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859期
玫瑰的名字
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859/859-076.html
杉原是個被籃球校隊退訓、打架從來沒輸過、在地下鐵跑給火車追的高中男生。他有所有青春期的孩子該有的認同問題,除此之外,他還有別的青春期的孩子沒有的認同問題。杉原不是百分百的日本人,他們家本是「在日朝鮮人」,父母為了要去夏威夷旅遊,顧及到朝鮮人的身分可能會被視為北韓間諜,於是改了國籍變成「在日韓國人」。杉原乾脆離開祇能講朝鮮語、必讀朝鮮革命史、黑板上懸掛金日成與金正日兩位領袖玉照、打著紅領巾踢正步的民族學校,考入日本人唸的高中,開始說日本語、看日文書、聽日本落語(單口相聲)。或許這樣可以解決「我是什麼人」的問題吧。結果他遇見了櫻井,從小就被灌輸「中國人和韓國人是不潔」的思想,一個百分百的日本女孩。
這是在2001年幾乎囊括所有日本電影大獎的「GO」,台灣譯為「追」,香港譯為「大暴走」。「GO」改編自2000年直木賞得主金城一紀的同名得獎小說(繁體中文版由麥田出版),1968年出生的金城雖然和杉原一樣有個日本姓,但其實就是個「在日韓國人」,祇是他從來不這麼稱呼自己,而是學美國黑人自稱African American,稱自己為Korean Japanese。以處女作「Revolution No.3」贏得1998年小說現代新人獎的金城,在「GO」之後出版了第三本小說「Fly, Daddy, Fly」。從金城的書名捨日文就英文來看,一方面除了反映年輕一代愈來愈喜歡用外來語的趨勢之外,大概也有向日本社會表態的意味在吧。
在日朝鮮人飽受歧視之苦
日本雖然號稱是由單一的大和民族所構成的國家,但日本社會卻有許多生在日本、吃日本米、說日本語、接受日本文化的外國人,其中又以「在日朝鮮人」和「在日韓國人」的後裔占最多比例。「在日朝鮮人」這個名詞起源於1910年日本併吞朝鮮半島後的殖民統治,大批朝鮮農民在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後湧向滿州和日本本土謀生。由於殖民地人民的身分,在日朝鮮人不僅飽受歧視之苦,甚至當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時,還因為流言指出震災後的大火是朝鮮人所為,引發了軍警虐殺6000名朝鮮人的恐怖事件。二次大戰期間因為實施國民動員計畫,日本政府從朝鮮半島徵調上百萬人到日本本土、庫頁島、沖繩和東南亞各地充當勞役和軍伕,部分婦女則成為慰安婦。
到了戰爭最後一年,在日朝鮮人已經超過200萬人。日本戰敗後,原本在皇民化運動下放棄母語、改姓日本姓的朝鮮人,估計有140萬人陸續返回朝鮮半島。3年後,原本由美國占領的朝鮮半島南部成立大韓民國,由蘇聯占領的北部隨後亦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由於南韓透過盟軍總部要求日本政府接受「大韓民國」的國號,以及隨後發生於1950年的韓戰,從此60萬名沒有回到母國的在日朝鮮人就一分為二,認同南韓的稱為「在日韓國人」,認同北韓的則稱為「在日朝鮮人」。「在日朝鮮人」後來才發現,選擇了一個被西方世界圍堵的祖國,使得他們在這個凡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國家中,比「在日韓國人」更加沒有地位。
現實日本難打破種族藩籬
「GO」的主人翁杉原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愛情故事,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架構下展開。他和同校女生櫻井交往,但是雙方祇知道對方的姓卻不知道對方的名,因為兩人各自有自己難以啟齒的理由。當兩人終於裸裎相見的時候,杉原決定告訴櫻井自己的出身,杉原說出「自己既是韓國人又是日本人,世足賽還可以同時為日韓球隊加油呢,挺厲害的吧」這樣心虛的玩笑話,櫻井卻完全無法接受韓國人這樣的事實。櫻井不肯說出自己的名字,是因為她叫「椿」,山茶花的意思,簡直就是太傳統的名字,怕說出來被杉原嘲笑。杉原無法說出自己的名字,是因為他本名李晉浩,根本就是外國人的名字,怕說出來遭到櫻井歧視。最後愛情的魔力敗給了血統的壓力。
「名字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稱之為玫瑰的花,即使換成別的名字,聞起來依然芳香。」這是茱麗葉知道羅密歐竟然是仇家蒙太古的兒子,在陽台上苦惱萬分所發出的喟嘆(第二幕,第二景)。名字當然有意義,人們用名字標示自我,用名字辨認同類,用名字排除異己。名字是一種「身分」,背後所代表的政治意義決定了某人在某個社會中是被等同視之還是被差別待遇。說自己既是韓國人又是日本人的杉原,其實既不是韓國人也不是日本人,而是無根的浮草,在仍然強調民族主義的現代社會中,和同樣困擾的青春期女生櫻井,一起演出現代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不過,金城一紀並沒有以悲劇來結束這個困境。就像好萊塢電影總是在聖誕節這種時候安排大團圓,杉原終於下定決心考大學,原本愛喝酒打架的父親以及動不動離家出走的母親再度和好,而櫻井打電話來約他出去,在飄著雪的平安夜夜景和銀鈴般的配樂聲中,兩人打破了「羅密歐與茱麗葉」給所有不相配情人所下的毒咒。觀眾也知道,現實的日本社會要打破種族階級的藩籬談何容易,要不然去年朝鮮坦承曾於1970年代綁架十多名日本人的「拉致事件」,就不會在日本社會造成一股反朝鮮的風潮了。
在日本大為轟動的「GO」曾經在去年年底的金馬獎國際影展期間,由應邀前來擔任評審的導演行定勳帶來映演,雖然影展的評價很高,畢竟看過的觀眾太少。但是以目前台灣的日片進口情況來看,要做商業放映的可能性又不高。所幸男主角窪塚洋介也在台灣走紅,目前已經可以買得到三區的DVD了。對於我們這個長期思考族群(國家認同)的社會來說,這部作品還擁有藝術性之外的價值。(新新聞
http://www.new7.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