‧巴黎/愛情,不用翻譯 Midnight in Paris /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2004)

美國導演述說自己身在異鄉的情懷早已見怪不怪,蘇菲亞柯波拉和伍迪艾倫這兩位不同性別、分屬兩個世代而同樣身為都市思考者並受到讚賞的大導演,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例子。

「愛情,不用翻譯」和「午夜‧巴黎」,一東一西,影片情調自然大不同。「愛」是兩個同樣來自美國的中年大明星和隨丈夫出差的少婦的偶然相遇,「午」關於一個來自美國的好萊塢寫手與巴黎的人文藝術墜入情網;「愛」在恍如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中重新找到真實,「午」從現今已造作到難以忍受的現實返回如夢似幻的美好歲月。兩片中的主角都在地球上的另一個角落(甚至是時空中的另一個階段)找到自我,也在陌生卻令人著迷文化的洗禮下獲得生命中的平衡。

柯波拉和艾倫都以這兩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作品同時(首度和再度)問鼎最佳導演,更很有可能都榮獲最佳原著劇本,或許光是異國風情就足以虜獲影評人、觀眾和影藝學院會員們的心,但兩人透過作品詳實表達對東京/巴黎這座城市的深刻感觸,才是它們成功的關鍵。



姊妹/濃情巧克力 The Help / Chocolat (2000/2001)

雖然背景和內容完全不同,這兩部作品卻有著能夠深刻相互呼應的精神。瑞典國際級名導萊賽霍斯壯執導的「濃情巧克力」關於一對旅居各地的母女以她們對人生(和甜點)的熱情,改變身陷宗教桎梏而冷漠疏離的小鎮居民;演員出身的泰特泰勒自編自導的處男作「姊妹」講述一個思想前衛的白人女子,企圖幫助黑人女傭們改變他們在社會上不平等的處境:「濃」和「姊」都是關於改變的意志和力量。

茱麗葉畢諾許和薇歐拉戴維斯皆以各自在兩片中的精采演出問鼎奧斯卡影后,十分關鍵的女配角也都受到入圍肯定(尤其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皆提名兩片中的兩位女配角(「濃」:茱蒂丹契和蓮娜歐林;「姊」:潔西卡雀斯坦和阿克泰薇亞史班瑟)),在在證明兩片絕對都是由女性角色主導,都在相當討喜的故事中,觸動觀眾感同身受的心弦。

台長: 喬治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