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5
連續玩了十多天,似乎有些兵疲馬憊。阿官的腳傷未見好轉,阿顧因在等一個文學獎消息,到網咖接通筆電上網,只有我和阿糸去了黿頭渚。才疏學淺的我以前竟然沒見過"黿"這個字,黿唸元,是龍生九子 中的老么,據說長得龍頭龜背麒麟爪,我想我們誰都沒見過。
黿頭渚位於太湖與蠡湖之間,是太湖溪北岸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伸入湖中,如黿之翹首,故名之。太湖為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位於浙江與江蘇兩省交界處,其行政區皆屬江蘇,然最精華的風景卻在無錫,黿頭渚便是太湖最重要的風景區之一。常常我們在無錫路上奔馳,不期然就瞥見往太湖的路標出現。這些太湖大道又寬又直,兩側及中間安全島上種滿各式各樣的花卉及樹木,十分賞心悅目。
"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郭沫若曾遊黿頭渚,對旖旎的山光水色下了如上註解。這裡可說集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碧水遼闊,煙波緲淼,大小群峰圍繞,時隱時現。讓我驚訝的是這個躺臥太湖邊狀如黿頭的半島,竟曾是蔣介石的私家園林。分為兩處大門,一為充山大門,一為犢山大門。兩處有公車相通,我們從充山大門進入。
進入景區後,走了約十多分鐘才到達公車站。這一段路程樹木高可參天,步道或穿行森林中,或傍著湖邊行,空氣中夾雜著森林芳香的氣息。
到達犢山大門。下車後,先往碼頭邊移動。途中有鬱金香園與其他花卉爭奇鬥艷。最美的是魯冰花,顏色繽紛,像是一個個彩色小塔。
魯冰花
經過一排攤販街,有幾家標榜是賣台灣的東西......
攤販街旁,即是太湖遊艇碼頭。我們要乘船到太湖仙島去。
湖上可看到無錫影視城建置在湖上的船隻。
漸漸接近太湖仙島。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牌樓,牌樓上方一面書寫著"太湖仙島",一面書寫著"蓬萊幻境"四個大字。
太湖仙島原名太湖三山,三山是指太湖七十二峰中的帽山、烏龜山、筆架山三座山。由東鴨、西鴨、大磯、小磯四座小島組成。分為"洞天福地"與"天都仙府"兩個主要景區,會仙橋橫跨兩個景區之間。
太湖仙島島上有濃烈的道教文化與神話色彩。洞天福地裡有花果山及水濂洞.....等仿西遊記場景的風景;"天都仙府"果然仙氣滿天,除了山頂上的三層廟宇,分別供奉文昌君、關帝爺及媽祖外,還有天街。天街應該說是山林中的街道,兩側都是商店,賣的卻是人間物品。
可能是我胡言亂語,受到了懲罰,忽然底下的照片嵌不進任何文字,只好把原來要寫在下面的文字通通敘述於此。
凌霄殿高達七層,裡面供奉高聳的玉皇大帝神像。
大覺灣、仙人洞像是佛教、道教的石窟藝術。
銀河落到人間來了。
穿黃衣的仙人是老子。
手首先映入太湖江蘇省無錫市的「太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會之一。「黿渚」獨佔太湖太角,山清水秀、天然勝景。上世紀中國著名太湖文人郭沫若讚湖佳
島太湖絕處,畢竟在黿頭。」明太初,「太湖春漲」被列爲無錫八景之一,文人雅士詠唱之另作頗多。「黿渚」有山長水w94闊、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w94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田園風光,有典雅精致、古樸純淨的江南園林景致,加上歷代名w9說等諸多內涵深厚的文化積澱,構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爲主、人工點綴爲輔的生動雋美、多彩多姿的旅遊勝 「太湖仙島」俗稱烏龜山,由東鴨、西鴨、大磯、小磯4個小島組成,原名叫「太湖山」,是著帽山、烏龜山及筆架山的俗稱,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積十二公頃。太仙島上展示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主峰建有天都仙府,為三層五重檐歇山頂建築,內設文昌、關帝、媽祖殿宇,兩側有六十花甲元辰廊,靈霄宮七層四角,塑有玉帝神象。大覺灣、仙人洞,彙集著中國佛教、道教石窟藝術。其它還有祭天台、月老祠、鴛鴦亭等不少景點。「太湖仙島」以孤見奇,以小取勝,若翠螺置於玉盤之中,林木蔥籠,山徑深邃,景開闊,文徵明詩碑中的《太湖》詩云: 「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遊七十峰;天遠洪濤翻日月,春寒澤國隱魚龍;中流彷彿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主景點之一。太湖風光,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闊於一體,碧水遼闊、煙波浩淼,峰巒隱現、氣象萬千。「*~~~~~後頭渚」獨佔太湖風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勝景。上世紀中國著名文人郭若曾詩讚:「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爲無錫八景之一,雅士唱我之作頗多。「黿頭渚」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田園風光,有典雅精致、古樸純淨的江南園林景致,加上歷w代名人雅士遊蹤,石刻、畫、傳說等諸多內涵深厚的文化積澱,構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爲深邃,景
從太湖仙島回到黿頭渚來。
隨著人潮往湖邊走去
出現江南常見的園林景致
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些船
龍頭龜背麒麟爪,有像?
"黿頭渚"這三字,據說是清光緒年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此時背後另有"黿頭春濤"四字,據說是無錫八景之一,當狂風驟起,濤聲如雷,如萬馬奔騰。
不過這時候水位不高
許多文人雅士到此旅遊,留下不少書畫、石刻;黿頭渚有自然天成的山水,也有文人雅士的案頭山水,兩者互相激盪,沉澱出深厚的文化內涵。
徐霞客也曾到此一遊。
最後,以文徵明的詩作"太湖"作為結尾:
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誰能胸貯三萬頃,我卻遊七十峰;
天遠洪濤翻日月,春寒澤國隱魚龍;中流彷彿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