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19 18:20:35| 人氣1,2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人權教育國際工作坊參加心得(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此篇文章有上下兩部分,其實還沒寫完。主要是紀錄暑假末期參加的活動。
時間是94.8.29~9.1有些因故會無法做完整敘述,尚請大家見諒。
(照片是我們的畢旅^^)

****

一開始要先感謝廖元豪老師告知我有這個活動存在,讓我有機會開開眼界。

這個「人權教育國際工作坊」是由臺灣人權促進會所主辦的,雖然接受了TFD以及
NYC的補助,但是批評起政府倒是毫不手軟,相對的看事情的面向也不僅止於法律角
度,這對我來說是相當渴求的,因為學習法律以外事物的機會少之又少,能有這四天三夜的旅程確實是門收穫。

先來談談報名這些活動的組成份子好了,我本來覺得會報名的學生族群會是少數,到達會場時,雖然比我想像的多,但是仔細算可能沒有超過6位。而生理上的男女比也趨近於一比一,為什麼要強調「生理上」呢?因為「同志諮詢熱線」動員了十名同伴參加報名並且全數錄取,簡言之,我的身份成為了少數:一位在學的男學員。其他也有各校的老師報名,甚至看到了法界的名人--蘇建和,以及同樣是中國民運人士卻在台灣遭受悽慘命運的燕鵬先生。參加者的學歷背景多半是社工、教育與法律,不過雖是如此,很多的討論卻往往超越了這些範圍。

由於年紀和學歷背景的關係,我只和某些人比較熟。一位是台大國發所的彥超學長,和我高中學長孫德至是大學同學、和宗謀學長是同期當兵,他的指導老師是劉靜怡老師,也因為偏公法的關係,我們很聊的來,這四天交換了很多的法律想法。另一位是台大政治升大三的學弟竣達,據說是本屆的台大社科院學生會會長,給我的感覺很熱血,不過不太像我印象中的政治系學生,倒是會常常思考一些文化的問題,在髮禁這個議題上我們三人聊了很久,至於玻璃娃娃的事,台權會的工作人員竟然滿多人知道我有寫社論,令我不禁驚訝了一下。還有一位號稱是柏憲的學妹,雖然實際年齡比我大,不過,感覺還是像個小朋友般的充滿活力,相當有主見。

另外比較值得一提的就是一些特殊份子了。蘇建和大哥,這位我只在書上看過的人終於有機會看到本人,他給我的感覺比想像中外向多,也樂觀很多。會常聽到他說一些生活的瑣事,這兩年工作的經驗,跟很多人相處的心得(題外話,政府可以請他去治水,因為他們家常淹水,已經對於淹水有一套心得)。到了最後一天,我們才有機會聊到一些法律的事,聽聽他對臺灣司法的想法,其實他也沒那麼絕望,只是他認識的一些法界朋友在當了法官之後,因為沈重的積案而不得不放棄原有的理想,也所以他看到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會幫我們加加油。燕鵬大哥則是去年和陳榮利因為受到大陸的政治迫害而逃到臺灣,但是因為臺灣法律的制度問題,所以被當成了偷渡客而不是難民,也因此在台灣度過了相當長的一段不人道的日子,同時也突顯出臺灣長期沒有接觸國際社會所產生的問題,不過燕鵬大哥倒也看的很開,現在的他最想看到的,就是他還在大陸的老婆和小孩。

雖然說不是沒認識同志,但是第一次和這麼多同志一起相處倒也是第一次。這四天給我的感觸就是,他們的那塊天空真的是烏雲密佈,不過坦白說,我一開始真的覺得怪怪的,是到後來才覺得還好,也有跟幾位聊開,說說比較深層的事。

前面說了很多和主題無關的事,所以來談點和主題有關的好了。

既然名為「人權教育工作坊」,除了指導什麼是人權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教育」。課程中出現了許多的講師,但最重要的是兩名外籍講師:菲律賓籍的Theresa和斯里蘭卡籍的Ruki,皆在人權工作上奮鬥已久,並在國際間享有一定程度的名聲。我覺得對我而言最可惜的就是我的英文不好,四天來無法直接用英語和講師交談,看著英文好的人能直接和他們交換心得,感覺還滿羨慕的。也因此我希望日後有機會能夠充實一下英文,至少可以清楚瞭解他人的想法。

第一堂課一開始是有關於人權的探討,這個工作坊最有趣的是上課前一定會做一個活動,除了讓大家放鬆緊張的心情外,活動則總是有他深層的意義存在。第一堂課的活動是,請各組的人拿一張紙,用符號表達出什麼是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如果要畫一個人的話,那麼就會有他的膚色、髮色、性別、身高等等,使得「人」這個概念被狹義化,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人權」中的人只限於某些人的話,這個世界的人絕對生而不平等,也因此,光是一個課前的運動就有很多事物可以思索,這還真的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課程的最後Ruki把我們所點出的東西彙整,並找到一個主要的共通點,就是所謂的人權,皆是由「人性尊嚴(Human Diginity)」所延伸而出。

第一天晚上則是探討臺灣人權運動的發展,請到了吳豪人老師(現任台權會會長、輔大法律教授)、馬躍古木先生(民進黨族群事務部副主任)、尤美女律師(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顧玉玲會長(臺灣國際勞工協會會長),就不同的層面訴說著臺灣人權運動的發展。其中原住民的權利在我看來分外的可憐,光是一個正名就被不少戶政事務所刁難至極,現在推行的「還我土地」運動更是被認為囂張,但當時原住民和漢人做土地交易時,漢人竟然用一瓶酒就可以買到一甲地(或許可說利用他方急迫輕率無經驗吧),很多很多的不合理,造成了現在原住民的弱勢。或許我們會覺得,現在跟我們一起生活的原住民毫無弱勢可言,甚至因為考試加分而強勢不少,但很多的弱勢是我們看不到的,也因為如此,我們常常無意間的侵犯了某些人的權利而不自知。

晚上在寢室和一些朋友聊聊髮禁的事、玻璃娃娃的問題。順便交流一下大家的想法,慶幸的是,有電視可以讓我看到救命病棟的倒數第二集。第一天感覺只是開胃菜,第二第三天的活動似乎更加的令人期待。

但其實我感到沈重,因為人權的問題,通常就是人類黑暗面的問題。

第二天是8/30(二),一大早的課程是「人權發展史」,Theresa首先問我們,「人權」這個觀念是何時出現的?答案很多,我覺得是盧梭,有人覺得應該要更早。最後答案揭曉,最早提出人權觀念的就是King of Asoka,也就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好吧,你要說是翁貫育我也不反對)。這個的重要性是什麼?就是有很多亞洲的領導人不停的以「人權是歐美霸權的產物」,來否定人權的存在,並藉此打壓人民,可是事實上,亞洲對人權的觀念早於歐美太多,像是印度教、儒教等等都存在著人權觀念,只是當時人權的定義與現在不同。換言之,人權的觀念與時俱進,也因此,很多當年的人權鬥士,現在卻說著反人權的話,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正視到人權的觀念已經改變了。

不過諷刺的是,新加坡政府總是會說:「你們要是要人權的話,就會變成菲律賓。」所以要自由還是要麵包?是個相當大的問號。

接下來則是討論1940迄今發生的大型人權事件,就切入了廖福特老師(中研院法律所籌備處助研究員、專長為歐洲人權法)所主講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在這之前我們要先知道,是先有「世界人權宣言」,為了落實該宣言,方有「公民與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公約」的出現。

感覺念法律的人講話大家都聽不懂,因為老師總是說「有個笑話是這樣的..」,但是都沒有人笑。一開始老師接續Ruki講的瞎子摸象故事,本來要表達的是人權是個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觀念,可是老師認為,臺灣的現況連象都沒摸到,也就是我們完全沒和世界接軌,連人權在哪都不知道。以我們的憲法條文而言,除了過於簡單之外,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東歐國家雖然也不瞭解公約,但是因為他們想加入歐盟,因此完全聽從歐洲人權法院的觀念,而歐洲人權法院則將很多人權觀念帶入,所以東歐各國可以說是在為了經濟發展而提升人權的,尤其是死刑的廢除。臺灣要到何時才能廢除死刑呢?或許至少還要40年吧。

下午則是由魏千峰律師(政大法律博士、台權會執委)主講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首先要知道的是,人權到目前為止分成了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強調自由權,也正是公民與政治權利,第二階段則是社會權、請求權,就是要探討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第三則是第三世界國家極力提倡的發展權。第二代人權在各國憲法比較罕見,可是事實上和第一代人權相輔相成,如同保障勞動權同時應該要保障勞工的結社自由。只是我國對於二代人權較為忽視,在對工作權、生存權和受教權的保障皆顯得不足。

第三門課則是由陳振淦(全人中學副校長)以及林佳範(師大公訓系助理教授)所主講,主題則是「兒童與青少年權利」。林老師都在念條文,相當無聊,不過他談到釋字567和釋字590許玉秀大法官的不同意見書相當值得一讀,也因為都是我國條文對兒童的保障,所以就不多提。陳阿淦則是在說他本來是記者,誤打誤撞走進了全人中學,他也談到了髮禁,頭髮這個證明自己存在的事物對人的重要性。他講了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但最令我感到深刻的,就是他說「臺灣除了政治之外,還沒有一個地方有解嚴」,而學校正是最佳的寫照。

台長: Lectured
人氣(1,2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生活軼事 |
此分類下一篇:人權教育國際工作坊參加心得(2)
此分類上一篇:滿滿的感謝--記22歲生日其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