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15 01:16:43 )
查令十字路84號,是由 Henlene Hanff 與查令十字路84號員工集體共為作者,鋪陳出一個既溫馨也令人嘆息的小故事。時報出版,陳建銘為譯者。
※
除了工具書需要先看序導讀之外,我看書從來不先看序的部份。原因無他,通常序的部份,是我認為全書最不值得一看的地方,也許是因為即使是名人寫序,也通常寫的不認真。像是請人代筆捉刀似的,簡直搞砸自己的水準。非但引不起注意,還逕自的把劇情都說完了,一點意思也沒有。
但這本書,看完後再回過頭來看序,發現寫的挺有意思的。至少我覺得,是很認真的寫,同時也感懷以及提出了一些現今社會現象的點。恰巧前陣子我去東海找學長的時候,學長也提到了他看書的脈絡順序,關於此點,我一直先放在心中,直到看見此書,恰巧可以作一聯動。
※
學長那天以茶相待,順便替我解說他的書房中陳列了哪些書籍,以及一些書籍的背後的小故事。他跟我說,如果一天看一本書,一年也才三百六十五本,三年也才千本餘,人的一生有多長,我們能看的書有限,所以我們對於書要精挑細選。
前些天,他再度跟我重申了此點想法。
他說:有太多書是人生不值得讀的,雖然我自己還是經常會把持不住。但是,還是要隨時提醒自己
我說:怎樣才知道什麼是該讀的書呢?
他說:首先,是時間淘選過的,也就是經典級的,再者,是能夠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的。
※
作者海蓮.漢芙在一個分類廣告欄,被馬克與柯恩書店的廣告吸引,那是一家專賣絕版書、二手書以及古書的地方。她忍不住好奇,從紐約直接寫信到英國的查令十字路84號去詢問是否有她要的書籍,從此開啟她與這家店的不解之緣。她與書店老闆,以及員工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書信往返,維持著他們彼此之間,對書籍的熱愛,以及累積情誼的滋長。
可惜的是,海蓮.漢芙一直沒有在這二十年的期間中,去過這家書店,不僅是她,也是我們讀者引以為憾的事情。從書信往返中,我們可以讀見海蓮的直爽以及對書籍的熱愛,她對於店長法蘭克居然寄給她不是她想要的書籍時,會毫不客氣的痛快直批,但是對於那一票女店員卻又是這樣的溫婉熱情,在英國長期的物資缺乏下,海蓮常常寄著生活物資所需給他們那一大票人,顯現海蓮對於此書店的關愛之情。(海蓮一生也算是生活窮困呢)
海蓮喜愛看書,尤其喜愛看二手書籍,對於上面的眉批,題字,愛不釋手,一邊閱讀的時候,一邊和前面的主人進行著互動。也許是她所想要看的書太經典(原諒我並沒有看過多少,她所提的書籍名),所以會看此書的人都是屬於愛書人士之列。我向來對二手書籍不帶好感,除非是完整漂亮的,沒有任何的眉批,我才會想要看。也因此,我買二手書都是隨緣,倒是不會像漢芙小姐一般的特地去收集羅列。
她說:她絕對不買一本沒讀過的書籍,這不是跟買衣服沒有試穿過一樣冒失嗎?這是她的讀書觀,但即使如此,她仍然時時的清查書架,將絕對不會再讀第二次的書籍,毫不客氣的丟棄,一如她個性中爽快的部份,
但是,我想問她的是,什麼樣的書籍不值得再看第二次?要用什麼標準來判斷。我總認為,我喜愛書,我的書向來是有進無出,是非常捨得借給別人,卻絕對不會將他們拋棄。更何況,海蓮是先看過一次,再決定要去買的。這不也是一種選擇下的結果嗎?因為值得而買,因為不值得而丟,我有些許為了那些書惋惜,也些許覺得被海連所珍藏的書籍,一如查令十字路書店一樣,必定有他的深刻價值存在。
學長看書,看的是歷史所篩選下來的經典,看的是巨人所看的書,他也許總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可以望的遠些。他用他自己一套選書標準來時時警惕自己,增添自己文采的豐富。
那我呢?我看書總憑感覺和嗜好,時間點到了哪裡,我就看什麼樣的書籍,我從來不催促我自己。什麼是一本好書?在不同的時間點下會有不同的選擇,一如,每當人家要我陳列書單時,我總會仔細思考這個人的個性、品味、閱讀習慣,再推薦書籍給他。我或許也有深陷書海,看著這麼多的書籍,每一本似乎都很棒,但是要先看哪些呢?的這種煩惱,所以我憑靠著直覺,在茫茫書海中拎著我自己的書回家。
※
之前網路有篇文章是針對此書而來的,若沒記錯是來自明日報的個人新聞台中所發表的。標題是誠徵老闆。也是因為那一文,引發了我閱讀此書的動機。法蘭克在替海蓮,這毫不留情的顧客找書時,著實費了許多的工夫,他深知海蓮愛書,也盡力的找尋,當然也會有牛頭不對馬嘴的時候,此時溫和的法蘭克先生就會被海蓮罵。但是,法蘭克所建議的書單是這樣的切合海蓮的心,於是在他們書信往返中,可以見到兩個人的對於共同興趣的心靈交流。法蘭克太太也曾經為此感到小小的忌妒。
這世界上真的有這麼貼心的老闆嗎?真的有飽讀詩書的書店老闆嗎?日前我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誠品、水準、阿維的書店以及東海書局】文章,也許水準書局的老闆,和阿維的書店的老闆,可以算得上是賣書、看書、也愛書的老闆,雖然有時候會熱情的過分,硬是在你手上的書堆中,再加上幾本。但是這種熱情,也許值得珍藏,尤其是再這書籍氾濫的市場中,要找到懂得真價值的老闆少之又少。
我置身於出版業,雖然只是小小的編輯,但是我最終想要參與的是所謂的企劃編輯的部份,我想要學習在現實、生活、理想、好書當中取得平衡,也想要真切的替人引進真正優良的書籍。我想要知道什麼樣的書雅俗兼具,什麼樣的書籍是屬於怎樣的小眾市場,怎樣的書籍,閱讀者眾而不流於俗套。這是我想當企劃編輯的動力,也是我將來或許會開書店的原因之一。
那天,學長發了句感嘆,唉,文學。我也學他,再發感嘆:唉,商業。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當中,我們要怎樣的留住文學,留住經典,而不讓他們沈默在商業利益下?這很難,也不是我今日思索就可以得到的答案。我們是否該珍惜,像是查令十字路84號的法蘭客店長,與漢芙小姐間的,對於書籍的執著與認真?要怎樣讓好書,不在幾個月之間,就被市場機制淘汰?
常常我會覺得,其實我買書,是一種搶書的過程。如我一直想要找本詩集,數月前還常在書店看到,如今已經找遍數家也尋獲不得。那天我便立下了如不是暢銷好書,遇到了一定要趕緊買下來的想法。
我仍舊珍惜著書,珍惜著愛看書的朋友,同時也帶領著一些想要初窺殿堂的朋友,這世界上,有些東西的價值可以換算成金錢,書籍可不行,它對於人類的心靈所產生的影響,是無價之寶。
如果有機會,請看看此書。相當容易入門。僅100頁而已。當然,我的建議還是,先看內文,再來深思推薦者與譯者所寫的書序。一樣,和書的內文一樣,值得一看。
文章定位: