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31 10:34:50| 人氣4,2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2004】影展筆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厄夜變奏曲》Dogville
《厄夜變奏曲》與《神秘河流》大概是2003年的坎城影展中,最倒楣的兩競賽片,明明都符合了給獎資格,到頭來連個安慰獎都撈不到。《神秘河流》至少在美國至少還好評連連,《厄夜變奏曲》卻繼承了《在黑暗中漫舞》的悲慘命運,年尾入選某些影評人的十大爛片榜!

《厄夜變奏曲》的第一個小時,是Fairy Tale般的美國夢,閃耀著明亮虛偽的典型好萊塢式溫情。明明在北歐片廠內拍攝、明明把各樣美術陳設虛擬抽除,卻因為刻意把主景名為榆樹街(Elm St.),恰好和《夜半鬼上床》(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系列片名雷同。我原本以為拉斯馮提爾是別有用心地利用「榆樹街」來諷刺大部分美式恐怖片中對善惡的涇渭立場,對「美國價值」(或說「中產信念」)過份公式化的堅定信仰,而讓電影裡設定座落在洛磯山脈礦坑中的狗村,與美國的關聯正宗、鮮明出來。不過後來根據網友的指正,我才知道應該是我想太多,Elm St.在美國極為常見,我把它跟恐怖片聯想在一起,純粹是我過份解讀。

到了故事中段,藉由Grace終究沒有辦法自食其力買下最後兩個瓷偶(必須藉助湯姆的幫助)的遺憾,開始瓦解這個美國神話。接下來的一小時,是典型馮提爾式的人性試煉。假象逐漸被「圓滿」地戳破。保羅貝塔尼飾演光說不練的湯姆,那位自認是作家,卻只寫下「渺小與偉大」的湯姆;那位自始至終不曾玷污Grace的湯姆;那位最後出賣Grace,間接逼她放棄最後信念的湯姆(猶大?)。第九章,Grace的父親現身。兩人在車廂裡的一番談話,決定了狗村居民的命運,也奠定了這對父女的象徵性外延身份。

雖然馮提爾的天份無庸置疑,雖然《醫院風雲》及《白癡》都是令我膜拜的電影,但我必須承認,我很受不了《破浪而出》及《在黑暗中漫舞》那兩個智商太低的女人歇斯底里的種種自殘舉動,就如同碧玉曾經說過的,馮提爾利用這類角色,逼使觀眾來受感動、憐憫他的缺陷與殘廢。不過這回由妮可姬曼飾演的Grace,即使還是以各種匪夷所思的折磨試煉人性,卻因為妮可的神情、表現方式(是馮提爾要求的嗎?反正妮可應該沒辦法像愛蜜莉華森或碧玉一樣扮白癡吧)帶著一種聰慧、知性的自嘲(例如Grace曾脫口而出的幾句「不太善意」的話),讓Grace的受難不只是單純病態的自虐,不單是重複《破浪而出》及《在黑暗中漫舞》中幾乎是持槍(搖晃的攝影)逼著觀眾貢獻憐憫心的灑狗血伎倆,而蒙上一層更理性、更宗教信仰的道德辯證。Grace不是一味蠢笨施捨的快樂王子,馮提爾改而聰明地透過其父點出Grace的受難根本源自自身的傲慢,這份傲慢穩固了她對性善性惡的信念,強化了她對種種試煉的接受。Grace最後重握權力的大屠殺,也許大快人心、也許轉化得稍嫌膚淺,卻為這則狗村寓言沈澱出如同《白癡》般撼人的力量。

另外要說的是,我很喜歡《厄夜變奏曲》中不時以彷彿天神觀點樣的俯角來看狗村居民(尤其是那往下穿透卡車帆布,冷冷看著置身蘋果堆中的Grace的詩樣片段)的鏡頭,讓整部片超脫舞台劇格局。我也很喜歡馮提爾找約翰何特擔任說書角色的畫外音旁白(以及用得非常準確的韋瓦第音樂),不斷旁述劇情及角色的內心掙扎,負責沖淡觀眾的情感介入,不像馮提爾前幾部作品拼了命要把觀眾「拉進來」,也許馮提爾是藉著這個把戲偷偷炫耀自己的能力吧(就像之前開創Dogme95教條神話一樣)。


˙《老爸的單程車票》Les Invasions Barbares
曾經看過丹尼斯阿坎德1986年的《美利堅帝國淪亡記》的觀眾,可能會對片中那群老朋友的現身額外親切,那湖邊小屋、那鋼琴重奏、那葷黃不忌的性笑話,以及長桌晚餐、夜間的湖邊真心話…。《美利堅帝國淪亡記》是一部「同學會電影」,藉著一場聚會晚餐的前前後後,揭露了這群表面上追求自由的知識份子擺盪在真摯與偽善的矛盾,表面上笑談種種性事與情愛關係,卻在終於觸及「自己」的道德底線時崩潰決堤。如今,當年的中年菁英已邁入老年,其中一人面對著死神的召喚,他一生所信仰的、所付出的卻忽然顯得可笑起來,而讓他得到救贖的,竟是他一直輕視的資本主義兒子拿著大把鈔票為他堆砌出的烏托邦。而他的精神將隨著肉體萎糜嗎?倒也未必,我傾向解讀成,老教授當年的焦慮與矛盾一分為二,成就了汲汲營營的兒子與冒險開放的女兒。

《老爸的單程車票》既是「同學會電影」續篇,也是一部病床電影,非常適合和美國童話般的《大智若魚》及企圖重建東德烏托邦的《再見列寧》互為對照。從資本主義與世界秩序所象徵的野蠻、文明世界的醫療制度到毒品延伸出的道德曖昧議題滔滔論到第三世界的殖民殺戮,所有關於理想與教條的辯論,最終還是無法抵抗生而為人終究必須面對的——死亡(這群老朋友略帶自嘲地細數他們曾經信奉的種種主義那場戲,實在精彩極了)。於是,這群老朋友終於可以嘻皮笑臉地看待過去彼此紛亂不倫的性愛關係,嗑藥女可以成為病危老教授的臨床天使(不只是因為提供毒品減輕老教授痛苦,嗑藥女往往能以一句簡單的回應讓老教授啞口無言),兩個無法處理好自身親子關係的人,卻奇異地在對方的情感上尋得補償。所有的事物表象下不再是那麼絕對,那些蒙塵的經典書籍,就跟尾聲那曖昧而壓抑的一吻一樣,還是有被翻開的一天。


˙《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The Saddest Music in the World
蓋馬汀的《太不小心》Careful、《曙光乍現》Twilight of the Ice Nymphs都是讓我面對銀幕看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有如做了場惡夢的詭異電影,不過我還是鼓起勇氣走進戲院觀賞他的新作《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這部電影雖把故事設定在三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Winnipeg(蓋馬汀成長、就學的地方),卻毫無片廠時期的奢靡華麗,影像仍是一貫的粗粒、黑白豔彩夾雜,仍是一貫夢魘般喃喃引領觀眾神遊蓋馬汀的瑰麗世界。也許跟石黑一雄的原著故事有關係吧,這部新作出乎我意料地,是我所看過的蓋馬汀三部作品中,情感最豐沛,也最容易進入狀況的。

表面上,為了悲傷音樂大會的巨額獎金而來的各方人馬,是蓋馬汀素來的怪雞;仿三0年代黑白默片的表演方式、表現主義般的扭曲美學、灑狗血而直接的情感表達,是蓋馬汀向舊時代、向B級製作的甜美製作。然而,骨子裡,這是一個關於兩代父子四段情、關於資本主義、關於血緣的故事。父子同樣愛上一個女人,兄弟又為了另一個女人鬩牆,而在兩段情事間重複的這個風流、短視兒子,在音樂比賽中代表的竟是美國(父親代表加拿大、另一個兒子代表塞爾維亞),原來,父子三人的性格、遭遇竟暗暗與其代表的國家性格對號入座。然而,故事終究必須如老電影俗套般,成為一段魔力十足的動人傳說。於是,「愛」必須是溫熱的、輕盈的、充滿人性的。充滿恨意、象徵資本主義、甚至球員兼裁判的Port-Huntly夫人那雙注滿啤酒的夢幻義肢,注定無法長長久久;嘻皮笑臉的投機美國代表,注定要把悲傷留給自己——好似資本主義,終須臣服於美麗的瑪麗亞曼德羅充滿人性情感輕聲吟唱的〈The Song is You〉裡,在熾熱的火焰中,化‧為‧灰‧燼。


˙《不看你的眼》Take My Eyes
十年前有一部關於蒂娜透娜的傳記電影《與愛何干》,雖有名人傳記的光環罩頂,電影本身卻只能說拍得普普,不過從此讓我認識勞倫斯費許朋恩及安潔拉巴賽特兩位精彩的演員,也算功德圓滿了。事實上很多封帝封后的電影,雖成就了演出部份的璀璨,影片本身卻是很難令人滿意的,我腦海中此刻馬上閃過一部法國片《春天的小孩》,這部無趣至極的平庸之作唯一存在的理由,大概就是為了讓卡琳薇拉拿一座凱薩獎影后吧?

不過,今年橫掃西班牙哥雅獎的《不看你的眼》,絕對是一顆奪目的明珠。沒想到曾經演過肯洛區《以祖國之名》的性格女星艾西亞波蓮恩(Icier Bollain)也當上導演,而且還是個有天分的導演!她的纖細,並沒有讓《不看你的眼》變成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做作感傷;她的氣魄,也沒有讓片中驚心動魄的暴力場景純粹為了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而存在。

《不看你的眼》的精彩,首先得歸功一個轉折完整而豐富的劇本。把希臘神話裡奧爾菲勇赴地獄拯救愛妻卻功虧一潰的典故和本片的婚姻暴力議題拿來作比較;把「愛」這個元素老套地提煉出來,把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嫉妒、猜忌重複搬演,卻一點也不落俗套。奧爾菲為了再看愛妻一眼,而違反了自己與冥王的約定,這樁悲劇源於愛,也源於他對自己、對妻子的不信任。至於《不看你的眼》的安東尼歐在重新喚回妻子琵拉芳心的過程中,偶爾有如墜入無間地獄接受試煉,偶爾因愛情的滋潤而頃刻間置身天堂。

我覺得《不看你的眼》遠遠比那種感覺很女性的電影(例如《時時刻刻》)更加赤裸裸地把婚姻生活、芳心情事烙印進去。「你好久沒給過我什麼了,我要你的一切…」,Iciar Bollain可以把夫妻間床地間的情話拍出天長地久的浪漫(即本片英文title「Take My Eyes」的由來),卻隨即在曙光乍現的剎那,殘忍地揭露人類感情生活裡最嚇人的「佔有欲」的後座力。而Laia Marull跟Luis Tosar(他在《失業日光浴》中也有精彩演出)兩位精彩演員緊揪人心的表演,穩穩掌握了婚姻生活從焦慮、甜蜜、暴烈終至蒸發的多層次調性。那是自卑、那是缺乏安全感、那是對穩定關係的不信任…。然而,這一切悲劇的根源,不是恨,只是一份簡簡單單的愛。

希臘悲劇永遠不會轉成喜劇收場,所有冠冕堂皇的犧牲燃燒到了底線之後,終究注定得化為灰燼。婚姻生活的任何一方,無須任何說詞,沒有必要為了對方而委屈求全,愛不等於拋棄自己的事業;也不等於放棄自己明亮動人的外貌、放棄自信。「妳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自己」…我喜歡琵拉在墓園質問母親時,狠毒卻誠實地為母親看似善意的作為所下的註腳。片尾,一向衝動的安東尼歐看著琵拉終於離開自己,那股靜默不語,對比著先前山雨欲來的焦慮,一股寒意迎面襲來。就如同心灰意冷的琵拉,在愛欲蒸發殆盡後那副精疲力竭的冷漠模樣,安東尼歐終於明白,自己終究必須眼睜睜面對愛妻的絕塵而去,徒留無能為力的空虛。


台長: Ryan
人氣(4,2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輯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電影筆記(September, 2005)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2004】好萊塢英雄榜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