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描述東北抗日到被中共接收的混亂大時代下,地下工作者的辛酸與感情愛恨糾葛
說實在我在文學館看到林海音女士的展覽時,我就有深深的感概.
當然,林海音女士和作者紀綱先生所處的時空背景不同
但是同樣那股滿腔熱血,一群朋友支持而出現今天的純文學
為何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願意站出貢獻自己學?而現在呢?
或許很多人會說,現在風平浪靜,國家風調雨順。有必要嗎?
其實非常需要,當人享受安逸久而久之就會懶散,把國家當成一個人來說
台灣這塊土地的青年們已經習慣與科技資訊為伍的世界
日前,FB好友作家謝予騰提出,大學生畢業後的矛盾
這是許多學生的通病,而且政府教育單位與家長都無法處理的
舉例來說:某位A君拿到某項專長的碩士畢業.他的工作環境與工作理想往往會不相符
導致他求職不順.四處碰壁.在生命中掙扎
這問題很簡單,有人開導想法即可。但是誰來做呢?
他的好朋友嗎?絕對不可能><。好朋友是物以類聚的族群
只是一群會阿諛奉承的人
他需要的 一群菁英份子的開導.可以和這群菁英談愛情觀.談生命價值觀.談金錢觀.談生涯規劃
然而這群菁英可能會付出很多.可能會有回饋.也可能做白工
但這又無妨呢?台灣社會目前面臨大轉型的階段
想想.滾滾遼河的小說人物.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夠多了
想想.或許是菁英族群本身工作繁忙,願不願意的態度問題罷了
這群菁英能在歷史的軌跡中貢獻一部分自己的社會經驗,是值得
很幸運的我也認識幾個努力奮鬥的菁英
所以我那些菁英的朋友們.有空聚會談談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