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2-06 13:41:24| 人氣8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們為甚麼需要文學?(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類生於世界之中,長於大地之上,人之所以不同於其它動物,就在於人有兩個維度,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Heidegger對於歐洲喪失精神的現實深感憂慮,他說:“這個歐羅巴,還蒙在鼓裡,全然不知它總是處在千鈞一髮、岌岌可危的境地。”人類不能沒有精神,不能沒有靈魂。在天空與大地之間,文學和藝術使人的精神發達起來,提升起來,文學進而成為人類生存的一部分,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根基。人類不能沒有文學,人類需要文學。文學家總是以第一次見到的目光打量世界,打量生活,從而把人類從日常的瑣碎生活中提升起來,使生活充滿了鮮活而生動的色彩。在Heidegger那裡,文學的詩不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人生,是一種存在方式。詩不僅是詩人的而且是人類的。你可以不是一個詩人,但你卻不能不是一個詩意的存在者,因為人類本真的存在方式就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一點與中國的文論家們有着驚人的一致。清代的袁枚說:“所謂詩人者,非必能吟詩也。果能胸境超脫,相對溫雅,雖一字不識,真詩人矣。如其胸境齷齪,相對塵俗,雖終日咬文嚼字,乃非詩人矣。”不難理解,這裡的“詩”是人生詩意的棲居,是人的生存狀態,而不僅僅是一種技藝。

Heidegger
在《…人,詩意地棲居…》一文中對流俗的詩學觀點作了十分嚴厲的批判。首先,文學被當作不真而無用的東西,詩成為閑者輕浮的夢幻,詩人用夢幻代替行動。一種虛幻不真的東西當然毫無現實的作用,至多是一種美化。其次,文學的標準產生於那些專門製造公眾意見的機構,把文學看成是一種現成工業製品,這製品僅僅是生活的複製,正因為如此,迫於日常辛勞的人們是無暇顧及詩的。而在Heidegger看來剛好相反:

詩人卻把天空景象所煥發的一切光明、天空行進與呼吸的每一聲響,都呼喚到他的歌詞之中並在那裡把它們鍛鑄得其光閃閃、其聲錚錚。可是詩人——假如他是一個詩人——並不僅僅描繪天空和大地的顯象。詩人在對天空加以觀察時所呼喚的,是一種東西,它在自我揭示中遮避自身的顯現,並且的確就是那遮避自身者。


真正的詩與詩人是“去蔽”的,是歌吟存在的。只有在詩意的狀態下,人才出場,才被照亮。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測度是詩意的,尤其是我們對日常生存的非詩意評價與感受。當我們說生活毫無詩意時,我們事實上是對生活提出了詩意的要求。當我們感受到無詩意的單調與無聊時,恰恰是詩意的渴求在壓迫我們——因為我們的本性是詩意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將非本真的無詩意的生存評價為沉淪,而將本真的詩意的生存評價為超越。詩意不是一種輕飄浪漫的狀態,而是人本真生存的光華。正因為如此,Heidegger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歌聲即生存。”1
-----------------------
1
傅道彬、于茀,《文學是甚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5-7

圖片:
http://v.163.com/special/introductiontotheoryofliterature/

台長: 李亨鴻
人氣(8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