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每次看到這種文章,彷彿是心有戚戚焉,但卻又無能為力的感覺油然而起~~~
為什麼呢?因為在出社會工作了很多年的現在,仍覺得「創造價值」是說給別人聽的啦
如何在小人當道的辦公室政治裡「苟延殘喘、絕處逢生」可能比「創造價值、擇善固執」來得重要吧?
感嘆之餘,還是把這篇文章給大家看看吧~~
---------------------------------
進言集-
堅持創造價值的理念
電子時報(魏東陽/金融中心) 2003/8/12
http://www.digitimes.com.tw/news/NewsContent.asp?NewsPage=146&DatePublish=2003/08/12&Pages=03&All_Seq=13
CNET.com日前刊載一則消息,香港IMS Research公司統計,大陸蘇州地區,已成功吸引700家電子業外商進駐,對當地經濟的貢獻度(不是外銷或產值),超過長久以來的主要支柱-旅遊觀光業,而且有許多的國際級筆記型電腦(NB)製造商持續進駐。換句話說,蘇州不僅是文化古都,還開始兼具現代工業重鎮特色。
大陸競爭威脅 企業備感壓力
蘇州、上海以及大陸其他地區的發展典範,最近10年來,不斷成為全球及台灣媒體報導與討論的主題。這些新聞,一方面讓全球看到一個發展潛力無窮的市場機會;另一方面,則讓全球的企業感受到一股莫大的經營壓力:來自大陸的競爭,對企業發展前景構成愈來愈大的威脅。而身在企業內部的員工,也愈來愈開始感受到大陸的競爭威脅:既有工作還能維持多久?新工作的機會在那兒?
景氣低迷與失業率攀高,是全球普遍現象。美國每月申請首度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在2003年6月創下新高;日本歷經失落的10年,如今仍在累積失落的年數,若說是經濟大簫條,不足為過。
在台灣,儘管大型日報週日版仍大幅刊登科技業徵才的人事廣告,儘管竹科、南科等企業的工程師仍被視為搶手、多金、有前景的行業,但我們也看到不少業績大幅衰退、企業主惡性關廠的消息,壞消息不斷地在傳媒上出現。台灣的失業率,2003年仍處於歷史高峰,好不到哪裡去。
回顧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與經濟奇蹟的出現,產業焦點可歸納在製造業上。製造業西移彼岸一經啟動,台灣經濟發展的罩門就暴露出來。如果我們再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最後可能只有棄子投降,大家都到大陸去找頭路。
大陸的磁吸效應,隨著企業的投資腳步加快,已快速讓全球各種製造業的從業人員進行結構性與長期性的調整。很多敏感度高、同時勇於冒險的企業與人士,早已赴大陸卡位(是否成功,是另外的故事);比較保守的人,則是愈來愈感受到在台灣的工作很可能遲早不保的沈重壓力。
台灣能否持續繁榮 未來10年是關鍵
面對這股龐大的壓力,員工該如何是好?企業經營者又該如何有計畫的因應這種趨勢及做好相關的準備?在調整的過程中,政府有那些可以協助及提供服務之處?這些基本問題,將是未來10年,考驗台灣能否持續繁榮的的關鍵。這些問題雖然很容易理解,但不易找到理想的解決方案。
前一陣子,台灣大談知識產業經濟,但何者叫知識產業,何者又叫知識經濟?莫衷一是。最近,知識產業經濟逐漸冷卻,繞了一個圈子,回到原點。或許回到原點,正是一個解決方案的基礎。
在數以千萬計的產業與次級產業或產品中,每一種都有不同的經營方式與成功之道;在台灣超過1,000萬個就業人口中,有人很突出,更多人平凡無奇。要找到適合所有企業與個人成功的模式,是緣木求魚。
不過,有些準則仍是放諸四海皆準,雖然常被人提起,但提久了,反而變成教條,容易讓人忽略這些教條的真正價值力量,反而去追求短期的虛浮,最後仍落的寂寥下場。
過去20多年,我們經歷過80年代台灣的繁盛與90年代得意時期,也經歷過中美斷交與台海飛彈等重大危機。繁盛與得意時期,台灣社會出現不少意氣風發的大老板;景氣不佳時期,我們也看到這些名流如何沈倫。
以上市上櫃公司來看,我們會發現仍有不少經營不錯的公司,仍然受到尊重,仍然是很多投資人的最愛。原因無它,因為這些公司有一些基本的信仰與經營理念,使得他們歷久彌堅。
「創造價值」理念 歷久彌堅
「創造價值」是這些企業的經營理念之一,也是面對大環境調整殘酷情境下的解決方案之一。
以台灣的電子產業來說,向來以為國際大廠代工為重心。表面上看起來不是什麼十分了不起的成就,但是能做到成為全球最大幾家國際品牌不可或缺的代工廠,本身就是一項成就。
以台灣的市場與經濟規模,與非英語體系國家的條件來說,能做出這樣的成績,的確非常不簡單。雖然,我們常企望更上一層樓,打響自有品牌,創造更大的價值,不過,純就台灣的條件來說,做好代工為國際大廠創造更高的價值,仍然是現階段的產業發展重點。
一位朋友出差到瑞士,曾經提到瑞士的清潔大樓的年輕女子,很尊重她的行業。因為即使是清潔大樓的工作,都必需要取得執照,才能真正做好清潔的工作。如果大家曾經注意過像香港等重要的國際機場,內部的清潔水準讓人滿意的話,就會相信瑞士年輕女清潔工(或許掛時髦一點的職稱,叫清潔師吧)所言不假。
創造價值是不僅是企業長期經營的理念之一,也是現代企業員工必備的基本工作觀。檢視創造價值的方法,並不困難,做為一個企業,你可以從採購的觀點,看看你的供應商提供你的服務,是否令人滿意?有那些地方需要改善?就可以知道你該如何提供你的客戶何種服務與價值;做為員工,可以設想自己是老板,做為一個老板最喜歡的員工或許是最不可欠缺的員工是那一種,然後就很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