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18 13:59:53 )
愛欲修道院--與得不到的戀人之間,十部情書。是李欣頻內心最深處愛情的煎熬吶喊。書寫,在落筆的瞬間即是永恆,但在永恆中卻又只是一瞬,我們無須追究什麼。
時報出版。
※
最近可能會比較常看見我寫關於閱讀的雜想,我在創作中試探自己,想知道自己的深度為何,該補充些什麼。另,由於明年四月的需要,我的筆風可能會從溫柔漸轉為堅硬,試著朝評論著手。
※
我想先來談談作者。關於李欣頻,是我未來該依循的軌跡道路。政大廣告系所畢業,政大新聞所博士班學生,依照她愛旅行以及大量的酗文字和閱讀及電影,還有她在誠品的舉足輕重的份量,我很難推測她的博士班念完了沒?
她的學歷令我羨慕,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成為她的學妹。但是我要先走新聞,再念廣告。
跟李欣頻的相遇,是在這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台北是個誠品密度與濃度都高的城市,到處都可以碰見她的文案。我在這城市,與她的每一幅海報錯身而過,頂多駐足,讚嘆著,好棒的文宣。然後再繼續行走。
※
愛欲修道院,是作者對於得不到的戀人間,深情的吶喊。只是,這吶喊連回音也沒有。從她文章中的電影與文字間的敘述,大略知道,她的愛人,其實不曾關注於她,對於她的關懷和關心,都有如蜻蜓點水般的,漣漪稍縱即逝,彷彿不曾留下過痕跡。我好奇,當她私心以為愛戀的對象,在看到這本書之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我像是看小說般的,想要知道後面的結尾,但這結尾,會給作者多大的
傷痛,我的遊戲竟是建立在她的傷口上,不免感到抱歉。
她在書寫的過程當中,不斷的記憶,不斷的追捕那其實已經逝去的情懷,如同她日日夜夜的重複收聽戀人的留言,深怕留言被電信系統洗去,她用留言,拉住已經消失的情感,拖延再拖延,她在愛情中遍體鱗傷。
我感傷她的情感,她的用情。因為我也曾經這樣,用大量的書寫營造其實是一個虛幻的客體。裡面的主角確實存在,但是內心的互動交流、所建立的氛圍,卻是作者自己想像的。我猜想,若是他日男主角看見此信件,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般的震撼?
她的書寫,六萬多個字,字字記載內心波濤洶湧的感情,要這樣將自己的內心世界解剖分析,然後再血淋淋的出版在世人面前,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但也是因為這種勇氣,使得書寫本身添加了生命,有血有肉的活動了起來,讓讀者也為之感傷。我相信,在這六萬多字的背後,擁有的還不只是這六萬多字的書寫形式,她必定是用大量的情感,蒸餾出這十部情書。
我也寫,但是我造就不了這樣的偉大,因為只要感覺稍有不對,或是我稍面對現實的殘酷,便會把我的文字付之一炬。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的日記始終保留不下來的原因。我的許多過去的文字,都丟進垃圾桶,在焚化爐中起火,灰飛湮滅。
直到接觸網路,開始在電腦前寫作,才稍稍遏止我邊寫邊丟的壞習慣。
※
內容請諸君閱讀,說得太多便失去興味。
再來我想談的是這本書的編排方式。
李欣頻對美編說;我要一本極簡的圖文書。我的愛欲文字很華麗,所以我需要一個乾淨有質地的紙來承載它。
李欣頻說,這本書,一打開正好是兩個人可以相摟齊看的寬度。
但我好奇的是,會有多少兩人相摟,只為沖散書中的黏膩深沈的文字?
這本書選擇了約 17*17 略微正方的模式,紙張是道林紙,相較書的編排和文字,在紙張的磅數上應該也是很合宜的。李要美編做極簡的圖文書,但顯然此圖文書,由來不易。我想美編不但懂李欣頻的心和文字,所以在這本書中玩弄了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的排版遊戲。
十部情書的章首頁,都按照文字內容選擇了適恰的照片,版面都認真的設計過。如果我沒有猜錯,此本書沒有太多統一的格式,每頁都要重新編排,它的書眉的字以及章首頁的文字,都彷彿是喃喃自語般的不欲別人聽見,所以字和行距都特別的小而密集。
至於內文,大量留白與文字段落的錯落,是難的地方。該在何處、何時留白與畫上切線,都得深具巧思,文、美編間得一來一回的,無數次的交鋒才能得此一作品。
看一本書的編輯方式,是我的職業病,但是我總覺得,美編的功力,不在於排版軟體的運用,而在於和文字間的互動,要如何才能整出一本具有美感的書籍,要看美編對於設計的功力有多深,以及,對文字的敏銳度在哪裡。
嗯。我喜歡這個美編。我相信她很厲害。這不是極簡主義,她的心思和文字一樣華麗。
關於編輯與排版,是我對於此書的另外一個獨特見解,供給大家作參考。
※
另外,最後提的。胡錦媛在導讀中,提到了這是一部中文後設情書小說。何謂後設,在此給予簡單的概念,後設就是(什麼中的什麼),例如她說這是一部中文後設情書小說,就是(情書中的情書),她運用大量的關於愛情的書籍、電影、對話等等,來寫就她的情書。
後設理論,就是運用大量的理論,來驗證主要理論之成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