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0-24 15:15:45| 人氣15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學評鑑:談台灣的大學發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3.10.22 中國時報
從大學評鑑談台灣的大學發展
中時社論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3102200205,00.html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大專院校「論文發表」的評鑑結果,排除以往鄉愿隱匿的積習,膽識受到各界肯定。但一如預期,評鑑不理想的大專院校則反彈四起。綜合而言,各大學並不反對評鑑,也不(便)反對公布結果,只是希望評鑑能更顧及領域特性、先天限制、傳統定位等區隔,以免用單一數字之高低而抹殺了學校的努力。教育部雖然常做評鑑,但這次是近十年來唯一公布完整結果的;相對於以往畏於反彈而私藏評鑑結果,這次的公布政策確實值得給予正面評價。如果不能跨出這一步,台灣的大學水準永遠也不可能提升。

然而如何從評鑑結果導引大學的健全發展,其實是比公布評鑑結果更為棘手的問題。依據教育部資料,九十一學年公私立大學校院計有一四八所(含軍警空大),若再加計十五所專科學校,則總計有一六三所大專校院。這些學校九十年度共招收新生近三十六萬人。以此規模除之以九十年的學齡人口數(當年十八歲者),則在學比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三,絕對是全世界名列前茅。但這樣的數字一點都不值得欣慰,因為它背後隱藏著一大籮筐問題。

早年台灣的大學教育受到政府高度管制,往往以經建會人力需求規畫為藍本,限制大學設立與系所招生。最近五、六年,自某位教育部長任內開始大幅開放專科學校「升格」,於是「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等相繼設立,招生人數也相應暴增。以民國八八至八九、八九至九○兩個學年度為例,其一年級學生人數分別增加了百分之十.八與九.五,而同時期的學齡人口數卻在減少。這種學校供給增加、潛在學生人數減少的情形,必然造成各校招生、經費之不足。這個問題若是不解決,長期而言必然會拖累整體大學的發展。十年前政府突然大舉開放銀行設立,造成銀行過多(overbanking),也間接使銀行加碼風險性投資,造成今日金融環境之混亂,對此,財經當局則大力推動銀行之間的整併與清理,是為金融面的進退場機制。同理,今日大專校院過多(姑且稱之為overcolleging),也可歸咎於當年政府政策之不當。而教育部推動評鑑,就是希望以此為基礎,推動大專校院的進退場機制,進而清理當前大學教育的亂象。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前述大專評鑑殿後者與名列前茅者。SCI等論文篇數既然是簡化單一的指標,自然就不可能涵蓋周全,其意義上或有缺漏也不難理解。但無論如何,排名殿後者的表現、名列前茅者較具研究潛力,應與事實沒有差距。教育部現在要思慮的,是如何促使表現甚差、毫無「詩書寬大之氣」的大專校院退場,以及如何使極具研究潛力的大學有更開闊的發展空間。對於墊底學校而言,目前似乎尚無有效的強制退場法源。另一方面,學校亦不像銀行那樣有大規模的營運風險,故若大學尚無違法徇私之情事,政府似亦不宜逕以錄取率過高或招生不足等理由強制學校退場。只要教育當局能堅持公布評鑑結果,不屈服於政治關說,久而久之,則漸能給墊底學校足夠的壓力,讓他們自然退場或尋求合併。

對於研究型大學,其處理則要更為細緻,不能以日前公布的論文發表數斷下結論。目前教育部鎖定了台大、清大、成大、交大、陽明、中央、中山七所大學為「研究型」大學,並以「整合計畫」之名義給予大筆額外的研究補助。這七所大學的挑選大致與日前公布的SCI等論文數量評比相契合,也能合理化教育部為什麼會對他們「另眼相看」。但我們也要提醒教育部,長期而言,研究型大學不應限定於這七所;表現好的應該入列,表現差的亦應退位,如此才能刺激各邊緣大學迎頭趕上。此外,對研究型大學的補助額度、機制等也要有更細緻、更具國際觀的研議,以求其改善績效,千萬不能讓台灣的龍頭大學在國際評比上灰頭土臉。

總之,雖然大專校院的評鑑內容仍有改進的空間,但教育部公布評鑑結果的方向仍然值得肯定。為了使以後的評鑑更宏觀、評鑑後之退場機制與獎補助辦法更周延,我們建議教育部盡速讓「高等教育審議委員會」開始運作,以更縝密的規畫,為台灣的高等教育開創新局。

台長: 威利
人氣(15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